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话变迁
文/冯喆
我今年66岁,比共和国整整小了9岁。历史的车轮碾过2024年10月1日,共和国又迎来了她75岁华诞!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一想到车轮,不能不使我又回忆起我家“车”的变迁,感叹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老百姓生活的提高。
记得我家最早“车”就是那架老掉了牙的纺车了,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到我父亲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了,真可谓“传家宝”了。我小时侯,母亲黑天白日地纺线织布,给我们姊妹兄弟6人做鞋,缝衣。正是这架纺车,为我们全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穿着她纺线织布做的鞋,走完了儿童时代的路。
那时,因家里穷,我从不敢奢望有辆自行车。看到别人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又眼馋得不行。记得有一次新年后,爷爷的朋友骑着辆旧“永久”来串门,我等爷爷、父亲和客人喝酒的时候,我就把亲戚的车子“偷赶”出来,学开了自行车。结果把过年的新衣服也挂破了,自行车也给人家摔毁了,吓得我赶紧把新衣服脱下来藏好,把车子往院子里一扔,躲了起来……
我上小学是在本村,上高小和初中出了村,只有一里路,用不着自行车(用也没有),全靠“11”号(步行)。那时,我们十几个伙伴成群结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蹦蹦跳跳打打闹闹,不知不觉读完了初中。
骑别人的车毕竟不够“爽”,我一直盼着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1975年,由于我家是三代贫农,父亲又是老党员,我在村革委会里,印象也不错,我就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上了高中。从学校到家5公里的路程,再来回跑是不行了,住校,家里被子又解决不了,没办法,父亲咬咬牙花70块钱,从博平给我买回一辆旧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十八下里乱响。可我骑着它,来去一溜风,真不亚于开着一辆宝马车。可惜我高中毕业时,家里急用钱,仅40块钱就把它给卖了。1978年,我考中了师范,直到毕业,家里也没能给我买起自行车。
1980年7月,我成了吃“国家粮”的教员,我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凤凰”牌二手自行车,我骑着它,手脖上戴着烟台产手表,上班下班,要多“人物”有多“人物”!
我拿了工资,家里收成也越来越好,过去那种被人瞧不起的心情也被优越自豪感代替了。
女儿上学,我给她买了一辆崭新“乐达”牌自行车;儿子上学我给他买了一辆“小金鹿”;妻子上责任田劳动不方便,我又给她买了辆“飞鸽”,如今,家里先后添了两辆电三轮车;一辆电动自行车,一辆摩托车,一辆农用三轮车,一辆轿车。家里,简直成了车的王国!
想当年,村里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到五亩责任田,又从生产队通过抓阄抓了一头老牦牛,这样家里就急需一辆地排车,里拉外拽。于是父亲找木匠,凑木料,打了一个车排,又花70块钱,买了副车脚。我们用它运肥、收麦、收秋。父亲赶着它:“得--喔--驾”我们全家坐在地排车上,要多滋有多滋,现在想来,觉得可笑,可,那时,却是我家唯一的“客货”两用专车呀!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要不是祖国解放,要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不是改革开放,要不是党的富民政策,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富民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冯喆,本名冯克友。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东分会副会长;聊城市作协会员;聊城市茌平区作协副主席;入选茌平区首批文学艺术人才库;茌平文苑平台主编;都市头条认证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