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三)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泰嵩衡华秀”之“秀”字与第一回“花果山”及第九十五回“草木沾恩添秀色”之“秀”字呼应,影射句容茅山原名“三秀山”;“华秀”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秀”(李春芳曾祖)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之“秀”“花”与“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之“秀”“花”同,影射李秀和李春芳;“一座荒山倏被祥”之“荒山”影射句曲山是“洪荒之山”“九老仙都”,“祥”与“祥瑞每蒸熏”之“祥”呼应,影射句曲茅山“龙凤呈祥”
句曲茅山,“秀甲江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拙作《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2018年版)之《凡例》载:
3.16茅山历代游记,以顺治辛丑状元溧阳马世俊《茅山记》为最佳。“宫凡九,庙凡三,观凡十有八…… 若茅山既枕金陵而兼以仙都见於国志,宜其秀甲江南也欤!”句容,“仙都”圣地,秀甲江南(江南名山: 衡庐茅蒋)!故加按语,将其原文全部收录于十七卷末,或可资句容今日旅游景观开发及中华地方文明传承光大。其它茅山、华山等游记则仅仅点明来源出处,以资后人考证。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句曲三茅山,又名“三秀山”
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凡例》载:
前人注释有商榷之处,则加考证注释。如﹝唐﹞李颀《送暨道士还玉清观》有“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一句。“三秀”原指“灵芝仙草”,此指“三秀山”,即“茅山”。因古代大茅峰、中茅峰和小茅峰皆产灵芝仙草,食之可延年益寿,故此句曲茅山自古又有“三秀山”“仙山”“仙都”“第一福地”之称。而《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注释仅作“芝草的别称”。且“玉清观”即在茅山,《舆地纪胜》《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均有记载。为便于更好地传承中华福地文化,让读者更好地领略诗歌风采,故对相关处做考证注释。并同时摘录《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中相应注释。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原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句容状元,热爱家乡。
研究《西游记》,就绕不开《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而“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研究“句容状元”李春芳就绕不开句容之志乘。
今四方学者专家对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属之句容志乘等往往“不感兴趣”,“不屑一顾”,故知之甚少,甚或完全无知,更是不知江苏句容之句曲茅山又名“三秀山”,而四方名流善信徜徉于“仙都”“福地”句曲茅山,绝少有人知晓其又名“三秀山”。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有大思想、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笔、大技法,其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见前第19篇等),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玉碣”“天王”“彩凤”“麒麟”等茅山元素,其实还藏有江苏句容茅山“三秀山”之元素。

李洪文编著《句曲诗综》之《后记》。
见《西游记》第六十六回:
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细观真好去处——南近江津,北临淮水。东通海峤,西接封福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凹里有涧泉浩涌。嵯峨怪石,槃秀乔松。百般果品应时新,千样花枝迎日放。人如蚁阵往来多,船似雁行归去广。上边有瑞岩观、东岳宫、五显祠、龟山寺,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 宾城。白云横不度,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景若蓬瀛。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泰嵩衡华秀”之“秀”字与第一回“花果山”及第九十五回“草木沾恩添秀色”之“秀”字呼应,影射句容茅山原名“三秀山”;“华秀”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秀”(李春芳曾祖)。“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之“秀”“花”与“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之“秀”“花”同,影射李秀和李春芳;“一座荒山倏被祥”之“荒山”影射句曲山是“洪荒之山”“九老仙都”,“祥”与“祥瑞每蒸熏”之“祥”呼应,影射句曲茅山“龙凤呈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第一回之“花果山”影射道教江苏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即影射江苏句容的道教圣地句曲茅山(参见前第15、22、25、29篇)(另详见李洪文《句曲诗综》第255页至256页“《花果山》”之注释)。
《西游记》第一回称花果山“是个好山”,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词赋可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2020年8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茅山道院杨世华住持(左)与作者亲切座谈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本文作者和茅山刘帅道长(右)合影。
