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言的艺术——读鬼谷智囊偶得
文/苑 枫
古今君王都有左膀右臂,谋臣众多,上至宰相、尚书以及大夫等,通常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怎么谏言献策,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那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社会。在帝王面前说话,稍有差池,弄不好就要掉脑袋的。所以谋臣也是小心侍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又不能不进言,否则皇上要你何用?毕竟那谏官的官衔也不是轻易得来的呀!这就要考虑一个谏言的方式方法了。

《鬼谷子·内揵第三》所记载:“内(na)者,进说辞也;揵(qian)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意思是:“内”就是采纳意见;“揵”就是进献计谋。在向君主进献说辞之前,务必暗自揣度君主的心思。在向君主谋划事情之前,也务必要循顺君主的意志。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此影响君主的意向。

这里所说的谏言,即内揵之法,可归纳为三条:情为核心,德为辅,谋为变通。
诚如士尹池劝谏楚王:士尹池出使宋国,宋的相国子罕请士尹池在自己家中吃饭,士尹池来到子产住处,见子罕虽贵为相国,然居住在一个臭水沟边,士尹池不解,便问: “相国,为什么不住个环境好的地方?”子罕答道:“南面一家,以制作皮革为生,我也想让他搬家,可皮匠求我:‘以此为生,已历三世,如搬他处,恐无生意上门,何以为生?望国相体恤。’我们世代为邻,现在当了相国,怎么能让我的子民没法谋生呢?不忍令其搬走。另一家邻居,房子宅地比我家的高,污水自然流到我家门前。这已是实情,不能强行改变。我是相国,为民,唯恐做得不够,更不能难为我的子民啊!”士尹池听了子罕的话,非常感动于宋国官民和谐美好。
于是回国后,规劝楚王说:宋国君臣贤明,仁义,深得民心,如伐有道之君,礼仪之国,反而为天下耻笑。于是放弃攻打宋国。士尹池用真情故事通情论德,谏言有数,可谓寓情于理,感动了楚王。堪为谏言的艺术。

春秋时,众所周知的故事,六国连横之后,秦欲要攻齐,名仕范雎只身劝谏秦王:“远交近攻”之策,点名厉害,陈说局势,于是拜为客卿。范雎以利弊谏言,称之为史上千古流传世人皆知的高见。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家事比国事的故事,那是妇孺皆知的类同美谈,堪称古今纳谏的名篇与传奇,更是艺术的艺术,谏言艺术的升华。
记得三国时,刘备取得西川,做了皇帝,欲要赏赐大臣,就准备把成都城中一些名宅收归国有,再分别赏赐各个官爵,众多大臣一听非常高兴。唯有赵云出班对曰:“益州人民苦于连年战争,主公初到西川,民心未稳,不可急于夺掠他们的财产,反而应归还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民心安抚,方显主公体恤民情。请三思明察”。刘备听赵云一席话,顿开茅塞,赞赏说:“子龙不但一身是胆,还能体恤民间疾苦,当即把民宅归还百姓。”这就是一个名臣良将的直言敢谏,也说明一个明君心悦诚服地肯于当众納言,取信于臣民,安抚于百姓的领导艺术。
民间熟知的“孟子见梁惠王”:独乐乐与众乐乐。以及史称谏言名臣魏征和他的《十思疏》尤其堪称纳谏范本。世传佳话。

纵观世事,良臣谏言多矣,治国者须知,既要有谏臣,又必须有明君,二者相辅相协。国之幸甚,民之幸甚。
苑 枫 于2019年5月21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