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
登香炉峰
(藏头步韵)
韩明华
香炉峰高峻陡峭,攀登不易,俗称鬼见愁。我七十有四,毅然登顶。
山坡陡峭!
再三思量也:
高迈疴沉……
往日身轻双腿劲,
上摩穹落层阴。
攀话前程,
总言奋斗,
能者履艰深。
登时觅韵,
顶真诗就长吟。
路遥珍爱余生。
再搏十几载,
长项中寻。
走索一心除宿弊,
下笔八俊光临。
去岁书成,
定评四页。
能动铁石心!
到头功过,
达聪华夏儒林。
二〇一八年三月
(藏头的文字)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注释】
(1)香炉峰 俗称鬼见愁(见4页注释2)。
(2)高迈 年纪大,老迈。
(3)层阴 重叠的阴云。
(4)攀话 闲谈,交谈。
(5)顶真 用前一句的词语或字,做下一句的开头。是一种修辞方式。也作顶针。
(6)八俊 古称同一个时期有才能,有名望的八个人。
(7)定评四页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为《韩明华诗词》写的推荐词《诗化人生激情澎湃》,北京大学教授张一楠为《韩明华诗词》写的代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8)达聪 多方听取。
(叶梦得原韵)
洞庭波冷,
望冰轮初转,
沧海沉沉。
万顷孤光云阵卷,
长笛吹破层阴。
汹涌三江,
银涛无际,
遥带五湖深。
酒阑歌罢,
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
漂流容易散,
佳会难寻。
缥缈高城风露爽,
独倚危栏重临。
醉倒清尊,
姮娥应笑,
犹有向来心。
广寒宫殿,
为予聊借琼林。
临江仙
新声唱响与谁重
(藏头步韵)
韩明华
我独自坐在山坡上,望着落日孤鸿,心语《景山放歌》明年争取出版。
空廓孤鸿远逝,
山吹慢转飘蓬。
新声唱响与谁重?
雨云寻未见,
后景落霞红。
天授阳春百首,
气节不忍朦胧。
晚成创作意犹浓。
来年宜问世。
秋色媲东风。
二〇一一年十月
(藏头王维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注释】
(1)景山放歌 韩明华创作歌曲选。载有唐诗宋词歌曲一百一十二首,自由诗歌曲九十八首。2012年由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
(2)新声 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此处指韩明华2006年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谱写的歌曲。
(3)阳春 即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徐昌图原韵)
饮散离亭西去,
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
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
轻浪三更风。
御街行
与这蛇神写照
( 藏头步韵)
韩明华
二十三年前,陈伯达叱咤风云,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知否自己也在其中?可悲!可叹!
尔夕欺世阴风扫,
曹良善,谁料到。
身边牛鬼是何人?
与这蛇神写照:
名声扫地,
俱胝唾弃,
裂裂凄凉调。
不堪回首秦城悄。
废书叹,人嘲笑。
江山有幸浴清平,
河潤神州民草。
万金难易,
古今节尚,
流转宜中道。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藏头杜甫诗句)
尔曹身与名俱裂
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
(1)陈伯达 (1904-1989年)福建惠安人,原名健相,字尚友。1966年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提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反动口号,煽动对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迫害。为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因积极参与林彪反党集团的阴谋活动,1981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2)俱胝 梵语数名。千万,亿。
(3)裂裂 象声词。康有为《诗集自序》:“……玉磬鏗鏗,和管锵锵,铁笛裂裂,琴丝愔愔……”
(4)秦城 即秦城监狱。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由公安部预审局管辖,曾关押很多高级別的囚犯。
(5)民草 日语民草的中文翻译:人民。即平民。
(贺铸原韵)
松门石路秋风扫,
似不许,飞尘到。
双携纤手别烟萝,
红粉清泉相照。
几声歌管,
正须陶写,
翻作伤心调。
岩阴暝色归云悄。
恨易失,千金调。
更逢何物可忘忧,
为谢江南芳草。
断桥孤驿,
冷云黄叶,
相见长安道。
临江仙
戴河炎夏爽
(藏头步韵)
韩明华
与《保健时报》的同仁游北戴河。侵晨,我独自徘徊在海滨,浴风望月,寻觅诗句……
心悦戴河炎夏爽,
随堤黙诵金经。
沧溟万顷晓风清。
海屋何处是?