其二,《西游记》第一回中的“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见前第65回)
“美猴王”影射李春芳,有《美猴王》诗为证。“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三阳交泰产生出万物群生,我美猴王(李春芳)出生在仙乡(句容“承仙乡”),蕴含有华阳洞中日精月华;“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借石卵风化石猴来完成美猴王(李春芳)的大道之行,只是假借他美猴王(李春芳)的名姓并为其配有丹心而成就其心愿。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从《西游记》书内来观看美猴王,是识别不出以谁作为原型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和一个猴子的经历相同,而跳出《西游记》书外来看,是和李春芳相吻合的,明眼人才会知道写作孙悟空是有李春芳形迹可寻的。“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历朝历代的人都会瞩(“属”通“瞩”)目我李春芳笔下的孙悟空,它称‘美猴王’称‘齐天大圣’,之后又任其逍遥纵横(儒释道三教)。
为了表明美猴王就是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在《西游记》第一回又留下一些暗记:
如《藏(春)芳诗》: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此诗中藏有一个“芳”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美猴王:见《西游记》第一回。
[2]今日芳名显:如今我李春芳考中状元官居首辅,父、祖、曾三代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空前绝后,名声早已是显赫天下了。芳:李春芳,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野花得润有余芳”中“芳”字相呼应。《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
[3]时来大运通:时来运转官运亨通。暗指李春芳位极人臣,担任首辅。
[4]有缘居此地:和句曲仙山有缘,所以选择居住此地。李春芳致仕后,长期活动于句容茅山华阳洞附近,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有“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既就陶公弘景故趾(址)建玉皇阁,为焚修之所。阁东北五里许,良常仙境在焉。时引故乡父老往来话旧其中,每至则胡公玉岩与其侄铜冈、碧溪辈款洽尽欢。万历己卯春,复步自华阳入良常,因登胡氏之堂。而胡之诸宗适修世系,余索阅之。”此地:指句曲茅山。
[5]天遣入仙宫: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天:天子,皇帝。

上图为著名军旅作家李伶记者《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又如《藏春(芳)诗》: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此首藏头诗藏有一个“春”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4]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藏(春)芳诗》与《藏春(芳)诗》合起来看,即为“藏(李)春芳诗”。
《西游记》前后还藏有“美猴王”孙悟空就是李春芳的信息密码。
“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这首词的词牌名中藏有一个“芳”字。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华阳洞天主人在此诗中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从《西游记》中的“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等中找出贯穿全书的源流,到那时天下人即会豁然开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此首诗暗示了李春芳因谗解绶,隐居仙乡茅山,其实早已是不屑与人在朝堂争名夺利了,一品首辅早已知足,并无奢望,“觅个长生不老(仙乡)之地”,(校定《西游记》)好不快乐!

第一福地·茅山葫芦。(崇禧万寿宫·九霄道人)
其三,句曲茅山又名“三秀山”。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之《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下注释有: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1] 李颀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
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明主降黄屋[2],时人看白云[3]。
空山何窈窕,三秀[4]日氛氲。
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1]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见《全唐诗》(清·彭定求)一百三十四卷。玉清观:在句容茅山,(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十七卷:“《唐禁山碑》(太和七年,今在玉晨观);《唐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正白先生碑(梁邵陵王纶撰,今在玉晨观)。”《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六卷·金石上:“《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陶巨庄撰)(见《舆地纪胜》)。”
[2]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唐太宗李世民平王世充,曾与房玄龄微服茅山以谒道士王远知。事迹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崇禧万寿宫。
