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龙南
文/文瑞

赣州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过化人物,一个是苏轼,一个是王阳明。苏轼以八境诗构筑了赣州文化的最高峰,王阳明以“致良知”构筑了中国心学的哲学之巅。两位先贤在赣州留下了诸多人文故事,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赣州的每一个县域,龙南也不例外。
苏轼没有来过龙南,但他的目光触及到了龙南。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贬谪惠州。刚入江西境域时,苏轼便有所考虑,过了虔州是翻庾岭经大余入粤境,还是经龙南走乡道去惠州?最终,苏轼避开森林无边的九连山麓,选择了路程更远但人烟稠密的庾岭官道。但,苏轼始终心念龙南,又三年,在苏轼的规划下,大儿子苏迈率二十几口家人从虔州经贡江、桃江,从龙南江口上岸,进入广东境内,一家人在惠州白鹤峰大团聚。
王阳明与龙南的关系则是太深厚了。明正德十三年(1058年),时任南赣巡抚王阳明亲率大军往三浰平乱,在龙南前后有数月之久,期间阐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哲学理念,深入九连山腹地捣毁峒巢山贼,驻足玉石仙岩静思、题诗、石刻,开展“南赣乡约”乡村自理之政治试验,修缮观德亭、县学……也就在九连山平浰贼期间,王阳明被瘴疠侵蚀,染上热毒,激发旧疾,终身罹病。
这两个大贤与龙南的故事,从反面佐证了龙南山水的亘古、神秘与浩然气势。相反,历代《龙南县志》的编撰们,则对龙南山水毫不掩饰地给予了诸多的赞美之词,若“群山万壑”、“参天木宿”、“群峰竞耸,秀插天外”、“怒流屈曲”、“层峦迭嶂”、“源远流深”……龙南的山水神韵,天然具备,有着诗歌般的壮美。
我们为龙南与苏轼失之交臂而感叹,为九连山令王阳明受瘴疠之毒而遗憾。然而,这也正说明一千年前乃至五百年前的龙南是一处何等苍茫、葱郁的神秘疆域!因为山高林茂,才有无边森林;因为水长谷深,才有奇珍异物。可以想象,北宋乃至明代中期的龙南县域,仍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王国,那美丽情景远不止今日九连山之核心保护区,那是整个儿的龙南都是今天核心保护区的植被模样呵!不妨遐想一番吧,彼时的华南虎肯定是成群结队地在山林里游荡,彼时的粗齿桫椤肯定是蔓延成片地在高山上泛滥,便是枯林蛱蝶也肯定是漫山遍野,数之不尽的。
有了这种历史的观照,我们对龙南山水的理解便会直观许多,对龙南山水的敬重便会生发得更加沉甸些。龙南,这片最美丽的绿色之地,尽管历经时间的淬炼、岁月的洗礼,有过刀耕火种、野蛮采伐、山洪破坏的种种厄难,但相对千年前便有官家驿道穿行而过的那些县邑来说,时光予它的刀刻痕迹无论如何都要轻淡许多。这种迟到的开发,似是文明与进步的滞后,却恰恰是天地之恩赐,让今天的龙南完全有了别的县域所不能比拟的植物原貌、山水神韵。
不信的话,你尽管往龙南巡视一番去。你甚至可以遥控一只无人机,让它从苍穹之上,去俯视这片亘古苍茫却充满活力的土地,看龙南重山叠峦间铺陈的绿是如何的浓郁,看龙南千沟万壑间流淌的水是如何的清澈,看龙南田畴阡陌间散落的村落是如何的美丽——
我以为,龙南的山是富饶而隽秀的。龙南的山,可谓层峦叠嶂,波云诡谲,磅礴郁积,凝天地精华,聚山河灵气。莽莽九连山,亘古沉睡在赣粤边陲,重山叠嶂中不仅耸立着令人向往的南岭最高峰黄牛石,还因山势起伏而多有峡谷、瀑布、溪流,更因为温和湿润的自然气候,纵生着南方最为多样性的植物群体,跃然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巍巍安基山,昔日哀溪山,因为一棵五桂树而闻名遐迩,更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安居于此、年轻的林业工人们,耕山耘岭,植树造林,在这里演绎了一场场“英雄岽”的热血故事,谱写了一阙阙“青茶湖”的青春之歌;雄奇南武当,有九十九峰平地突兀,巍巍直指天穹,风景一路逶迤,恰似一幅十里画卷;神奇玉石岩,一山飞峙大江边,窟内有巨人迹,有“阳明小洞天”,有历代摩崖诗刻,人文底蕴深厚,乃龙南八景之榜首;金盆山,巍峨北嶂,高插云汉,山峦重重,溪涧淙淙,四周有山脊环绕,中间则平坦如盆,更有风车高扬,将锦绣山河旋舞得无比灵动;还有,可悠然做游客、亦可荷锄体验劳作之乐的休闲石峡山,以及五支山峰直指苍天、可以眺望远处“岿美晴岚”的险峻彤华山。
