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刊诗人:喆华 王灏然 艳阳天籁 疯狂小吃部 遥知不是雪 梅林琴声 刘启艳 秋子 刘荫满 与水芝 孙湛泉 孙艳波 郭景文 马丽珠 赵立群
辽源风景图片提供 夜雪

栅栏之外
作者/喆华
我模糊的身影
匍匐在地上
苦苦挣扎
交织着横斜的栅栏
一座连绵的山
远方,还是那么遥远
那盏灯在天上,天仙般
但夜行者发现那灯就种在山峰
远处的飞行物,吞吐着光
悄悄穿越密林
白天燥成的块垒
沉在清静的夜里
融解 消散
童话的入口
作者/喆华
到处是欢腾的声音
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
融入这空寂的世界
化为这世界的微尘
躺在缤纷的世界里
彩色的小球一齐盯住我
如一片云飘过来,以温柔缠绕
我只露出一个色彩沉重的头像
和大家欢快地跳舞
热情拥挤着我的孤独
柔情抚摸着我的头脚
她们轻轻地在我的耳边
吟唱着古老的曲调
顺着童话的入口
踏浪在这彩色的世界
作者简介:崔泽华,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协会会员。他写作的以歌颂真、善、美为主题的朗诵诗文集《春华秋实》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由辽源市图书馆收藏。在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念
作者/王灏然
淅沥落雨的清晨
暮色沉沉的黄昏
影院攥紧的我们
思念在夜半的
呼声与辗转间升温
葡萄汁的微醺
掌心余留的体温
唇边浅淡的吻痕
心就在此刻沉沦
主观客观哪有什么定论
心跳与目光在此时承认
不开灯也有坚定的眼神
就让时间给出最后结论
指尖似乎还有你的余温
耳畔轻响弹水般的娇嗔
肩头沾染些微匿的幽贞
今生愿能与你看尽凡尘
指尖似乎还有你的余温
口中还有葡萄汁的微醺
身上还有你发梢的余韵
我在此处向你缴械投诚
相见欢·临秋晚
作者/王灏然
水暮秋逢对半
临秋晚
风把青丝吹乱
落叶连
袅轻烟
斜阳残
惹云艳
枫林染尽霞丹
天已晚
简介:王颢然,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月亮孩子之家核心志愿者,兼职公益人,业余新媒体运营,现工作于东辽县中医院。作品曾发表在凤凰诗社上海阵线,《有人》杂志,草色,月亮孩子之家等平台。

更多的鸟飞走了
作者/艳阳天籁
更多的鸟飞走了。剩下的瞭望
在枝头,默不作声
碗口粗的杨树上
的空巢,抛下的一缕缕金光
交织出秋天的底色
野葡萄藤爬上梢头回望的样子
仿佛美人迟暮
河水不知不觉,瘦成村庄
的一条脐带
拾柴的人们,正把
一场大雪领回村庄,等三月出炉
礼物
作者/艳阳天籁
从远处,飞向远处
一只鸟,和一群鸟在天空
隐约可见
呆呆地坐在下午的光阴里
日子像我
从未知和无知中反复
门前的矮墙下
有风打量细小的雏菊
两只交媾的蝴蝶,被霜成一动不动
杨树叶子正把自己交还土地
只有园中那片韭菜
霜白之下,送我满目青春
简介:马艳华(艳阳天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在《中国民间短诗》《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关东诗人》《作家周刊》《诗海潮》《长江诗歌》《诗歌周刊》《世界诗歌》等发表。

几只羊在草地上吃草
作者/疯狂小吃部
车过大桥
看见河滩里
有几只羊
在一小片草地上吃草
我十分羡慕它们
不用四处奔走
低个头
就能填饱肚子
秋夜里
作者/疯狂小吃部
玉米收回家了,黄豆和高梁
收回家了,田地上
所有能收回的东西,都被
收回家了。做过这些
之后,一把镰刀的锋口
倒挂在墙上。它要的辽阔里
还有野草和几声蝉鸣,躲在黑色的时间
和我一样,小心翼翼地活着
简介:陈振宇,笔名,疯狂小吃部。热爱诗歌多年,曾有多首诗作获奖。因开过饭店,分行里有烟火味道。
秋雨
作者/梅林琴声
雨撒娇了一天
落叶沦为它的祭品
施虐的是风吗 这时候
有人 看风景
有人 撑着伞行走
一些没伞的人 却不得不淋雨赶路
树木明显的消瘦了
裸露出粗大的肢体
争奇斗艳的花朵
没有了踪迹
萎落尘埃的花瓣 还可辨认
仿佛消失了往日的气势
时间腾空了很多
无边无际的雨 无法抵达我的内心
一场冷酷的雪 已经在路上
2022/10/9日晚上
初雪
作者/梅林琴声
漫天的雪花 舞动着满目的白
浪漫唯美 美的背后
冰冷 也迅速而来
那些候鸟能否过冬
流浪的猫狗是否有个温暖的去处
北方 由此捋着凌冽的季节
坠如冬日 这都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我庆幸留了一些种子
作者简介:秦晓梅 笔名 梅林琴声,喜欢文学,崇尚真善美。从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我的诗观是:因为有诗歌的纯净,世界会变得越发美好。