[3]白云: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4]三秀:茅山。清朝溧阳状元马世俊《茅山记》:“茅山,一名句曲山,一名三秀山。”(元)顾盟《阅真诰》有“长史昔好道,炼真三秀峰”。《茅山志》(笪重光)十卷·五云峰载:“积金东南对山。昔三茅君各乘飞云现於斯峰。藩镇上闻。有诏曰:‘卿云焕烂,仙相分明。能均五色之光,遍覆三茅之顶。’时许长史在都,常向方遥礼。每云:‘遥瞻三秀,宜运一心。’故得感通高真用意也。”《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一百二十三卷注释作:“三秀:芝草的别名。”
其四,《西游记》第九十五回“草木沾恩添秀色”之“秀”字影射李春芳曾祖“李秀”。
我在拙作《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2018年版)和《句曲诗综》(2020年版)注释有:
秀:一语双关。指“李秀”,勾曲朱壒村(今属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人(见李春芳《贻安堂集》十卷和附录、《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之曾祖。颈联两句对偶,字面意思为:春恩浩荡,草木繁荣,增添秀色;雨露润泽,芳香四野。隐含的意思为:上联指:皇恩浩荡,李春芳曾祖李秀以下三代得到朝廷追赠加封;下联指:李春芳自己受到朝廷进阶授勋。古代皇恩浩荡,官员的父母常常能得到朝廷的封赠。但官员的祖父母很少获得封赠,官员的曾祖父母获得封赠更是绝少罕见。但是,李春芳是个特例。嘉靖二十九年(1550)五月初六《翰林院修撰李春芳父母敕命》,李春芳父亲李镗被封为翰林院修撰儒林郎,李春芳母亲徐氏被封为安人。嘉靖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李春芳父母诰命》,加封李镗为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加封李镗妻徐氏为太恭人。隆庆元年(1567)二月二十九日《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赠一品夫人(“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 祖父李旭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祖母王氏赠一品夫人,继祖母王氏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加封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母徐氏加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光禄大夫,李春芳妻徐氏赠一品夫人。隆庆二年四月初五日《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仍赠一品夫人,祖父李旭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继祖母仍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加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母徐氏仍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阶光禄大夫勋柱国,李春芳妻徐氏仍赠一品夫人。隆庆四年六月十四日《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仍赠一品夫人,祖父李旭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继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母徐氏仍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光禄大夫柱国,李春芳妻徐氏仍赠一品夫人。(此注又见李洪文 2018 年版《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
其五,《西游记》第六十六回“泰嵩衡华秀”之“秀”字与第一回“花果山”及第九十五回“草木沾恩添秀色”之“秀”字呼应,影射句容茅山原名“三秀山”。
“三秀”常见古人诗作之中。又见清朝溧阳状元马世俊《茅山记》:“茅山,一名句曲山,一名三秀山。”
其六,“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之“秀”“花”与“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之“秀”“花”同,影射李秀和李春芳。
其七,“一座荒山倏被祥”之“荒山”影射句曲山是“洪荒之山”“九老仙都”。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注释有:
荒山:洪荒之山。暗指茅山,岁月古老,远及洪荒。茅山积金峰阴有“道祖山”(见《乾隆句容县志》三卷)。道家相传自上古高辛时即有仙人展上公居茅山“修持大道”。与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第一回内容中“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花果山,此乃十洲之祖脉(茅山有‘道祖山’),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相呼应。“荒山”为颔联两句伏笔。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其八,“一座荒山倏被祥”之“荒山”之“祥”与“祥瑞每蒸熏”之“祥”呼应,影射句曲茅山“龙凤呈祥”。
句容茅山是道教之“龙地”。(见前第35篇)
1.“石窟每观龙出入”照应之前的“此山(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一句,影射亘古时代人类江河文明之前即为以句曲山(句容茅山)为核心的海洋文明,炎黄子孙皆为(海)龙的传人。
“三岛之来龙”又影射大茅峰东面的山岭宛如“来龙”,中茅峰“伏龙山”状如伏龙,大茅峰和中茅峰之间的积金峰为古伏龙之地。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
“龙尾山在大茅峰东,隐然状如龙尾。故名。(《旧志》)大茅一岭直至山,东接延陵之境,宛如卧龙,以峰顶为首,故称尾耳。(《山志》)”“伏龙山在中茅峰。状如伏龙,故名。其上产金,昔人尝采之。”“积金峰在大茅峰、中茅峰之间,二峰相连,其长阿中有连石。古谓之积金峰。陶弘景所居。东有横垄,上有石,形甚瑰奇。多穴,有大石裂开成洞,入数丈渐狭,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声。《金陵》谓古伏龙之地。(《金陵志》)”
