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四)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影射李春芳是“一品”“官(皇帝)封弼马”;与“三公位显听宣声”呼应,影射“三才定位”“三公位(首)”;“真假悟空”影射“真悟空清廉”“假悟空贪赃”
“太平宰相”,“清廉”“宝马”。
受冤被“赶”,再“定”“乾坤”。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藏名”“藏事”之巧妙,“影射”“讽喻”之深远,百年间“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宰相胸襟,嫉“恶”如仇。
兴盛中华,福“善”神州。
见《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纵起两道祥光,离了南海。原来行者筋斗云快,沙和尚仙云觉迟,行者就要先行。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高坐石台之上,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好打呀——两条棒,二猴精,这场相敌实非轻。都要护持唐御弟,各施功绩立英名。真猴实受沙门教,假怪虚称佛子情。盖为神通多变化,无真无假两相平。一个是混元一气齐天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隔架遮拦无胜败,撑持抵敌没输赢。先前交手在洞外,少顷争持起半空。
他两个各踏云光,跳斗上九霄云内。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忍耐良久,且纵身跳下山崖,使降妖宝杖,打近水帘洞外,惊散群妖,掀翻石凳,把饮酒食肉的器皿,尽情打碎,寻他的青毡包袱,四下里全然不见。原来他水帘洞本是一股瀑布飞泉,遮挂洞门,远看似一条白布帘儿,近看乃是一股水脉,故曰水帘洞。沙僧不知进步来历,故此难寻。即便纵云,赶到九霄云里,轮着宝杖,又不好下手。大圣道:“沙僧,你既助不得力,且回复师父,说我等这般这般,等老孙与此妖打上南海落伽山菩萨前辨个真假。”道罢,那行者也如此说。沙僧见两个相貌、声音,更无一毫差别,皂白难分,只得依言,拨转云头,回复唐僧不题。
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早惊动护法诸天,即报入潮音洞里道:“菩萨,果然两个孙悟空打将来也。”那菩萨与木叉行者、善财童子、龙女降莲台出门喝道:“那孽畜那里走!”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象弟子模样。才自水帘洞打起,战斗多时,不分胜负。沙悟净肉眼愚蒙,不能分识,有力难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复师父,我与这厮打到宝山,借菩萨慧眼,与弟子认个真假,辨明邪正。”道罢,那行者也如此说一遍。众诸天与菩萨都看良久,莫想能认。菩萨道:“且放了手,两边站下,等我再看。”果然撒手,两边站定。这边说:“我是真的!”那边说:“他是假的!”
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
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
众神搪抵不住,放开天门,直至灵霄宝殿,马元帅同张葛许邱四天师奏道:“下界有一般两个孙悟空,打进天门,口称见王。”说不了,两个直嚷将进来,唬得那玉帝即降立宝殿,问曰:“你两个因甚事擅闹天宫,嚷至朕前寻死!”大圣口称:“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臣辨个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陈了一遍。玉帝即传旨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天王即取镜照住,请玉帝同众神观看。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
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却说那沙僧自花果山辞他两个,又行了三昼夜,回至本庄,把前事对唐僧说了一遍。唐僧自家悔恨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去包袱,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沙僧又告道:“这妖又假变一个长老,一匹白马,又有一个八戒挑着我们包袱,又有一个变作是我。我忍不住恼怒,一杖打死,原是一个猴精。因此惊散,又到菩萨处诉苦。菩萨着我与师兄又同去识认,那妖果与师兄一般模样。我难助力,故先来回复师父。”三藏闻言,大惊失色。八戒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应了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他说有几起取经的,这却不又是一起?”
那家子老老小小的,都来问沙僧:“你这几日往何处讨盘缠去的?”沙僧笑道:“我往东胜神洲花果山寻大师兄取讨行李,又到南海普陀山拜见观音菩萨,却又到花果山,方才转回至此。”那老者又问:“往返有多少路程?”沙僧道:“约有二十余万里。”老者道:“爷爷呀,似这几日,就走了这许多路,只除是驾云,方能彀得到!”八戒道:“不是驾云,如何过海?”沙僧道:“我们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师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那家子听言,都说是神仙,八戒道:“我们虽不是神仙,神仙还是我们的晚辈哩!”
