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 越 灵 泉 峡
文/ 任迎春

10月3日,国庆节黄金周第三天。我不顾昨日一家人一日游之劳乏,又同众驴友登上了去卫辉市拴马乡灵泉峡穿越的大巴。
一行近百人乘两辆大巴和几辆私家车,一同从市内向阳路邮局门前出发,途经体育中心东至市政府楼前折向北,过山彪上107 国道,经卫辉市的唐庄、代庄,在一西北角加油站拐向左,往辉县和林州交界的栓马乡疾行。
途径塔岗水库、林坚出生地、小店河、跑马岭景区大门,过槲林洞沿石豹头水库。一路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旖旎。到正面水库,库旁右侧有个小山村, 名曰罗圈村,是林县人造天河红旗渠的创始人---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出生地。
车继续前行,到卫辉和林州的交界处,有一叉路往西,即是卫辉市最北边的拴马乡拴马村了。
灵泉峡就在拴马村的路左边,大巴车在拴马村的学校门前停稳后,众人下车西望,路边河对岸一条小路蜿蜒时隐时现曲曲弯弯直上山顶白云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穿越的路径了。先从山右侧上到峰顶,再绕羊肠小道左行沿灵泉峡下到谷底。
我们整装待发,稍事休息后,大家拾级而上。众驴友们相帮、相携,相互鼓舞着,你拉我拽,停停歇歇,相互招呼着,气喘吁吁,勇往直上,谁也不甘心落后。网名叫鸽子、海洋、青青、南鸽、坏蛋以及我不知道名字的好几位驴友,则是以身作则,互有分工,有在前,有在后,不停地招呼大家注意安全,脚一定要踏稳,不要慌,不要急,眼要留心脚下,累了就休息一下再走。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个个具有大将之风范!
登上山顶,名曰白云峰。沿环形羊肠小路,曲里拐弯在林中穿行,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在西藏当兵时,在边防巡逻时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候身着军装,统一行囊,更有任务在身,高度警惕。而现在则行装不一,男女混搭,花红柳绿,说说笑笑,唱歌的。嬉笑的,和音响舞曲交织,非常热闹。在忽左忽右的林中穿行,我已不辨西东。时不时抬起头眺望远处群山,只见四周峭岩陡壁,云雾缭绕。俯瞰脚下灌木丛生,野草茂密,野菊花盛开。漫山红叶尽染,柿子象一盏盏灯笼挂在树梢,粒粒野酸枣如红玛瑙般在峭壁间招摇,不知名的什么鸟儿在林间啾啾地叫,一只花野鸡扑楞着翅膀从头顶飞过,草丛中小虫子不知爬上了谁的脚背,引来了一阵阵惊叫。
我不太老道地用相机拍下了几张照片,就匆匆地追赶队伍。终在一平缓之处撵上了众人。这时或三五人,或七八人,自成团体,围成一圈。将自己带的各种各样的干粮,有牛肉、羊肉、香肠、烧鸡、罐头、饼干以及烧饼、瓜果等等,都拿出来分享共尝,几有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风趣,欢声和笑语此起被伏,响彻在白云峰山顶,随云雾一起缭绕。
饭后一名网名曰含羞草的女驴友,将大家野餐时留下的各种垃圾,如塑料袋纸袋、矿泉水瓶等等,拾捡干净,用大袋装在一起带下山。该驴友时时刻刻不忘环保,以身作则,把环保意识带到了无人问津的高山峻岭之间,精神实乃可贵,着实令人可佩可敬!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发扬!
沿铺就的阶梯石板小路下山,不大会儿就下到了灵泉峡景区。果不其然,好一派风景秀丽,旖旎俊雅,无限风光在眼前。该景区沿溪水而建,虽然是人工开发,顺势修成,没有过多的雕琢,但显得恰到好处。潭水清澈透底,瀑布不大却层层叠叠。两侧有大大小小多个天然岩洞,溪水自然顺沟向下奔泻不息。沿途不断有地下的泉水,山上的滴水,石壁的渗水汇入其中,潺潺溪流不断壮大。仰首望,山峰千姿百态,横看成林侧成峰,造型奇特。低头看,绿水清溪,碧水石上流。峡谷内空气清新怡人,幽静中透着一股灵动气息,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老师教过的东西,我大多已经还给了老师,此时此地,面对此情此景我实在搜寻不出也没有更好的辞藻来形容灵泉峡的幽、静、秀、雅之美景。
灵泉峡的美丽、秀雅、幽静,好在有不少游人和文人骚客去描绘,去欣赏,去发挥,我这里就不再去啰嗦献丑啦。
最后,我借用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和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作结尾。虽不太合时宜,有不贴切之嫌,也只有这样了!

任迎春(网名:耘春一隅)河南林州人。1974年入伍在西藏边防服役,1989年退役在新乡工作至退休。陶然詩社和风鸣梧桐诗词群诗友。爱好诗词歌赋,喜欢散文写作,在部队和地方一直从事文秘工作。曾在小报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作品散见于百度、军魂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