2.与“傲来国”之“傲”字相呼应,影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傲来国”有“让人骄傲的由来之国”之意,影射“中国历史悠久”及“句曲山所在之句容是大明帝国发祥肇始之地”。《明皇陵碑》载:“朕幼时,皇考与朕之先世居句容县通德乡之朱家巷。”《朱氏世德之碑》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天潢玉牒》载: “皇祖先世江东句容。”《弇山堂别集》载:“德祖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为重八公第三子,葬於朱巷。”“懿祖者四九公,德祖第二子也,葬於朱巷。”“傲”即“人敖”,《西游记》中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皆姓“敖”,故“傲”字影射“龙的传人”。“傲来”影射“黑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句曲)山顶”,故“黑帝(颛顼)”时句曲山已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傲来国”条注释)
3.影射句容茅山“石龙山”。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
“仙韭山:在崇禧观西。《山志》曰:姜叔茂种五辛菜以易丹砂。今山多大韭,即其种也。又俗呼‘石龙山’。(《旧志》)”(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6页“石窟每观龙出入”条注释)
4.影射周时有雷氏在茅山豢龙的故事。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
“雷平山在伏龙山东。周时有雷氏豢龙,往来此山,与长史营宅相对。其山北有柳汧水,或名曰田公泉。昔田公尝居此。 ”“雷平池在茅山玉晨观前。《真诰》曰:周时,有雷氏养龙于此,故名。今存。”
5.影射陶弘景结庐在茅山龙池。
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有:“梁天监中,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结庐于龙池,隐居茅山四十余年,人称‘山中宰相’。”
6.影射宋朝御制《观龙歌》,与“观龙”相吻合。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天圣观在茅山积金峰上。”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改简、标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中对“天圣观”补充注释有: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五载:‘考证:梁天监初,陶弘景开创池沼。唐贞观中建立道靖。至德中赐名火浣宫。唐末遂废。本朝景德中张明真结庐于此。祥符中,御制《观龙歌》,送龙归三茅山,所得之池即此处也。天圣三年九月,赐名延真庵,五王赐额为观。’”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
“豢龙池在天圣观前。天监初,隐居创小沼,养雷平池龙子。大中祥符间,敕取龙子。御制歌,送还山。宋真宗序曰:茅山雷平、豢龙二池,并有小黑龙游其中,或取之出山。虽缄闭于器皿中,皆潜失焉。近遣中使任文庆醮祭名山,为民祈福,文庆祷取一龙来献。因将二龙以行,中途遇风雨,果失其一。持一龙至阙下,细观其形,诚有可异。为歌以纪之,歌曰: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固难同。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其中。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显谁能测。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廷兮陈上瑞。初祷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人心龙心若符契,一去一住何神异!我观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但期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二卷载: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八内供奉官郑志诚自茅山使还,言昇州见黄雀飞蔽日,往往从空而坠。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召辅臣于崇政殿北廊,观茅山池中所获龙,作《观龙歌》,复送于茅山池中。”
7.影射茅山大茅峰顶的天池为神龙所都。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载:“天池在大茅峰顶。神龙所都,大旱不涸。邑令亲临祈祷,必获灵雨,邻邑感应亦同。”
句容茅山又是道教之“凤凰地”。
1.句容茅山有“凤凰河”。
我在《句曲诗综》一书中对《西游记》第一回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彩凤双鸣”注释有:“即影射句容茅山凤凰河。《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凤凰河:在茅山鹤台前。’”
2.句容茅山有“凤凰阿”。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鹤台在县治东南四十里金菌山后,常有群鹤往来。宋张道士筑此居焉。台前有凤凰阿。”
3.句容多地命名与凤凰相关。
《弘治句容县志》卷一和《乾隆句容县志》卷一载:“凤坛乡,在县治东北四十里。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其地岩石高耸,曾有凤凰栖止其上,故名。内有一十二里,二十九村。”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凤凰台:在小华山下。昔有凤凰栖止其上,因筑。今地名凤坛乡,缘此。”
4.“彩凤双鸣”之“彩凤”同时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并为《西游记》后面的女儿国国王伏笔。“双”字影射“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