正说间,只听半空中喧哗人嚷,慌得都出来看,却是两个行者打将来。八戒见了,忍不住手痒道:“等我去认认看。”好呆子,急纵身跳起,望空高叫道:“师兄莫嚷,我老猪来也!”那两个一齐应道:“兄弟,来打妖精,来打妖精!”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等好人!”更不计较茶饭,愈加供养,又说:“这两个行者只怕斗出不好来,地覆天翻,作祸在那里!”三藏见那老者当面是喜,背后是忧,即开言道:“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叹。贫僧收伏了徒弟,去恶归善,自然谢你。”那老者满口回答道:“不敢,不敢!”沙僧道:“施主休讲,师父可坐在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一个来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话儿,看那个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三藏道:“言之极当。”
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
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他两个挣脱手,依然又打。这大圣道:“兄弟们,保着师父,等我与他打到阎王前折辨去也!”那行者也如此说,二人抓抓挜挜,须臾又不见了。
却说那两个行者又打嚷到阴山背后,唬得那满山鬼战战兢兢,藏藏躲躲。有先跑的,撞入阴司门里,报上森罗宝殿道:“大王,背阴山上,有两个齐天大圣打得来也!”慌得那第一殿秦广王传报与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卞城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忤官王、十殿转轮王。一殿转一殿,霎时间,十王会齐,又着人飞报与地藏王。尽在森罗殿上,点聚阴兵,等擒真假。只听得那强风滚滚,惨雾漫漫,二行者一翻一滚的,打至森罗殿下。
阴君近前挡住道:“大圣有何事,闹我幽冥?”这大圣道:“我因保唐僧西天取经,路过西梁国,至一山,有强贼截劫我师,是老孙打死几个,师父怪我,把我逐回。我随到南海菩萨处诉告,不知那妖精怎么就绰着口气,假变作我的模样,在半路上打倒师父,抢夺了行李。师弟沙僧,向我本山取讨包袱,这妖假立师名,要往西天取经。沙僧逃遁至南海见菩萨,我正在侧。他备说原因,菩萨
又命我同他至花果山观看,果被这厮占了我巢穴。我与他争辨到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又与这厮打上天堂,众神亦果难辨,因见我师。我师念《紧箍咒》试验,与我一般疼痛。故此闹至幽冥,望阴君与我查看生死簿,看假行者是何出身,快早追他魂魄,免教二心沌乱。”那怪亦如此说一遍。阴君闻言,即唤管簿判官一一从头查勘,更无个假行者之名。再看毛虫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条已是孙大圣幼年得道之时,大闹阴司,消死名一笔勾之,自后来凡是猴属,尽无名号。查勘毕,当殿回报。阴君各执笏,对行者道:“大圣,幽冥处既无名号可查,你还到阳间去折辨。”
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
有诗为证。诗曰: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影射李春芳是“一品”“官(皇帝)封弼马”;与“三公位显听宣声”呼应,影射“三才定位”“三公位(首)”;“真假悟空”影射“真悟空清廉”“假悟空贪赃”。“又忆金銮一品台”之“一品”与“须知隐约千般外,尽出希微一品中”之“一品”呼应,影射《西游记》“藏谜”出自李春芳之手;“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与“官(玉帝)封弼马”“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呼应,影射“(皇帝)赶出(清官)不再用”;“一体难修真寂灭”影射“(李春芳)忠孝难全”“(明穆宗)英年早逝(上西天)”;“二心搅乱大乾坤”之“乱”与“定海神针”之“定”相对,影射“赶清官”“国大乱”及李春芳“释厄中华”“棒”“定”“乾坤”。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美猴王孙悟空“祖籍祖贯”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句容籍”“茅山人”,是“清廉”世家。
文人尚节,骨气为重。近代学者谈论“状元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殊不知其为“太平宰相”(见前第31篇),更不知其为“清廉宰相”。《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即影射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是“清廉”之官。(见前第33篇)
“水帘洞”在《西游记》前后多次出现,何以判定“水帘”二字就是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呢?