不止是梦想
作者/遥知不是雪
又是一个树叶飘落的季节
我潜伏在梧桐树下
或者说我不能做个好演员
只能默默吹干未来和曾经
把身子放低
小时候认为糖果最甜
长大后成双的蝶儿翻动纸笺
当芦苇开出白花时
我已学会守口如瓶
隔着秋天的光影
水波托出迷离
时间变得慵懒
在一壶茶 一卷书中虚度
持一份流年清欢
水中的诗
作者/遥知不是雪
我知道你的模样
遥远而清晰
透过昨日寒雨
有漂泊他乡的孤影
相伴落叶拍打窗棂
你幻化飘来的菜香
微醺在杯中泛着涟漪
邀我饮尽残阳
秋风带走我的问候
一条金黄的河水
蜿蜒至苍老
保持着绵绵思量
不需要登高
在饭桌上的家长里短
已放缓我的时光
简介:张宏梅 ,网名:遥知不是雪,吉林省辽源市人,古诗词、现代诗歌爱好者,作品偶有发表。

水中的诗
作者/ 刘启艳
这是一个清晨
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
我和数不清的伙伴
离开了温暖的花鸟市
为了这一刻
我的主人兴奋一夜没睡
和她的老公聊着儿子的新房
女儿的学费
这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市场刚一开门
就涌进来一波又一波的
男男女女
东北的北
东北的冬
这一波又一波的男女
都穿着毛呢和貂绒
主人殷勤地介绍着
挡位商品
对了,我不是花
我是一条鱼
我是一条小小的鱼
本该冬眠在水底
可是在这光怪陆离的城市
到处都是反季
我也不例外
虽然我只是一条鱼
我和伙伴们
扑腾在鱼多水少的大桶里
被抬上汽车
还有十几笼小鸟
小鸟们像是刚睡醒
扑棱扑棱乱撞
面包车的男男女女
一路上快乐地唱着歌
不知等待我们的是
装修考究的别墅
还是哪个学生宿舍
反正我们也随快乐一起快乐
面包车开到郊外
我看见了
一大片的水域
水域中央已经冻实
随着鸟笼的打开
我也被倒入冰冷的水里
我和我的伙伴们游了几下
刺骨的冷让我们冻在一起
我用最后的一抹余光
看见了鸟儿们
伸长脖子的
一个个僵硬尸体
东北的北
东北的冬
我用渐渐离我远去的思维
想起妈妈也是去年的今天
离开了我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八
是普天放生
放生祈福的日子
那些穿着貂绒大衣的
男男女女每年都要聚会
集体放生
放生结束了还要庆祝
这是他们圈子里的pati
他们喝酒吃肉还唱着歌
此刻,冻死的鸟在树下
我和伙伴们在水里
东北的北
东北的冬
东北的十冬腊月
水已成冰。
作者简介:刘启艳,曾任《北京音乐生活报》记者,杂志社编辑,现已退休。发表人物通讯及报告文学一百万字左右。

中秋望月(外一首)
作者/秋子
花开滴露,在拥挤的小径
山一程,水一程
月很圆润,拽着青春快速奔跑
一小片蓝做盐
飞跃你的窗外,聆听星星点灯的故事
你曾让我迷茫的思乡曲
一低头,便葱茏了岁月的童话
我嗅到故乡菜的香味
尽管山路十八弯,依然有行走的高度
我知道生命的某个节点
种下星星,滋长麦子,小米一样暖胃
中秋月似青葱岁月
只在此云月里
一颦一笑,憧憬少年的祈盼
时间一晃这金盘已无可替代
灵魂的相守,足够奢侈的
秋的底蕴温柔的乡
煮茶品茗,坐拥三千诗行
当芦花飘荡指尖
我的雪纺长裙,我的血脉因子
2022.8.16
蓝城,筑梦一座城堡
——南湖一号
作者/秋子
似有月光,我看到一道光
漫过眸子在远方
那么多年
我知道那城堡有停泊的船
不可辜负
当我们靠上岸——南湖一号
一城初现秋光
续写夏日炙热的梦想
山水褶皱起来一丝甜润
很难说出
一晃而过的记忆
因为写意而深夜泛读自己的文字
那时候,有爱的火焰
激起往日不曾忘记的波谷
作者简介:秋子,张雁秋。水务集团工作。

