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82)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十七节
经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步入半殖半封


一八五四年,英国要大清。
改《南京条约》,进一步利英。
此举即得到,法美俄赞同。
却遭清政府,拒绝不答应。
于是英与法,联手伐清廷;
一八五六年,时值十月整。
广东水师在,亚罗号船中,
逮捕了海盗,水手好几名。
英国驻广州,巴夏礼却称:
亚罗英国船,故意挑纷争。
十月二十三,大英之炮艇。
闯虎门海口,炮轰广州城。
当地之军民,联手抗英兵;
一八五七年。时当一月中。
英退出内河,休整待援兵。
马神甫事件,不久便发生。
法国人借口,出兵协同英。
同年十二月,节气入冬令。
英法之联军,五千六百名。
珠江口集结,利炮轰羊城。
硝烟腾空起,一片爆炸声。
广州城失陷,联军又北攻;
一八五八年,时当五月整。
大沽之炮台,又遭联军轰。
守将谭延襄,斗志不如兵。
望风而披靡,结果败于英。
英法联军又,进攻天津城。
清廷闻此讯,朝野大震惊!
匆忙派桂良,赴津义和兵。
同年六月份,清廷与法英。
签《天津条约》,辱国受欺凌。
增开十口岸,通商与法英。
六百万两银,分赔法与英。
俄与美公使,从中做调停。
利用此身份,也分同样羮;
一八五九年,以换约为名。
英法之公使,率舰到大清。
至大沽口外,列队暂且停。
时至六月间,突然发进攻。
轰大沽炮台,炮弹如雨倾。
清兵勇抗敌,英法终败兵。
舰炮均受损,死伤四百名。
消息传欧洲,统治阶级惊。
叫嚣喧尘上,要打清京城;
一八六零年,时值八月整。
英法之联军,又向大沽攻。
占领炮台后,又占天津城。
清派人议和, 英法拒不听。
联军之部队,径直逼北京。
大清帝咸丰,慌忙传旨令。
恭亲王奕欣,留守在北京。
负责求和事,自躲热河城。
时隔没多久,联军进北京。
火烧圆明园,珍宝抢劫空。
同年十月份,迫于法和英。
签《北京条约》,赔银数大增。
八百万两银,分别赔法英。
开天津口岸,割香港九龙。
结束第二次,鸦片之战争。
中国实步入,半殖又半封。
注: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为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于1856年—1860年联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四年( 1854年 ),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遭清政府拒绝。咸丰六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被击退。次年,英法组成侵华联军,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北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迫天津。英、美、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其后,英、美、法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通商章程》。俄国用武力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以换约为借口,再次进攻大沽口,遭清军反击,英法舰队受重创。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攻陷大沽口,侵占天津,继而入侵北京。英、法、俄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并迫使清政府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承认俄国与奕山签订的《瑗珲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