因“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两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对,“水帘(廉)”和“水脏”在意思上也是相对,即“水帘洞”之“水帘”二字与“水脏洞”之“水脏”二字意思相对,故“水帘”二字有“水清(廉)”之意。
“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均见《西游记》第二回:
“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特别强调“水帘洞”就在“花果山”的正南方,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容茅山,且就住在大茅洞(水帘洞)附近。《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茅山之阳”和“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故《西游记》全书之中孙悟空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祖籍祖贯就在“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反反复复影射李春芳祖上就是句容茅山人,且就住在茅山大茅洞附近。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见前第22篇)
又因《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当与“清廉”意思一脉相承。
《西游记》第一回有《争名夺利几时休》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诗影射李春芳虽然官至首辅,却淡泊名利。
《西游记》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词赋末尾有“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洁(仙品一流)之用意。
其二,“太平宰相”李春芳“官居一品”,“三公位首”。
李春芳是“太平宰相”。《明神宗实录》(卷一五〇)可证:
“癸亥予原任大学士李春芳祭葬,仍加祭四坛。赠太师,谥文达。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事。先帝五年代华亭秉政,同事为新郑、江陵而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戢庶司,寅恭匪懈,默赞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西游记》第九回渔樵对话中涉及宰相致仕后的清淡闲居不恋荣贵之诗词联句居多:
如“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西游记》中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三公位”和《西游记》开篇的“三才定位”呼应,“三公位显”影射“三公之首”,即“首辅”。则身处“三公位”(之首)的“宰相”李春芳清廉闲居、淡泊名利可见一斑。(见前第33篇)
李春芳“官居一品”,《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中也有暗示:
海主城高瑞气浓,更观奇异事无穷。须知隐约千般外,尽出希微一品中。四圣授时成正果,六凡听后脱樊笼。少林别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满树红。
“隐约千般外”,影射《西游记》“隐约”内容很多,“尽出希微一品”即影射《西游记》“藏名、影射、讽喻、预言等”皆出自“一品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手。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官居一品”,见《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载:
隆庆元年正月辛未,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少保。《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六载:隆庆二年正月辛亥朔,李春芳加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食正一品俸。《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载:隆庆五年三月壬戌朔,以廷试天下贡士,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充读卷官。”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其三,“清廉宰相”李春芳“属马”,是“弼马温”“官封弼马”。
李春芳生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故“官封弼马”中的“弼马”二字影射属相为马的首辅大臣李春芳,而不是其它同姓同名的李春芳(《明实录》中另有和李春芳同姓同名者数人)。李春芳诗歌中也曾暗示过自己属马,《题句容藏院方丈壁别方月亭上人》诗中有“匹马长安忆远公”一句,其中“马”字一语双关,也兼指李春芳属相之“马”。
《西游记》第一回中曾特意两次写到马,都有暗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属马之意。如第一回“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一句,猴子种类很多,此处单单列举到“马猴”就戛然而止。“马猴”就是短尾猴,大于普通的猕猴。此处就是为了强调一个“马”字,即美猴王既是“猿”,又是“猴”,也是“(属)马”。又如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一诗,“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一句与《西游记》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一句相呼应,即“思骏马”与“思宝马”相类似,一语双关,皆藏有李春芳属马之用意。
美猴王孙悟空是“官封弼马”,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皇帝亲自任命的一位“属马”的首辅大臣。(见前第26篇)
“官封”影射官家(皇帝)亲自任命,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三载:“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礼部左侍郎缺,请推补。得旨,不必会推,严讷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据此,李春芳是被皇帝钦点正式成为朝廷大员。
“弼”有“辅”之意。《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左称辅,右称弼)。”《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大明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丙子句容李氏家谱序》:“文定辅弼世穆两朝相业。”《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上切责桢等轻率妄言,排谤辅臣……上报曰:卿辅弼元臣,忠诚体国,朕所眷倚。”故“弼”字影射李春芳是辅弼大臣,官至首辅。