我以为,龙南的水是飘逸而多情的。龙南的山峻,龙南的水更美。龙南境内溪流蜿蜒、江河纵横,有发自南武当、岿美诸山的清清渥水,有发自横江、合彤华山与程岭诸山之水的汩汩濂水,有发自冬桃岭、会诸溪水的滔滔桃江,有发自帽山、角子等山的滚滚太平江,有发自犁鼻等山、至锁口而会诸水的浩浩洒源江。其中,桃江乃龙南水之主干,蜿蜒奔腾,川流百里,这条母亲河,养育了两岸世代百姓,是古代龙南的最主要交通,承载了无数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流淌了诸多寻常人家的悲欢故事;而一旦与太平江汇合后,桃江在杨梅村的水面蓦然宽阔了起来,水平若镜,风光无限。静静的北岸卧龙山上,百余棵巨大的苦槠栲将这一风景往内陆延伸了开来,这些依着桃江水生长的古树们,根须裸露,盘根错节,体型硕大,四季常青,成为桃江岸畔最葱绿的一幅画面;淌过窑头那片苍萃欲滴的茂竹修林,从城北至将军山的短短六七千米水路,桃江竟一次性汇纳了渥江、濂江、洒源江,四水相会之后,江面陡然丰满起来。此时的桃江水,可谓丰饶、激荡。借着水势,蜿蜒奔湍,淌过九曲十八滩,渐近龙头滩,但见龙头山耸立,百丈潭深幽,两岸崖峭,水急浪高,乱石林立,白浪滔天,涛声如雷,是为著名的龙南八景之 “龙头雪浪”。过了龙头滩,桃江水方惜别龙南,将一汪深情注入信丰、赣县、赣州城,直汇入贡水、赣江,又鄱湖、长江。
我以为,龙南的田园是有牧歌之美的。如果说天地造化赋予了龙南山水之神韵,那么淳朴、善良的龙南人民则靠勤劳、智慧耕耘出了属于自己的田园之美。有一首歌叫《草原夜色美》,其中有一段词曰:“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什么样的景色能令人“踏月不忍归”呢?在龙南,那些有着田园牧歌之美的美丽村落就令人流连忘返、不忍归去!比如,宛若桃花源的梦里桃乡罗塘村,那片桃花盛开的地方,令人轻易地就理解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浪漫如斯的紫色花田黄沙畲族村,几十万株马鞭草在季风中摇曳生姿,风月无边,让人心旌摇动;活力勃发的宝贝田园,那里岂止是童话的世界,更是一片希望的乐土;沃野泛黄的万亩油菜,则让每一个早春都浸染金色的光芒,让每一寸土地都涌动勃勃的生机;比如,乡愁浓郁的正桂村,古老的榕树把倩影融入清水塘中,被瓦、柳、燕、石、榕、烟、棋、围、泥等元素构筑的民宿,则把一个个城里来的客人那颗有些噪动的心熨贴得静若处子;孕育出了国家英雄、科学院士的大屋村,以赖远明勤奋刻苦、励志有成的故事感召人、激奋人,诠释了什么叫使命感、有担当;郁郁葱葱的蔡屋古榕,则蕴藏了太多的人文故事,也寄寓了诗人们太多的美好情怀,以致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不得不向它投以敬重的注目礼;而书香飘逸的莲塘村,一个曾经藏匿起来的“桃花源”,如今正被打造成如诗如画的果蔬种植基地;还有,从漫山遍野的茶林中拔地而起的虔心小镇,常年云雾缭绕的云山渔谷景区,与安基山长寿村毗邻的石斛谷,以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果龙农旅示范园……无不生意盎然,妙趣模生,充满诗意,令人心向往之。
诚然,行走在如诗如画的龙南,我们无法不对这片山水深深的热爱。它承接千百年的岁月风流,天然具备了一种顽强的破土而出的品格。凝视龙南古邑,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依稀听到了远古传说中巨人划破静谧的原始森林的脚步声,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中原汉先民和之后从闽粤返迁归来的新客们耕耘山水的创业身躯,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块饱经沧桑的家园厚土浴火重生般的沉沉脉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美丽的山水,这里有着生长诗歌的土壤,有着吸引远客的风景。
注:此文《龙南史话》丛书之《山水神韵》序

作者简介:龚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专家顾问,赣州市政府古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赣南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独立学者,长期从事赣州本土文化研究,著有《客家文化》《赣州古城地名史话》《山水赣州》《苏轼与赣州》《王阳明南赣史话》《赣南书院研究》等近三十部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