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张耀杰、陈雪老师评价田汉的散文集《母亲的话》“堪称是一本关于中国民俗史、民间戏剧史以及民间宗教史的一部重要文献,其文本价值甚至超过田汉的诸多影剧作品”,当时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因为这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书,买了两本珍藏在书房里;同时我又颇感欣慰,因为愈久弥新,它的宝贵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田汉的母亲易克勤老太太,一位极为普遍的劳动妇女,必定跟她伟大的儿子一样,永远被历史铭记。
《母亲的话》这一篇记事体散文,是田汉的母亲在70岁之时,凭借惊人的记忆口述整理而成。缘起于1941年3月间,田汉由渝回湘,携母亲在南岳住下,期间田汉用一个多月时间,亲自记录了母亲口述的回忆,之后整理1872~1916年部分投稿到报社刋登出来,才让这些珍贵的史料得以部分保存并流传于世。
尽管口述者不是作家、文学家,也不懂得如何迎合读者的口味,她只管自顾自地平铺直叙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这倒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真实、苦难和良善,没有半点虚假、浮夸和修饰,都是原原本本、朴实无华的生活原景,让读者不再刻意追求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更加关注所描述的事实本身。易老太太随口讲述的这些人和事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而是包含了当时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民情风俗、人情往来、戏剧、宗教、文化,甚至政经方面内容,到如今仍然会激发读者的浓厚兴趣。如书中讲的“收吓断家”“必定花”“说起天光就是夜”“打口岸”等俗语,确切意思是什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时该书又具有极强的文学感染力,让读者时下时要流泪。如口述者讲述她生育时的情景:“婆婆也不知听了谁的主意,用块布裹着秤砣给塞在我的尾脊骨上,再加上天冷,没有褥子,在凉席上过了一个月子。我至今有两腿疼痛之类的毛病,就吃了这时的亏”。读了这段白描式文字,就懂得了当时的生活究竟有多艰辛,生孩子、坐月子时连一条褥子也没有,自然而然会让读者内心隐隐作痛,产生恻隐之情;而口述者竟然没有半点艾怨,似乎这些在当时是寻常的事。
更可贵的是,在面临极度困窘之时,让人看到从一位女性身上爆发出来的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惊人力量。口述者在丈夫死后,想到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成人,她说:“一家生计只靠我十指来支持。当时有些好管闲事的好心人劝了我许多话,但我决心饿死也不嫁人,不要饭,不给人家做佣工...我时常也到梁三娭毑屋里去陪她谈话,谈到伤心处痛哭一阵,又回到自己房子来选丝。这些日子梁三娭毑是我最深切的同情者,因为她也是经过许多坎坷痛苦的过来人,深知一个女人要挣扎着独立生活是多么艰难!”这一段话反映了口述者面对困境时,深知迎接她的是无穷无尽的磨难和困苦,但却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把三个幼子抚养成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高贵品质和母性的光辉。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母亲的话》最可惜的是1916年之后的那部分回忆记录因抗战途中辗转迁移而散失了,让广大读者深感遗憾;但即使这一点影响了整部作品的完整,也仍然掩盖不了它蕴含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史学价值。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必将更加重视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也许会有人将它改编成影视剧,更加生动精彩地将口述者的经历展示在世人面前,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山涧樵夫,本名朱矾,广铁作协会员,长沙市岳麓区作协会员,北方诗社总监,大众诗社顾问,绿茵诗社顾问兼终审、祥云总社常务社长。曾荣获2020年第六届黄金诗词文盛典“全国十大金诗奖”,2020年度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力量”征文大赛铜奖,2020年岳麓山“我心中的大科城”征文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