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
(洛阳四绝)
很早就听说过“永动机”这个词语,怀着好奇心百度了一下:永动机是一种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或者只需要一个初始能量就可以永远做功的机器。
说来也巧,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认识一个老师痴迷于对永动机的研究。
老师姓张名双,个头不高,黑瘦身材,无论春夏秋冬,上身永远穿一件洗的掉了色的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始终并排别着三到四支笔,肩膀上挎一个黄色军用包,包带上绑一条白色毛巾,一个搪瓷水缸。
张老师孤身一人,没有妻室儿女。反右派那会儿,张老师因为研究“永动机”,不好好教书,被打成右派,下放回农村老家务农,回到家里的他仍然痴心不改,继续研究永动机,为这,老婆一气之下和他离婚,张老师从此成了孤家寡人。虽然独身,张老师对永动机的热情不减反增,那真是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渐渐地生活无以为继。说来这张老师也是个奇才,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学的一手做家具的绝活,一旦生活陷入窘境,他便给人家做家具,赚得点钱来,继续研究永动机。
时光荏苒,多少年过去了,张老师花费了无数心血,可这永动机毛线都没有。张老师日渐消瘦,生活更加窘迫。
春雷一声,右派平凡了,张老师一夜间又成了公家人,吃商品粮,按月领取工资,这让无数不看好张老师前景的人,一发嫉妒恨。
这么好的茬口,怎么能单身呢,因此,有不少热心肠人张罗着为张老师说亲,但都被张老师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要加大永动机的研究力度,不愿意再被家庭琐事所累!
恢复教师职务之后的张老师,研究永动机的热情暴涨,不分白天黑夜
,一头扎进永动机。
为了不让教学工作影响研究工作,张老师把不多的工资一分为二,拿出一部分工资,雇佣别的老师代课,剩下的一部分用于研究工作。
方圆左近都知道,这个人神经了。
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那年过春节,年初一,正在家里团聚,张老师一成不变的装束来到我家,两件事:一咨询;二告状。一咨询:寻找我家四哥咨询有关物理理论方面的事(四哥当时和张双是同事,教物理兼一班班主任),二告状:这大春节的,我准备那么多年货,全被你班上那几个俏皮捣蛋的学生偷吃的干干净净,这还得了,这个春节让人怎么过?一脸的愤懑之气。
听他说明来意,四哥噗嗤一笑说道:明白了张老师,你说的这两件事我都知道了,这大过年的,中午就在家里吃饭。
一听说吃饭,张老师满脸堆笑:我可不是来蹭饭的,你给我个说法,我马上就走,你知道,我的研究工作忙的恨。四哥道:不急不急,再紧张的研究,这年不是也得过吗。
张老师顺水推舟: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客随主便,今天就在你家过年了。
午饭罢,张老师打着饱嗝起身告辞,全然忘记了要咨询的事。四哥一再挽留,张老师执意要走。
送走张老师,四哥一声叹息:哎,可怜那,这大过年的揭不开锅,东家一顿西家一顿的…
多少年过去了,脑海中早已经忘记了张老师和他的研究项目。
有次回老家,见到退休赋闲的四哥,问起研究永动机的张老师,四哥说:死了快四十年了,抱着终生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忽一日,朋友发来个短视频,说的是一个搞新能源的博士,在国内每月要五千元薪水没人接纳,被漂亮国以年薪1.2亿美元的天价挖走,视频里该博士信誓旦旦:我研究的电池,只有传统七号干电池那么大,可储存的能量够一个普通家庭用几十年!视频里主持人和嘉宾都以逗乐的口吻和这个博士戏说,可人家博士信誓旦旦。
我忽然眼前一亮,怎么感觉这么熟悉,脑筋一转,啊,莫非是研究永动机的张老师肉身转世,何其的相象!这世界从来都不缺乏异想天开的人。……
题外话:
在历史上,永动机一直被人们讨论和研究,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意义。在人们的想象中,永动机是一种机械装置,它可以不停地自动运动,而且还可以举起重物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13世纪就有人就试图想制造这种机械装置,但是直到21世纪也没有人真正制造出来。
这种机械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原因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之一就是: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