阔远数帆星。
志趣天池搜逸韵,
与闻此地泠泠。
碧空鸥鹭也多情。
云诗囊未瘦,
平世远山青。
二〇〇四年八月
(藏头的文字)
心随沧海阔 志与碧云平
【注释】
(1)北戴河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北依莲蓬山,南滨渤海。滩面平缓,沙软潮平,海水清澈,是天然的海水浴场。风景美丽,林木茂密,春无风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风景区西起戴河口,东到鹰角石,长约10公里。有通天洞、韦驮像、对语石、老虎石、观音寺等二十四景,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金经 《金刚经》的缩写。此处指经典的诗文。
(3)海屋 传说海上神仙住的屋子。
(4)天池 寓言中所说的大海。
(5)云诗囊未瘦 寻觅诗句有收获,诗囊不瘪。唐李賀每天骑着毛驴出去游览,有了好的诗句便记下,投进背后的锦囊里,回家再进行整理。这个锦囊便叫诗囊。
(秦观原韵)
千里潇湘挼蓝浦,
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
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楼情悄悄,
遙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虞美人
游居庸关长城
(藏头步韵)
韩明华
孟秋气爽,与《医药养生保健报》的同仁游居庸关长城。
一条陡峭攀山路,
夫有惊心处。
当真梯径耸长空,
关岳腾龙豪迈舞屏东。
万劫有幸逢甘雨,
夫自由来去。
莫如朋辈爱晨钟,
开拓攀援进取借东风。
二〇〇一年八月
(藏头李白诗句)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注释】
(1)居庸关 旧称军都关、蓟门关,在北京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控军都山隘道(军都陉)中枢。古九塞之一。今居庸关为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与紫荊、倒马合称“内三关” 。取“徙居庸徒” 之意为名。形势险要,向为交通要冲。
(2)屏东 居庸关长城西接金柜山,东连翠屏山,随山势起伏,宛若腾龙。
(张元干原韵)
广寒蟾影开云路,
目断愁来处。
菊花轻泛玉杯空。
醉后不知星斗乱西东。
今宵入梦阳台雨,
谁忍先归去。
酒醒长是五更钟,
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南歌子
古今谁沥觞
(藏头步韵)
韩明华
游五行山。孙悟空曾压在这座山下五百年,头上堆藓,耳中生萝,鬓边多草,颔下长莎。
五里盘陀路
行吟百草黄。
山峰兀立不寻常,
下走齐天再拜意悠长。
千载伤心处,
古今谁沥觞。
悲师磨难有何妨,
风采西游魔洞怎韬光。
一九九四年十月
(藏头的文字)
五行山下 千古悲风
【注释】
(1)五行山 位于山西省陵川县。五峰挺拔雄伟,代表金木水火土,平均高度一千三百米。
(2)下走 自称的谦词。
(3)悲师 眷顾师父。
(陈晔原韵)
腰下重金贵,
眉间一点黄。
定知从此庆非常,
况有阴功宜寿等天长。
乞得仙家酒,
来称诞日觞。
乃翁阿母醉何妨,
行见诸郎接武上明光。
南歌子
一面英雄志
(藏头步韵)
韩明华
杨靖宇被日军包围,冰天雪地里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壮烈殉国。
一面英雄志,
腔音震雪山。
热灰取暖忍相看。
血战倭孙呑絮老林间。
气比天培烈,
壮哉二月寒。
山岑泪落泣凶残。
河岳中华寸土必归还。
一九九〇年二月
(藏头的文字)
一腔热血 气壮山河
【注释】
(1)杨靖宇 (1905-1940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河南确山人,回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今靖宇)三道崴子被日军包围,只身与敌周旋五昼夜,壮烈殉国。
(2)热灰取暖 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歌词。热灰取暖,形容艰难。
(3)呑絮 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肠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4)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年)清末将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34年(道光十四年)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政策,操练水师,修筑炮台,多次击退英军进攻。1841年2月英军进攻虎门时,在靖远炮台率孤军奋勇作战,英勇战死。
(仇远原韵)
结屋依苍树,
开窗对碧山。
西湖不厌久长看,
玉勒钿车偏在六桥间。
露柳凝朝润,
烟花敛暮寒。
才经人赏便阑残,
谢柳辞花醉策瘦笻还。
南歌子
再别康桥
(藏头步韵)
韩明华
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一座桥,那里留下了她的足迹,寻觅却无有踪影。
再至怡金柳,
别时好韵生。
康河秋色已分明,
桥下柔波知我悄然行。
唱拟笙箫调,
响合爱晚晴。
天边云影也多情,
涯岸夕阳携手忆曾经。
二〇〇七年九月
(藏头的文字)
再别康桥 唱响天涯
【注释】
(1)再别康桥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读书,曾与林徽因有一段浪漫的爱情。1928年其到剑桥寻觅往事,11月6日回国途中写了《再别康桥》的深情诗篇。2006年,韩明华将其谱成了歌曲。
(2)响合 乐声合谐。
(3)涯岸 水边高岸。
(洪适原韵)
顽健输村老,
嬉游付后生。
七旬才有五清明。
须趁良辰美景绕园行。
云意将飞雪,
天心未肯晴。
难将性命作人情,
只合拥炉清坐阅医经。


韩明华1944年生于山东荣成,曾任《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医药养生保健报》和《保健时报》编辑、记者。
《西窗夜话》《景山放歌》《韩明华诗词》和《掩卷心语》是其先后问世的四部著作。
《韩明华诗词》是其六十年的诗词创作,共遴选了二百五十一首。题材广泛,情感真挚,格律严谨。有其跋涉奋斗的足迹和漂泊流浪的惆怅;有共和国历经的凄风苦雨和振兴腾飞的豪迈。
1980年6月,韩明华的一首《西江月•何日清莹可见》开启了中国诗词创作“藏头步韵”的先河。
2006年6月,韩明华将《岳阳楼记》谱曲,演唱,史无前例。



背景音乐 一岳阳楼记
作词 范仲淹
作曲 韩明华
演唱 韩明华
美篇制作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