衡山,兼赠梦天岚

南岳衡山自回雁峰始,至岳麓山终,主峰以火神祝融命名。唐玄宗先天二年,侍奉六祖慧能达十五年之久的怀让禅师移驾南岳。慧能因耳闻《金刚经》中一句“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怀让禀承其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在南岳留下“磨砖作镜”等公案,并使之成为慧能南禅一脉五家七宗的圣地宗源,史称“一花开五叶”。
你是大地铸就的一把
打开天空之门的钥匙,云团在旋动中
穿越星星那奇妙的锁孔
你走进月亮的房间,被透明的墙壁包裹
南方于是诞生。这洁净的婴孩
沐浴过后,穿上碧绿的衣裳
孕育是你快乐的源泉,而你自身的泉水早已潜入
叶脉和根部,仿佛可以不断复制的灵魂
祝融在这里高举火把,因为
火是人与自然的直接对话,是熟食的圭臬
光明和温暖的孵化之地
它蕴含着创世与毁灭的全部密码
舜在这里听到韶乐,开始思索
国家治理。无数枯枝
忽然萌芽,一边奔向春天一边埋葬自己
那旋律从未消失,让一花开出五叶
并将最难懂的梵音,提炼成晓畅的诗句
每天请流水吟咏,让百鸟诵唱
一块块青砖被磨砺成光可鉴人的明镜——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驱逐海水,再造蓊郁之海
你覆盖陆地,构筑翡翠之城
你最终成为顶峰,成为无可匹敌的南方大岳
至此,一切都已确定,天地不再失衡
沩山,兼赠欧阳白

沩山主体部分在湖南宁乡市境内,沩水自此发源。唐宪宗元和末年,灵佑禅师在师父百丈怀海那里得道后,前往沩山开辟道场,自立门户,成为禅门五宗之一沩仰宗的开创祖师。“米里有虫”是灵佑在沩山期间与弟子们机锋相接的著名公案。
沩山似乎没有春天,既无喧闹之声
亦无俗艳之色。唯有那绿
深如碧潭,阔如大海
我们散落其间,仿佛几颗
圆润的水珠。突然有一株桃花
粉红地蹦出来
它将我们带到毗卢峰下的密印寺前
灵祐和尚站在门口。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
他递给每位来访者的,依然是那把米
还有这句话——“米里有虫”
米在我们手里,时而只有一粒
时而有千百粒
但我们觉得没有任何不同
那一粒生千百粒,千百粒又归于一粒
夜宿竂房。窗外月如银盘
盘里沏了一杯沩山毛尖。我端着它
步出庭院,看见万物
都露出湛然明净的身体
交流着各自的静默与光芒。我们
慢慢走,慢慢啜饮
杯中水三分是茶,七分是禅
夹山,兼赠王续文

湖南石门县境内有一山,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名之曰夹山。夹山寺历经千余年,传说为李自成兵败后禅隐、圆寂之地。碧岩泉在夹山寺西南一公里处。唐代高僧善会曾创立夹山灵泉禅院,在饮茶坐禅中悟出“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从而奠定以茶参禅、茶禅一味的禅修新境界。
在这里,禅就是一种很普通的鸟
赤爪,尖喙,圆脑袋
灰色羽毛裹着一小团身体
像一枚轻巧的
能自行飞翔的石子
在这里,禅就是从碧岩泉里淌出的水
淘米,洗菜,濯足,浣衣
无论流到哪里
都干净得仿佛清晨
第一束阳光斜斜地捆住寂静
在这里,禅就是长在枝头的橘子
从春到秋,由青转黄
酸涩渐渐演变成蜜
如此饱满而丰隆
却躲在枝叶后面,不怕人摘也不怕落单
在这里,禅就是用大瓷碗喝茶
把那漫坡苍翠化作内在之性——
不要说我们
一无所有,每个人身上
都藏着这样一座鸾凤相夹的山
阳明山,兼赠王红军

“灵山福地”阳明山地处湖南双牌县东北隅。黄溪发源于阳明山后龙洞,全长仅百余公里。813年,谪居永州的柳宗元偕友人游黄溪,作《游黄溪记》,如是评价:“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仿佛一位高僧坐化的肉身,以静
纳群动,因空
映万境。那条修整过的环山柏油路
依然像一根羊肠
将我引入你的腹地,我甚至
希望落入你的唇齿间
请将我嚼碎吧,嚼出望佛台那样的山光
嚼出万和湖那样的水色
涂抹在你的身上
让我装饰你那道高耸的坳脊,或者溶入那条
一点也不打眼的清溪,哪怕洒落在
随意长着的一株灌木上
也会摇曳着永不消褪的绿意
我感受你不得不做
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悄然孕育
湘江最美的支流
你懂得大河的渴望和大山的天职,在布置了
漫坡形容词之后
成功地发明了一个动词——刀削般幽峭的峡谷
不见天日的密林,穿着
各种式样衣服的石头
还有白亮如银篦的飞瀑……它们都在
柳宗元的《游黄溪记》里
呈现出莫可名状的动感。你用这根小小的脐带
与大海相连,于是在你的任何角落
都能听到澎湃不已的涛声
云山,兼赠敏华

云山坐落在千年古城湖南武冈市南五公里处,因山体高大,长年云霞漫布,变幻莫测。望云山位于隆回县司门前镇,以登其顶能望见云山而得名。魏源故居即在望云山脚。
为了酿就云海,你躲得远远的
远到我踮起脚尖
也看不到你的容颜。直到那年
登上魏源故居旁的望云山
先贤的目光,让我越过群山之巅
一首无人知晓的诗迅速启动,奔赴一场
灵魂的约会。而你正将炎热
捣碎成清凉,将孤寂
锤打成一枚枚银币,随意抛撒在
夏日无边无际的空旷里
终于抵达你的峰顶,我占领了
所有顽石、动物、名贵草木
和溪流泉水。踌躇四顾时,忽见脚底
冒出一线白烟,像只机灵的小兽
我一愣神,它即已蓊然遍布山谷
你以这种方式,让我们真正成为密友
你缝补一切破碎,让万物
彼此不可分割。你确认了在渴望中
同样可以得到安宁,于是特意
在十里之外,为我安排了一座古城

作者简介:吴昕孺,湖南长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长诗《原野》、诗集《他从不模仿自己的孤独》、诗学随笔《心的深处有个宇宙——在现代诗中醒来》等20余部。现供职于湖南教育报刊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