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瓷砖匠人

今天(10月6日),是韩城针对疫情防控,对主城区公共场所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的第二天(共三天),车辆限行,单日限单号,双日限双号。往日熙攘的街道,车稀人少。我沿人行道而行,去医院取丈夫上次的体检报告。
医院离家三站路,不远,安步当车,沿路观景。最近连下几天雨,街道洁净,草坪碧绿,月季花红,松柏叶翠,蒲苇花白,一切寂然。路人口罩标配,行色匆匆。

很快,我抵达医院,国庆假期,医生值班,患者较少,扫码进门,在服务台取出体检报告。正在我准备离开之际,忽听到切割机的刺耳响声。出于好奇,我循声而去,上至二楼,来到施工处,只见一对夫妻正在铺设走廊局部的地面瓷砖。一看现场,秒知是地砖空鼓,敲旧换新。
这位铺砖的工匠师傅,中等个头,黧黑脸庞,年纪半百,饱经风霜。他妻子个头偏矮,行动灵活,面部平静,手头不停。匠人铺砖,其妻全力配合,我伫立旁观,在观察的一刻钟内,其妻始终忙个不停。只见她一会儿用剪刀剪断瓷砖的外包装扎带,从中取出一片80cm*80cm的瓷砖,接着,用小涂料滚子从一只小桶内蘸取胶液,在瓷砖背面滚刷一遍,将瓷砖递给她丈夫。匠人在瓷砖上面用泥页均匀摊铺一层和好的强力瓷砖粘接剂,当然,在清理干净的待铺地面上,也要摊铺一层同样的粘结材料。这位匠人的妻子在保证及时供应丈夫瓷砖的前提下,她利用空挡时间,用一块抹布擦拭瓷砖缝隙周边溢出的粘结材料。接着从地上的一个塑料袋内,取出一些找平器,在相邻瓷砖的十字缝附近,进行固定。这些找平器,远看像小时候玩的军棋,不过它有旋钮、套壳和螺管。因有人不时从走廊来回通行,所以,需及时固定。她干活中途,回头看了丈夫一眼,又赶紧走到墙边取出一块瓷砖,给砖背刷胶,继而递给丈夫。接着,她给料桶中倒入瓷砖粘合剂,加水,紧接拿起地上的搅拌棒和料。料和好,随后她用一只泥页把,侧面敲击刚铺上的一块瓷砖,进行校正。做到瓷砖缝隙横平竖直。

我边看匠人师傅铺砖,边与他简单聊了几句。这位铺砖匠姓王,韩城魏东人,他说自己已铺瓷砖二十多年。他有两个孩子,儿女双全,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儿子正上大二。王师每铺一块瓷砖,用皮锤稍作敲击,接着用电锤敲,省力高效。接着,王师在毗邻瓷砖缝内插一个十字卡。说到十字卡,不可小觑这个小卡,具有很大作用。瓷砖要预留适当缝隙,以满足热胀冷缩的需要。记得十年前,城里刚兴地暖时,有多少铺砖匠人,因自己的无知或嫌插卡子麻烦,略去此道工序,而导致很多业主家的瓷砖后来在供暖过程,出现瓷砖热胀鼓起的情形,花钱返工,造成很大麻烦。

二次铺设瓷砖,在原垫层上,使用强力瓷砖粘接剂铺设的垫层很薄,大约4-5毫米,因为是局部更换,所以贴出的瓷砖面要与接茬处的原瓷砖面在同一水平面。
这对夫妻,干活过程很少交流,配合默契。一个眼神,即心领神会。铺砖工序,像流水线。两人合做,干活高效,铺出的砖,平整规范。王师并未绷线找平,凭经验和眼劲。

王师夫妻铺砖施工队,所用工具简单:一把皮锤,一个切割机,两把泥页,一个剪刀,一个搅拌棒,一个电锤,两个料桶,一个胶桶,一把涂料滚。十字卡及找平器,为甲方提供。他们运用这些不起眼的工具,瓷砖经王师的巧手铺设,幻化成平整的地面。每一块瓷砖都浸透着他的汗水。
当然,铺瓷砖的师傅我见过不少,但这组夫妻施工队,却让我旁观得颇为感动。主要是王师的妻子,身材娇小,如果你单看背景,以为是初中生,而她搬移一大块瓷砖却毫不费力,手劲很大,搬运瓷砖如同拿一本书轻巧。人长期劳作,体力得到锻炼。女人如果长期从事瓷砖、水泥之类的工作,我看着心疼。因为她们把自己的美丽,包裹在脏兮兮的耐磨工服之下,衣衫上不可避免地沾满料点。她们白天的大把时间,没有穿裙装秀美的机会。二十年如一日,从青春好年华,一直到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想想,都很委屈。

通常铺瓷砖多为夫妻组合,王师夫妻并非特例,但在旁观他们铺砖的过程中,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所以我决定为他们写文,赞美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工匠师傅们。正因为有了像王师一样的常年累月的埋头苦干的工匠,才有了漂亮的地面,美丽的家园和公共室内活动场所。
每一份漂亮瓷砖地面的背后,都有像王师一样的常年蹲着干活、辛勤付出的铺砖匠,他们在创造美、建设美。为这些满面尘土的一线工匠师傅点赞。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奋斗自己幸福的生活。他们是好样的!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