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学忠

倘若你有父亲伴你成长,时时处处谆谆教诲着你、指导着你、熏陶着你,那份幸福惬意自不必说;倘若你从小失怙成为孤儿,你会不会也和我一样心里经常空荡荡的?倘若你偶尔看到一对父子在你面前亲昵的走过,是否会立马黯然神伤呢?
父亲离开尘世已四十九年有余,遗憾的是因年幼我记不清父亲的音容笑貌,能回忆起父亲的记忆也仅仅是三个模模糊糊的片段——
大概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在老屋土炕上鞠躬、叩头,我在炕下面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学着父亲的动作。
终于在一个夏天,父亲卧病不起,让我搓摸一下他的小腿,我漫不经心地搓摸着,不一会就睡着了。
父亲去世临出殡时,不知哪位好心的亲戚抱着我,让我看父亲最后一眼,为了和大家一样哭泣,我背过手捶打着自己的后背,可眼泪还是没能流出来。
而今我已过天命之年,我们父子隔着天涯已49载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永远在心头,现在每每触碰记忆深处那些模模糊糊的片段,他人绝不会体会到我的后悔、我的伤心到底有多深。
父亲!这些年爷爷、奶奶、叔叔、母亲、哥哥、弟弟先后走了,天国里想必您和他们见面了吧。亲人们生离死别的苦衷,早已使我饱经泪流满面的体验,可是,您临走时,我虽背过手捶打着自己的后背,可眼泪还是没流出来,现在每想起来,我郁郁的心难以控制,我感到自己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比流泪还要苦忧。
父亲!还记得您那次在老屋土炕上鞠躬、叩头,儿子在炕下面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学者您的样子那情景吗?也许您当时没注意到儿子;也许您注意到了,但是您绝没想到我们父子会这么快就永别吧,如果您想到的话,肯定会指点儿子人生三观的起点和行程。就这样,您走了,但您在老屋那一举一动的情景却刻在我记忆中。后来我进入少年,青年,才从乡亲们口里辩识出父亲身上有伊斯兰文明的行迹,也有中华文明的足迹。原来人生的重值是积于多方面的潜修。父亲在偏辟山乡留下那么点微弱的星光,瞬间即逝。
在艰难的岁月里,当我迷茫时,我会记起父亲,恍惚间仿佛父亲的人生出现在眼前。作为儿子,小时候对父亲记忆中那些碎片,曾经整理,也是我对父亲新的认识。
虽然我不幸沦落为孤儿,没有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但父亲留给他人的形象,也是间接留给我的形象。假若人有来生转世,我与父亲哪怕同行一程,再做一次儿子,哪怕谈谈地,或多或少填补一下我人生的空白。
2022年9月29日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民和县人,法律研究生,钟情于史学、文学、哲学,自由作家,诗人。
编辑:刘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