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品史 为 人 作文

文/贾瑞华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如画,江山竟如此多娇,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了祖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从秦统一中国开始,各代帝王将相维护着祖国的大一统,霍去病卫青力克匈奴维护着汉朝的安稳、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一统三国、隋文帝于五胡乱华后短暂地统一了中国、唐宗宋祖延续着中华的统一繁华、成吉思汗凭弯弓射雕西征建立了一统的蒙古帝国即元的雏形、明太祖朱元璋延续着这大一统的华夏、郑成功收复台湾使这片神圣的领土回归祖国、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新中国。正是各位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先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雄鸡一唱天下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抗美援朝、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全民奔小康让我们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安康生活。

我生有幸生华夏,从此幸福过百年。我们生在华夏,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我国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最西端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最南端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当东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最西边的人们还在酣然梦乡中;当最南边的人们还在水中嬉戏乐不思蜀的时候,最北边的人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围着火炉吃着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

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民族众多,由于居住地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方言,中国人听不懂中国话真的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的存在。七大方言区也就是我国根据语音方面来划分的七大地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在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里,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语言交流更是大一统,我们都讲普通话,将五千年多民族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

我国不仅地域广民族多,而且地形还复杂。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1.地形复杂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又因为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造成我国植被丰富多样,植被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如此诸多地形植被因素造成了我国的景色有天南地北的差异,人文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不愧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她不仅有着众多的民族,辽阔的土地,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着华夏子孙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精神食粮,她在娓娓动听地诉说着诸多的人生哲理:从《五经》之首《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四书*论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美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创造;从《左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到《论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懂得了知错就改和虚心学习;从《论语*为政》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论语*子罕》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我们了解了学贵于思和人贵有志的道理;从《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到《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明白了谦卑向善和孜孜以求的哲理;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韩非子》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谨醒了人间大爱和防微杜渐。

拜读古代圣贤之书,不仅使我们增长了智慧,明白了许多为人之道,而且让我们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祖国文学的百家争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把充实的生活内容与饱满的感情,高度的写作技巧与纯熟的表现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了炉火纯青地融为一体,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古诗词一姐地位。唐诗又是多少少儿的启蒙背诵诗句,其中的经典名句数不胜数,多数人都能朗朗上口。宋词呢,是在唐诗盛行后的又一种文学传承形式,她是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而且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叫词牌)。到了明清时代,小说开始盛行。对于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至于近现代的文学作品更是琳琅满目,继续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开启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而鲁迅先生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他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启了中国白话小说之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基于诸多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任重而道远。

孩子们出生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有机会游历着祖国的千山万水,畅游着地貌千奇百怪的名山大川和感念着各地迥异的风土人情,
在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下,满怀深情写出了诸多的有关不同地方的习作。在习作中,尽管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爱国情怀溢于言表却是不谋而合。
冯佳琦同学的《祖国是我们的家》,就是从祖国的秀美山河起笔,写出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是她心里的白月光,发自内心想去看看,机缘巧合,首先让她圆梦天安门广场。习作中,她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全方位介绍,顺其自然地观看了升旗仪式,看到了威武雄壮的国旗手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她感慨万分,心潮起伏,由发誓勤奋学习到催生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由于孩子们刚刚学习了写宝岛台湾的《日月潭》以及一年级学过的文章《我多想去看看》,在讲解学习文章内容后,我们适时拓展学习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那里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以及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怀抱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想不到这些内容在她的心中引起了共鸣,借着这升旗壮景而抒发了爱国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寓教于乐,而也应该寓理于教,寓情于教,在轻松的学习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在课堂中可以学到言传身教的人生哲理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间博爱情怀,这样的大语文教学意义更加深远,更加发人深思,启迪思想,指引人生。

王杰同学的《美丽的长城》,则是写了雄伟壮观的长城建成长度以及观看到的烽火台,因此感悟到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爱国热情。由“不到长城非好汉”激起了攀登的意念而勇登长城,登长城过程中所见美景又引发了感慨,习作以赞美抒情而结尾。全篇文章短小精悍,抒发感情自然流畅,语言文字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从首都北京回来,我们随着卜嘉浩的《游览呼市博物院》而来到了青城呼和浩特市。习作中,他着重写了博物院的珍宝恐龙馆和休息区。我们从中感受到珍宝馆的物品琳琅满目,件件珍贵,体现了内蒙古的人文生活和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从恐龙化石的出土可以想到曾经的内蒙古是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动物资源丰富的地方,不由自主地为我大内蒙而深感自豪。习作最后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人生路漫漫,读书是为了品史作文,更是为了明智为人。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是非常明智的,也在告诫后人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读史的重要不言而喻。在历史浩瀚的文学长廊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要使中国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这一代年轻人应该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心。读书品史、为人作文,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一代孩子任重而道远。语文学习,我们都在路上。

贾瑞华,笔名琳琳宸,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人,祖籍山西忻州。文学创作爱好者,龙风文学院红二系南方十期学员,龙风文学院红二系南方十一期院长兼教官,丰镇市诗词学会会员。云栖竹径,雨悠日月,山秀苍松,水逸密林,风吟碧野,都是我的人生追寻。徜徉在自然风光中,感念烟波浩渺,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我心依然静怡。生活如此美妙,悠然岁月清雅思,仅此而已。诗文中寻幽径,人世间探芳踪。清心寡欲唯爱书,谨小慎微仅为人,是我的人生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