秋景
作者/刘荫满
早晚渐凉的风
送走了夏天
落叶撕掉日历纷纷扬扬
太阳微笑泼洒万条油彩
山川大地滾动一幅画
稻谷,沉甸甸点头哈腰
苞米,裂开金黄小嘴在唱
高粮,举着火炬风中摇摆
豆莢里音符不停跳荡
老爹喜气洋洋手握镰刀
在磨石上把笑出的月牙磨亮
秋风送爽,大哥拧了一个结实草腰儿
把丰收紧紧捆上
雪花
作者/刘荫满
第一场雪,悄悄飘下
亲吻,枫叶红脸
亲吻,小草黄发
抚摸,大街小巷门窗
抚摸,大地母亲胸膛
举目仰望
雪花漫天飞舞
天女在散花
白蝴蝶翱翔
片片雪花
亲吻你我脸庞
柔情爱意,心潮激荡
滴滴喜泪
映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眼眸里,雪姑娘长袖舞动银装素裹
江山多娇,一派北国风光……
作者简介:刘荫满,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南国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精短小说》签约作家。喜欢读书,热爱写作,文学作品散发于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渡劫
文/与水芝
送走神以后
一个激灵闪过
一串符号,由浅到黑
像蝌蚪在跳跃
撕断茎叶发出的超声波
惊扰了一只黑天鹅
颠覆舞夜
哆来咪发唆拉西
如此深刻
逃离这深刻
过一段母系氏族的生活
叶子的伤自会愈合
受惊的鹅
不过是渡一遭浅浅的劫波
求于德外
文/与水芝
终究忍不住
挤两句别出心裁的废话
透过车窗,我看见
一只雨燕,正钻过摇摆的柳梢
展翅。压低的身段
刚好可以蔑视我
风儿也不由自主的
关注那一簇劲草在墙头摇曳
雨燕的剪刀尾,永远摆出胜利的姿势
掠过墙头
乌云共远山已共为一色
王丽静,笔名与水芝。辽源市诗歌学会副秘书长,东辽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曾发表于《城市头条》《吉林日报》《辽源日报》等媒体。2017至2018年间参与编撰并出版《百里东辽入画图》。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人心之危,非道心之微能过

午后(外一首)
作者/ 孙湛泉
我确定我在这个春天走过的路径
与翠鸟在头顶留下的弧线是重合的
这个午后,我在有细小水声的门前
看见那群留连于我篱园的黄雀又啼鸣着
前往了柳烟尽头的门庭
此时,我身后菜花盛开的篱园
正呈现着我喜爱的景色
香芹的浅黄,胜于青韭的纯白,略逊于
阳芋的微紫……“哦,正是这些花色
让那个叫不黄的女孩对这个春天一见倾心
正是那些篱间的翠鸟,辨识了
我们的坚忍、温良,以及一颗美丽真诚的心!”
春已去。那明亮的啼鸣定然是赠予我们的
我想,我必将领悟并接受那翠鸟啼鸣的意旨
如同这个午后我深知自己的所往:
听着细流的吟唱,我缓缓起身
庄前四处深柳色
随蝶寻春向溪东
篱前月下
许多次,我把泛红的草莓,看成了
幼小的番茄。把浅黄的金针称为了
褪色的韭黄。这都是因为,明月仁慈
普渡月光的事物有着相近的独白
获得明月劝慰的岂限于这些绿物?
曾经,我在园中看见她们,携一缕
柔细的炊烟,在对面的坡上,种豆
又手提竹篮,采集红包山果
“我相知相爱的姐妹们呀,这些年一直
有葵花忠于着你们的内心……”
道路本为细藤,在这样的夜晚
我们也本是这园中那莹莹之果
薄雾低浅,它该是我们共同吐释的芳香吧
从此之后,我愿永远身染青草气息
愿永远做一个月夜的出席者
“桂芹,桂芹,快快回到庭前
我要与你一起在月下
把酒话桑坐至天明!”
作者简介:孙湛泉,本名孙占权。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于《作家》、《星星诗刊》、《飞天》、《诗歌报》、《青年月刊》、《关东作家》、《关东文学》、《关东诗人》等刊。作品曾在《星星诗刊》及《青年月刊》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

