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朴实而浪漫的儿歌
文/郑学章
常常想起小时候一首歌:“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山换笆篓,笆篓笆,换糍粑,糍粑软,换竹片,竹片尖,戳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菜又苦,好过端午。"
这首儿歌看起来东扯西拉的,当时并不怎么理解,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一首朴实而浪漫的儿歌。
这首儿歌流行在湖北洪湖一带,根据儿歌中提到的“南山”,作者应该是南山附近,而叫“ 南山”的地方很多,据《诗经》记载,陕西的秦岭就叫南山即终南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就是,其附近的关中平原历来人口众多、比较富饶,但另一处的南山可能性较大,位于江西九江的庐山也叫南山,据记载和祖先们口传下来的迁移史,古代洪湖人很多是从江西九江等地迁移过来的,至今洪湖人的口音和江西九江一带的口音完全一致,说明这首儿歌也可能是随着祖先们迁移过来或者后来传过来的。这首歌具有新文化的特征,属于白话文,可能是从民国流传下来的,或者古代、近代的民间舍文言而取白话作成流传下来的。
该儿歌利用浪漫的基调以跳跃式的诗的语言叙述了清早赶集的情景。大意是天还没亮,在月光下去赶集。月亮好像也在跟着赶集人的脚步,在集市用生产品换了一些需用品和食品用于回家过节。
儿歌运用了回文、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比较押韵上口。如:“走到南山换笆篓,笆篓笆,换糍粑,糍粑软,换竹片,竹片尖,戳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菜又苦,好过端午"每一至两句就将尾词作为开头;“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山换笆篓"是拟人手法,非常形象浪漫;“竹片尖,戳上天”是夸张手法,表示竹片又尖又长。为什么天高好打刀呢?大概是说在一种环境或心境中能更好的劳动创造。“菜又苦,好过端午"可能是因为端午不同于过年,过年是欢庆,端午是以凭吊屈原为主而有忧伤的成分,或者说端午节因为还没有丰收,很穷,所以只能以苦菜充饥过节。该儿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当地人民生活情景的一个侧面。
总体来看,这首儿歌的理解空间比较大,无论如何,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脍灸人口而又让人终身不忘的传播效果来看,它不失为一首民间儿歌中的珍品。

【作者简介】郑学章,网名七彩界,湖北省荆州市人,籍贯:洪湖。本地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书籍、电台及有影响的网络平台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二十多篇,文学创作论文、评论多篇,诗歌(自由诗)四十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