其四,“真假悟空” 影射“真悟空”“清廉”,“假悟空”“贪赃”。即牵扯言官王祯(桢)诬告一品宰相“不清廉”之往事。
“真悟空”打杀“假悟空”,见《西游记》第58回:
“真悟空”打杀“假悟空”,无人阻拦,“佛祖”也不“施救”,只说“善哉,善哉”,还被孙悟空“批评”:“不该慈悯他。”影射“假悟空”该死,“罪有应得”,“假悟空”就是言官王祯(桢)诬告中所说的“不清廉、不仁善之李春芳”,这是可以“定谳”的。
“假悟空”是“不清廉、不仁善”,《西游记》第58回也有暗示:
《西游记》影射深远,“蒙蔽”了后世许多专家学者。
此处“谛听”“伏在地下”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即暗示“真悟空”是“善”是“贤”,“假悟空”是“恶”是“愚”,这是可以“照鉴”出来的。又“谛听”能够“照鉴”“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则影射南京言官王祯(桢)诬告“一品宰相”李春芳,地府“谛听”也是可以“明察秋毫”的。“南赡部洲”影射留都南京(见前第75篇),属于“四大部洲”之一,而南京言官王祯(桢)正属于“南赡部洲”。《西游记》第一回称“南赡部洲”“皆是为名为利之徒”,则影射王祯(桢)是“为名为利之徒”,其诬告“一品宰相”李春芳的事情,冥间的“谛听”是可以“分辨”“公断”的。
2020年8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茅山道院杨世华住持(左)与作者座谈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其五,“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与唐僧“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呼应,影射隆庆皇帝“辨不出”首辅李春芳是“清官”,并“赶走”“清官”李春芳“不再用”。
玉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则孙悟空是“官封弼马”,而“官”有“官家”“(人间)皇帝”之影射,即孙悟空是“官封弼马”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5篇、第26篇)。则“玉帝”有皇帝之影射。“唐僧”去了“西天”,“辅弼大臣”保护他“一路西行”,影射明穆宗去世之后,“辅弼大臣”一路“随同西去护驾”。唐僧“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影射唐僧“上了西天”之后,朝廷也不再启用(被“赶走”的)“老宰相”了。
茅山上清符箓非遗传人余志成道长书赠《句曲诗综》“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其六,观音“辨不出”“真假悟空”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辨不出”首辅李春芳是“清官”。
《西游记》中的观音有“彩凤仙”的烙印,影射大明“宫女太后”李彩凤,明穆宗去世之后,她就是大明国的“女王”。然而观音起初是一直不知道孙悟空是“清廉”的“官封弼马”,所以“宫女太后”李彩凤“女王”“执政”期间用了“猪八戒”,因为她“辨不出”首辅李春芳是“清官”。孙悟空到了“西天”如来处,才还了孙悟空“清廉”“贤良”之身份,“真悟空”“众目睽睽”之下杀了“贪赃”“愚笨”的“假悟空”,影射李春芳去世之后“上了西天”,“宫女太后”李彩凤才能“辨出”首辅李春芳是大明“清官”“贤良”。
上图为作者在茅山崇禧万寿宫拜访九霄道人余志成道长。
其七,猪八戒和沙和尚“辨不出”“真假悟空”影射张居正和高拱“不识”首辅李春芳是“清官”,并不“劝留”“大师兄”。与“高张”掣肘排挤“李春芳”故事吻合。
事见《李氏家谱》(卷十二·李春芳传):
“当春芳之秉政也,其次为居正,最后拱,亦以故少傅复入。两人皆负干略,用功名相期许。每傲睨公卿间,其视春芳蔑如也。而拱尤骄横,方修徐阶故怨所以搤之万端,语在阶传春芳。既善,阶数从容出语譬解之,拱益内憾,且与居正俱忌春芳踞其上。春芳在阁,率不能有所施设,抑抑不自得。”
《西游记》第一回有“三才定位”,而猪八戒有“好色”“贪财”“抢功劳”“说(孙悟空)坏话”“闹散伙”等品性,对号入座,则影射“首辅”张居正“有大才”“无大德”“德不配(正)位”。(见前第66篇)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沙僧不知进步来历”,则有影射“三才之一”高拱贪恋权位,“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际,内阁次辅高拱“贪权”急于“高升”,并未(善意)(上表)“劝止”。
是谁指使言官王祯诬告首辅李春芳的呢?
首辅李春芳与次辅张居正、高拱“争斗”“不和”以及指使言官诬告李春芳的故事又见《明史》之中。
《明史》(李春芳传)载: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参见前第76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之三。
其八,“天上”的“天将”“神仙”等“不识”“真假悟空”,与“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暗合,影射“清官”“被诬”“(难)还乡”。
大明首辅李春芳因为言官诬告故“十八天五辞首辅”,满朝文武大臣无一人“公正”“劝止”,故“天上”的“神仙”“天将”等“不识”“真假悟空”影射满朝文武大臣“不识”宰相李春芳是“清廉才干”之“首辅”。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第一福地·茅山葫芦(崇禧万寿宫·九霄道人供图)。
其九,“一体难修真寂灭”影射“(李春芳)忠孝难全”“(明穆宗)英年早逝”。
自古“忠孝”难两全,言官王桢弹劾大明首辅李春芳“贪恋相位,不肯亲自养亲”,故李春芳十八天五次辞相之故事。
孙悟空“反下天宫”即影射李春芳因言官诬告而“十八天五辞首辅”。
“状元宰相”李春芳因言官诬告而“十八天五辞首辅”,《明实录》有记载详细。
据《明实录·穆宗实录》:
“(隆庆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首辅李春芳,说李春芳以“父母亲老了没有人服侍”为理由要辞官回去赡养父母,辞职报告打了两次就停止了,辞职报告就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骗得皇帝不该赏赐的恩赐,就是为了给李春芳的弟弟调动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亲在家生活也不检点。这些责任,李春芳要承担不能推辞。
李春芳随即上疏穆宗皇帝进行了反驳:
“臣自隆庆二年以来乞休数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复再疏乞骸骨,皇上亲洒宸翰,鉴臣忠实,臣用是感激捐躯,不敢再渎,乃请改弟职,送母南归,若责臣以知止知足之义,臣复何辞,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诋及臣父,夫皇上许臣以忠实,而桢等诋臣为欺诈,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辩!”
