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老房子
魏月星/江苏

有一天,一位本村的微信好友发来一张老房子照片。问我,“这是谁家的住址?”我茫然不知,问妻子?她说,“这不是你妈住居的老房子吗!”我问朋友?你怎么会有我家老房子的照片!"他说,“是拆迁之前偶然经过你家老房子门口摄影的,一直替你保存着。”当然他也肯定保存了自己家房子的照片。因为拆迁吗!总想留个念想。他也真是细心,还真是难为他啦!
当时我妈的老房子所处全村南来北往中心地带,所有人都必须从这里经过。
然而事隔十多年,我早已忘却老房子的模样。如今的电梯房,过上城市化的生活。怎么会记得过去担水、烧大灶,煤油灯的艰难时代。
今天这张老房子照片,又一次重新勾起了我的回忆。曾经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不愿提及的那段历史……
出于对妈的深深感情与爱!我必须把它写成文字作为永久的纪念!以便留给我的女儿永远都不能忘记她奶奶……
记得这座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一字形南北排列着四家,每户大门都是朝东开着,房屋都不高,山墙不过一丈多高,前沿檐一人一手高,很低矮。高个子的人要低着头进门。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老祖宗就很穷,规定只能砌这么高。也不知道老祖宗是什么朝代遗留下来的一排乱砖房子。屋顶只盖着一层薄薄一片云的小瓦,大大小小的很杂乱。假如贪玩孩子扔一块小石头上去,立马就会破碎几片瓦砾。
在我懂事后,从来都没看见人修理过。其余三家老人去世,年复一年饱经沧桑的房屋陆续地倒塌啦!最后只剩北边一栋两间小房屋,也就是我家。每逢梅雨季节来临时,家里会大盆小罐捧着滴雨。有一年下了一场大雨家里漏雨实在没办法;妈跟我说,我用竹杆在家里捅,你用梯子爬上屋顶看见瓦动就说明那里漏雨,果然顺着她捅的方向有几处漏雨。只好找人家用过的破缸当瓦盖上,也能遮住一片漏雨,比起有钱人家盖的琉璃瓦房真是丑陋的没法看,让过路人看了就笑话了,没办法。一家孤儿寡母三口人,过着艰辛的日子,己经是够苦啦!
妈很坚强,常说:“日子苦不怕,有儿女的陪伴,再苦也是甜的,总有一天会翻身的。”
直到她儿子一天天成了大小伙子,打工挣了一点钱,她储存银行为以后娶儿媳所用。首先把老房子重新修一下,原来的烂木椽换成新杉木椽,并且盖上新布瓦。这下终于不愁漏雨啦!心急的她又开始犯愁,她的儿子到了该成家娶媳妇的年龄,这可怎么办?和她一样地忠厚、老实的儿子始终谈不成对象。因为她知道儿子听话孝顺,可在别人眼里是太穷没出息。可她不这样认为,儿子肯吃苦耐劳;一定能娶上好媳妇的,这是迟早的事。
于是她决定到生产队砖瓦窑场干出砖挑坯的活。那年她五十五岁,儿子心疼地说,妈你这么大年纪就不用去挑窑坯,人家都比你年青。而且你天天出窑,脚后跟老是疼。她半开玩笑地跟我说,“盖三间新房给你娶老婆。我们家没有好房谁有姑娘愿意嫁啊!"于是她跟老板协商,用工钱换砖头,干了一年多,好心的老板给兑换三万块砖头,另外又多给了她一万多次品砖。笫二年妈东借西拼凑了钱,就先盖了一层三间平顶房,她说,“以后你有本事你再加一层,妈老了,也尽到力量啦!”于是她托媒人给我介绍对象,一九九一年上半年我们结了婚,第二年生了女儿。妈跟我们带孩子,就是不愿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说“新房住不习惯,老房子左右邻居多热闹。”但我知道,她是给儿媳妇营造自由空间,说白了就是自觉,免得婆媳之间有矛盾。再后来妹妹也嫁了婆家啦,孤苦怜仃的她始终很乐观,一直住居着老房子。
二零一一年大拆迁,我们家分了二套房,妈一人住一套八十五平方米新房,我们住一百二十平方米,她住十层,我们住九层上下楼电梯很方便。
两年前妈不舒服,我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她为了不给我们增加负担,坚持不肯治疗,去世时八十八岁。今年刚过完她九十岁整冥寿,按我们当地风俗烧纸钱,纸扎金山、银山和房子烧给她。妈生前辛苦了一辈子,死后好让她在天堂多享享福!
妈去世了二年,我时常在梦里和她谈心。她活生生的形象好似昨天,始终在房前屋后进进出出。仿佛眼前照片上的老房子一样,门永远是敞开着。
可她那瘦弱的背影走得很是安祥欣慰!从此的我,再也等不到她回家的音容笑貌!


作者简介:魏月星,63年出生,江苏镇江新区大港人。爱好诗词,发表过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