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55——厚积而薄发
荣玉奇
我的一位晚辈朋友,很喜欢文学写作。他看到我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非常羡慕,他告诉我说,他写了不少作品,发给媒体后,却很少被采用,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爱好文学写作,是个优点,但是要写出好的文章,却需要下苦功夫。不是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要多看书,最好是博览群书,岂不闻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体会吗?有个成语叫做“厚积薄发”,积累多了,才能写出好文章。
忽然想起一篇旧作,就是谈这个问题的。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厚积而薄发
凡是读过著名作家秦牧的散文、随笔的人,一定会惊叹这位作家的知识是那样的广博精深,无论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及名人趣事,还是大千世界中的金鱼、大象、海豹、乌龟、椰子、咖啡、菩提树等等,在他的作品中无不涉及。秦牧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提会时曾说过:作家应该不断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而这些素材可以分为三个“仓库”。第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其材料来自于观察和思考;第二个是语言材料的仓库,其材料靠日常收集;第三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其材料来自各种书刊和报纸。正是这三个仓库,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由秦牧的“三个仓库”,想到日本著名高产作家有吉佐和子,我国有位作家在日本访问她时,原以为这位高产作家是整日闭门写作,不料有吉佐和子却说:“我每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用来阅读,只有四天用来写作。"原来有吉氏的写作秘诀并不神秘,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
“厚积而薄发”,这应当视之为一条创作的基本规律。而要做到“厚积”,首先必须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广泛地涉猎,要博览群书,要兼收并蓄;其次,要有一种顽强的读书精神,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长期坚持,决不能浅尝辄止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三,要克服急燥情绪,要耐得寂寞,要真正坐下来好好读点书;第四,除了读书,还要有生活的底子,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萌发出创作灵感,才会出现创作欲,才会笔下生花,言之有物。
常见有的作者,特别是一些刚步入文学创作大门的青年作者,往往急于求成,本来生活底子不厚,又缺乏必要的积累,却匆匆写点东西,送给编辑就催着要发表,这种创作热情虽高,但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但愿有志文学创作的朋友,要想在创作上有所作为,一定要下苦功夫在“厚积”上作文章,打好学习和生活的坚实底子。
(原载1993年12月月29日《牛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