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志愿吉林片区第二期宣讲大赛纪实
东北区:王敏 马永波 曲征录 报道
盛世华诞,普天同庆。志愿宣讲大赛正在进行时。2022年10月7日,东望志愿者吉林片区、讲师组、巡网、共享、新闻处共27人,在昌邑区文庙街道文庙广场,举办第二期红色故事宣讲大赛。
中午12点,志愿者宣讲员们陆续来到文庙广场,他们开始宣讲前的准备工作,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下午1点整,主持人郑重宣布第二期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东北区讲师团负责人李永生致辞,他阐述了红色宣讲的意义,在回味党的艰辛奋斗史的同时,铭记英雄,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和使命,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创新辉煌,最后预祝第二期红色宣讲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宣讲大赛由志愿者宣讲员刘梅宣讲的《东北抗联英雄陈翰章》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民族英雄陈翰章为抗日弃笔从戎,身经百战,成为一代抗日名将。在一次战斗中,因敌众我寡,被俘时高喊“我死也不当亡国奴”,英勇就义;接下来是李连军和李亚玉二人共同宣讲的《雕像红杜鹃》,讲述的是一个既凄美又悲壮的革命爱情故事。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一位志愿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给部队传达战争结束的命令,途中被炸负重伤,命令最终送达时壮烈牺牲,就差几分钟,志愿军战士却再也见不到在国内痴等他的美丽姑娘。两位宣讲员时而声音浑厚低沉,时而高亢激昂,把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博得了阵阵掌声。
刘莉宣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把整个活动带到了高潮。故事讲述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和长子革命烈士毛岸英的故事。毛岸英以普通战士身份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拒后,毛泽东说“他不去谁去”。 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毛主席又说“战争嘛,总要死人的”,并且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由,拒绝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而把岸英同其他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一样埋在朝鲜。然而,自毛主席去世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却发现了主席生前偷偷珍藏了26年的毛岸英的遗物,这充分证明了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国家领袖,而且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真实再现了主席与岸英之间的父子柔情。宣讲员真正走进了伟人的心里,把主席的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她如泣如诉、跌宕起伏的宣讲打动了观众心中最脆弱的部分,观众跟着宣讲员完全融入了故事当中,有的感动得热泪盈眶,叫好声、 掌声经久不息;宣讲员赵凤华带来的是《民族的丰碑》,她用激昂的声音,配合恰到好处的手势,展示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的丰碑,获得了观众的叫好声和掌声。
随后刘金英的《中国精神》、郭建强的《无法上交的银元》、张雨杰的《半条棉被的温暖》、李金花的《抗联英雄赵尚志》、刘晓杰的《红船上走来的战士》、张丽春的《抗日英雄马占山》、张德荣的《呼唤的力量》、关淑娟的《最后的相认》、周悦文的《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冷凤金的《工兵王 王耀南》。最后,宣讲活动在马冬梅的《红船精神》中圆满落下了帷幕。15个宣讲轮番上阵,不管是展现民族精神的、讲英雄故事的还是讲传统文化,他们通过自己用心用情的宣讲,不时迎来阵阵掌声。
志愿者们在国庆期间举行宣讲大赛,不仅真实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们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给百姓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在倾情演绎的同时,对于宣讲员的思想和灵魂也是一个震撼和洗涤,更重要的是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宣讲员;增强了大家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骨气;同时宣讲员大赛也检验了宣讲员们的真实水平,让他们在以后的努力中,互相学习,强弱项、补短板,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宣讲员提供有力的实践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