李春芳反驳的理由是:我辞职报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没有批准我辞职回家,今年二月因为“衄疾”再次打了辞职报告,皇帝亲自批示说我忠诚老实,不准再辞职,要我继续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动,认认真真工作来报答皇上,请求皇帝调动我弟弟李齐芳到南京任职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亲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离很近,只是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顾服侍我母亲而已。如果言官王桢弹劾我李春芳贪婪不知满足,我没有二话可说。但是说我李春芳因为不能坚决辞职而去诋毁我的老父亲,这样诬陷怎么行?皇帝说我忠诚老实,言官王祯(桢)诋毁我,说我李春芳欺诈不老实,谁对谁错,谁真谁假,请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争辩这件事。
紧接着,李春芳就“勇退”了,坚决辞职:
“第念臣惟知君命之当遵而不知人心之难测,惟知亲意之当顺而不知物议之随腾,自蹈机阱,其谁敢尤,伏望鉴臣孤踪危悃,即日放归田里,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
“丙寅(五月初五),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
“辛未(五月初十)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
“戊寅(五月十七),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忠孝难两全”,大明首辅李春芳五月初一、初五、初十、十五(十六)接连请辞,最终穆宗皇帝恩准致仕。“南京七品言官”令“句容一品首辅”“解绶”,这在当时的大明官场,应该是一个热门话题。
“一体难修真寂灭”之“真寂”是佛教用语,原指“佛”之涅槃。《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保护唐僧“上西天”,则“真寂”指“唐僧”。《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后成了“旃檀功德佛”,与“佛”之涅槃(“真寂”)也是吻合的。首辅李春芳离开朝廷一年后,明穆宗就英年早逝“真寂”了。大明国急转直下,主少国疑。则孙悟空“保”“上西天”的“唐僧”就是影射李春芳“保”“真寂”的明穆宗。
上图为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
本文作者与句容文史专家潘立琦老师(右)座谈于天王镇涧北宏旺苗木(2021.10.22)。
其十,“二心搅乱大乾坤”之“乱”与“定海神针”之“定”相对,影射“赶清官”“国大乱”及李春芳“释厄中华”“棒”“定”“乾坤”。
“二心”影射“清廉之心”和“贪赃之心”。因为言官王祯(桢)诬告“清廉宰相”李春芳,故而有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被赶”之故事。因为言官“诬告”,所以李春芳“因谗解绶”。李春芳离开朝廷一年时间,隆庆皇帝就“上了西天”,大明国的“乾坤”因此而被“搅乱”。故言官王祯(桢)之“谗言”是“祸国之言”,“乱”了大明国之“乾纲”。
国有“动乱”,必需“安定”。
则《西游记》中“二心搅乱大乾坤”之“乱”与“定海神针(金箍棒)”之“定”相对。
明穆宗去世,太子(万历皇帝)冲年(十岁)即大位,则主少国疑,国家有“难”。而“太平宰相”李春芳是“太子太师”,肩负教育“太子”之重任,肩负大明国祚延续之重任。则“释厄大明”“永固江山”“福善四方”“太平万年”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的终极目的。
如何“文定”天下?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在《西游记》中给华夏子孙后代留下了一根“金箍棒”。则“释厄”中华神州,“金箍棒”是“定海神针”,是“如意法宝”,此“棒”可“安定”神州,“兴盛”中华。即此“棒”可“定东海”“定南海”“定四海”“定两界山”“定贪赃”“定奸恶”“定天下”。
李洪文编著《句曲诗综》之《后记》。
据此,《西游记》第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影射李春芳是“一品”“官(皇帝)封弼马”;与“三公位显听宣声”呼应,影射“三才定位”“三公位(首)”;“真假悟空”影射“真悟空清廉”“假悟空贪赃”。“又忆金銮一品台”之“一品”与“须知隐约千般外,尽出希微一品中”之“一品”呼应,影射《西游记》“藏谜”出自李春芳之手;“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与“官(玉帝)封弼马”“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呼应,影射“(皇帝)赶出(清官)不再用”;“一体难修真寂灭”影射“(李春芳)忠孝难全”“(明穆宗)英年早逝(上西天)”;“二心搅乱大乾坤”之“乱”与“定海神针”之“定”相对,影射“赶清官”“国大乱”及李春芳“释厄中华”“棒”“定”“乾坤”。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