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后世有传名彩凤,她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仁圣皇太后”)一同谒山陵。万历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时朝代一般人是不知道其名字的。李春芳是明穆宗朝的首辅大臣,对宫廷皇后贵妃的名字必然清晰知晓。李春芳万历十二年去世。去世之前,“李彩凤”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实则是国家权力的幕后操控者之一。故《西游记》中“彩凤双鸣”有影射李太后(李彩凤)与陈太后是执掌大明国的两位贤惠“女主”,且其“上世”是在“仙都”茅山修炼的“仙凤凰”,即是凤凰所“转世”人间。
5.茅山“凤凰”“凤凰台”“凤凰阿”常见古代文人诗歌作品之中。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序言》《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句曲诗综·序言》有:
“江苏省句容市,依山傍水,西接六朝古都南京,境内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宝华山是佛教律宗第一山,长江在市北滔滔东去,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古城。长山大水,钟灵毓秀,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句容讴歌吟哦,给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众多诗词歌赋。无论是研究文学史、宗教史,还是政治、经济、历史诸多领域,都可从中获取不同时代的第一手资料。前人有见于此,多有个人诗文集的编撰,历代地方史志也建立专卷予以搜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个人著作已散佚残缺,甚或无存;未结集的零圭碎璧有泯灭之虞。今当升平盛世,有条件凭借各级图书馆藏书楼的库藏,运用网络技术广泛搜寻结集。这是时代赋予的文化建设使命。”
“李洪文同志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文教工作者。在从事中学教育之余,致力于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担纲整理《乾隆句容县志》《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点注释,繁简字转换,耗费了大量精力,对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浩瀚的古籍,他又发奋搜集句容的历代诗词赋 3600 余首(篇),编纂成《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经过艰辛的逐字录入,繁简字转换,再做必要的校点注释,介绍版本出处,为读者阅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前人有‘以注代述’之说,洪文的注释付出的心血,庶几近之。他为家乡文化事业做出的这一新的贡献,他的近乎执着的忘我投入,令人感佩。”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之中收录有相关句容茅山“凤凰”之诗歌有 :
李瓒 《题倪元镇听松楼》:昔者贞白隋梁间,躬行道德谢尘累。隐居独在华阳山,好听松声白云外。泠然虚籁何萧萧,刁刁清声杂调调。宛如王母揺玉珮,想象子晋吹笙箫。我亦从来爱幽险,羡子结构尤高远。巧言如簧独不闻,绝爱苍髯鸣翠巘。春林夜起飕飀声,天风海涛来青冥。几时相过一洗耳,醉中同蹑凤凰翎。
萨都剌《贺内台治书奉敕树碑先茔》: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江东丘垅云山好,天上文章雨露香。句曲洞中天紫翠,凤凰台上月清光。忠臣孝子千年意,永刻丰碑不可忘。
萨都剌《和韵三茅山呈张伯雨外史》:碧桃花落蓬莱宫,银屏甲帐围春风。冰帘卷水玉堂静,白露滴月银床空。仙人夜酌九霞酒, 手握北斗倾尊中。梧枝落影凤凰语,幽韵仿佛临苍穹。伐毛洗髓天地老,火鼎夜出芙蓉红。呼龙洞口种瑶草,采药忽遇松间童。茅君自骑一虎去,犹闻珂珮声丁东。武华山人三载别,绿袍赤杖苍髥翁。淮南江上复相见,落日淡淡天无穷。明朝稽首渡江去,楚水清浅银河通。
萨都剌《寓台城寄吴宗师》:金陵城外凤凰台,夜夜吹箫独自来。不见仙人倚歌和,白鹤飞下还飞回。
吴全节《崇禧观》:曲林古观水西流,天遣皇华驷玉虬。高士远分龙虎派,哲人久伴凤凰游。楼台山色三峰晓,池馆泉声五月秋。云案凝香浮洞府,坐令和气蔼丹丘。
张雨《元统十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 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之七:屋壁(一作“头”)置书碑版多,雄(一作“白”)虹光怪凤凰阿(玄洲地名)。看到空山(一作“深山”)十日雪,灶突无烟奈尔何。
张雨《次韵答萨天锡见寄》:推敲指点据吟鞍,苦为搜诗梦不闲。谁会凤凰台上意,手挼黄菊看钟山。
张雨《茅山新居十绝》之八:屋壁置书碑板多,雄虹光怪凤凰阿。看尽空山十日雪,灶突无烟奈尔何。(凤凰阿:玄洲地名)
赵汸《代送尚文之句容县教谕》之一:乡闱试罢彩衣回,仙县吟诗画鹢催。平世漫推文学掾,清时方急栋梁才。绿槐影里琴书静,红杏花边车马来。山近龙盘多暇日,秋高拟上凤凰台。
无名氏《奉寄外史先生》:寻师欲向三茅去,却转秦淮兴尽回。乍可莫题鹦鹉赋,那能不上凤凰台。水从九节蒲根出,月到三华树顶来。望杀孤山旧时鹤,相思聊当一枝梅。
胡应麟《句曲道中奉怀王司马先生寄讯八首》之二:夙世元戎业,明时上将材。大开貔虎幕,长啸凤凰台。记室班扬聚,胡床陆谢陪。昨宵江上笛,飞尽帝城梅。
黄哲《送道士蒋玉壶还茅山》之三:谈元蕊珠阙,稽首张乐地。调笑芙蓉笙,声飘凤凰吹。
王士祯《七夕》(其一) :吾家王子好吹笙,七曰缑山来下迎。仙路已升白鹤驭,人间长忆凤凰鸣。却思嵩岳无消息,欲把浮丘隔太清。明日江头看句曲,好寻丹灶谢浮名。
据此,《西游记》第六十六回“泰嵩衡华秀”之“秀”字与第一回“花果山”及第九十五回“草木沾恩添秀色”之“秀”字呼应,影射句容茅山原名“三秀山”;“华秀”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秀”(李春芳曾祖)。“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之“秀”“花”与“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之“秀”“花”同,影射李秀和李春芳;“一座荒山倏被祥”之“荒山”影射句曲山是“洪荒之山”“九老仙都”,“祥”与“祥瑞每蒸熏”之“祥”呼应,影射句曲茅山“龙凤呈祥”。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李洪文·《句曲诗综》等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