忧伤正单薄的煎熬岁月(外一首)
作者/孙艳波
十月的风,斩落一枚红叶
眸光,穿越灵魂的旷野
秋风一高,身体会越来越轻
用一个眼神,一个暗示
挪用瘦下去的光阴
忧伤正单薄的煎熬岁月
生命的枝桠
摇曳方言里的淳朴
十月倾城
世界被濯洗得绯红
十月,被稻香围剿成功
作者/孙艳波
天蓝得高远
云朵轻柔
秋,立在匍匐的稻穗上
一滴墨涉水而来
心思细腻地捕捉金黄
宣纸洁白,绣出一朵朵甜蜜
耿直的炊烟
零乱的犬吠
风,迟疑中放缓脚步
阳光下,所有的媚悄然退隐
汗水喂熟的田野,饱满
十月,被稻香围剿成功
(发表于《吉林日报》副刊2018年9月6日)
作者简介:孙艳波,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辽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源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辽源市诗歌学会副会长。《作家文学》主编,《现代作家文学》《文笔精华》顾问。吉林省文学院首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在国内外纸媒发表作品千余篇(首),荣获辽源市政府首届“龙山文学奖”优秀作品奖等征文奖八十余次。

扎兰芬围随笔
作者/郭景文
(一)、老座钟
用一百年的脚步
丈量光阴
承载生命的重托
推动乾坤旋转
归来
已是步履蹒跚
任岁月荒芜了容颜
依然站在时光的渡口
守望
不息的沙漏
(二)、靰鞡
褶皱里
折叠着岁月的艰辛
沧桑中
残留着
爷爷的爷爷
没来得及弹落的雪花儿
被生活磨平的鞋底
踏碎了
那年严冬的凛冽
也曾踩过
努尔哈赤遗落的铁箭
那道深深的划痕
珍藏着久远的伤痛
作者简介:郭景文,东辽县云顶镇小学退休教师。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山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喜欢诗词、散文。敬畏文字,喜欢用文字填写生命的留白。

杯水力无比
作者/马丽珠
(一)
小小一杯水,
做用可神奇。
大到世界去,
小到书本里。
(二)
画笔调红色,
画上中国旗。
蓝色画天空,
飞来大飞机。
(三)
小小一杯水,
调色用心缀。
航母游世界,
和平多珍贵。
(四)
流水一滴滴,
汇聚做话题。
水绿山也青,
杯水力无比。
祝福祖国永不老
作者/马丽珠
(一)
五星红旗迎风飘,
祖国生日又来到。
站在龙山望辽水,
华灯璀璨分外娇。
(二)
我爱家乡风光好,
龙山辽水正娇娆。
百年风雨匆匆过,
南部新城步步高。
(三)
城市绿化多辛劳,
大街小巷种花草。
创建文明一座城,
百姓点赞有欢笑。
(四)
青山绿水人欢笑,
辽源儿女志向高。
建设家乡再奋进,
祝福祖国永不老!
马丽珠辽源师范学院幼师毕业,幼儿教师一级。

连泉山上
作者/赵立群
连泉山上的松树
一队队齐刷刷的士兵整装待发
眼神里蓄满了聚龙潭的清水
折射出对黒土地的深情
信念架起了空中电缆
坚韧得不会被凄风冷雨折断
薄荷这个柔弱的小护士
举着白色的纱布准备包扎伤口
黄连扛着绿色小旗
熬制了清热配火药
土头土脑的灰蘑让他的孢子来安营扎寨
竖起了坚贞的保护伞
而旁边的玉米不停地挥舞着红缨枪
作为业余预备役民兵
正日夜不停地操练
蜘蛛也不甘示弱
身背着露水而饥肠辘辘地
收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
长眠于地下的英魂们
你们可以小憩一会儿
后纵队正源源不断地挺进
地球只剩一只肺
作者/赵立群
亚马逊的森林高烧了很久
地球上的51双眼睛佯装不见
没有谁来询问
也没有救护车的背影汗流浃背
输液消炎
它不停地烧。烧。烧
最后只剩一只肺
小鸟反复在他躯体上
盘旋飞翔
着急地想唤醒一根根麻木的神经
小船在他的血管里
逆流而上
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春天的铁锹在它高高的胸脯种着绿
做一次次心肺复苏
然而它依然失去记忆
四季不分
依然没有雪花捎来关于冬天的消息
如果有那是谁家墙上
大白粉的碎屑
飘下来
飘下来
赵立群,女,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和长春中医大学中医专业,曾在<诗刊>,<香港作家>,台湾<秋水>,<中国诗歌网>和国内在诗歌刊物网站上发表作品100余篇。现在某文联任秘书长。是用俄语和汉语写作的作者。诗歌的理想是,把古典文化和现代结合,把中华和西方文化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