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真至情 深刻感人
——高国斌诗集:《睡着的水》读后
文/张运贵
一
著名特警诗人高国斌,酷爱诗歌、创作勤奋,在短短几年里,已收获上千首作品。近日,他将其诗作,进行了筛选、整理,集结成一本可观而亮眼的诗集:《睡着的水》正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部诗集,共分四辑。第一辑:《爱如夏花》、第二辑:《山川之恋》、第三辑:《警旅芳华》、第四辑:《至真至情》。他将第四辑送来给我,要我阅读、品评。
读了“睡着的水”后,我很激动,诗人的生活、情怀、诗篇,与辑名丝丝入扣。整辑诗作给我的印象是:情深意真,深刻感人。
在这辑诗里,作者写了多种情:亲情、友情、恋情、人情。写得最多最好的是亲情。特别是对长辈的恩情、对家人的爱情、对战友和朋友的友情。而友情,也涉及多个方面,如文友之间的至情,战友之间的深情,朋友之间的真情,等等。之外,还有对祖国和家乡山川、田园、庄稼、草木的恋情。一句话,国斌对他结交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涉猎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万事万物,都一往情深,写不完、道不尽。

他写得最多、最好、最感人的是:对父母无尽的忆念、深沉的挚爱。这在好几首诗中都得到了呈现。比如:《父亲的马车》、《母亲的电话》、;《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挂在核桃树下的乡愁》、《妈在,家就在》、《母亲的背箩》;等等。这些诗,几乎都是直抒胸臆,但是,并不直白,而是选择一些人物的个性细节来进行抒写,将人、事、物、情,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诸如:父亲驾驶马车的背影和吆喝声,将他“慈祥高大”、“坚实硬朗”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父亲英年早逝,国斌六子妹全靠母亲哺养长大成人。母亲的性格朴质、爽朗,永远是一幅笑模样。对在天各一方为国效劳的儿女,都充满了慈爱。不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国斌多大,他都喊他幺儿。常言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她对国斌最生动、最感人的爱,就凝聚在这句极为亲切、温馨、感人至深的“幺儿”里。久别之后,一见到儿子,便“满脸的沧桑和皱纹/笑得更加弯曲/也要笑的母亲/幸福就是/我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母亲就像小时候一样/叫我一声幺儿!”(《妈在,母亲就在》)。母亲永远的笑,和对儿子一辈子叫幺儿的话语,将母亲爽朗、慈爱、慈祥的形象,雕塑般树立在读者面前,令人十分动容,久久难忘。

国斌对父母等亲属的至爱,有的是借景抒情表达出来的。比如,他在《故乡的云》中这样写道:“远在异乡/是云把思恋带回故乡的/等北方的云匆匆南下时/我知道那是故乡寄来的书笺/密密麻麻布满天空/我用目光破译了云的密码”。借景抒情,睹物思乡,想象奇特,启人思索,令人遐想。国斌的有些断章,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如《元宵望月思乡》:
爆竹辞旧元宵圆
举头望月月更圆
两地同顶月儿圆
风轻月明人未圆
虽然稍感“雕琢”和“生硬”,但整首诗的构思巧妙,意境深远。从小处说,“两地”可作亲人因工作等原因身居两地而“人未圆”解读;从大处讲,可以理解为是诗人高瞻远瞩,在忧虑台湾和大陆“人未圆”。这样奇妙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将诗人的“家国情怀”具体地呈现了出来,由此延伸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和诗歌的内涵。
在这辑里,国斌写亲情、爱情的诗,从整体上看,构思、描写,用词、造句,都不错。有的还是精心之作。因为我后面还有些话要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和品评了。
二
国斌写友情的诗,感情真诚,比喻准确,个性鲜明、语言精警。比如,写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张永权的诗:《蛰伏在文字里的光芒》。这首诗是高国斌感谢永权评论他的作品而精心创作的,是这辑的压卷之作。作者写道:“静默的文字流出清泉/流进心扉,打湿目光/每一个字都指向灵魂深处/每一句话都说在心坎上”“你是随身装着火柴的/智者/随时点燃追随者的/梦想//你用饱蘸文学的圣手/拨亮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追随者的征程”。在这里,国斌将长辈对后辈作品的精准品评,给予了出自心扉的歌吟。
国斌在另一首致著名作家张昆华的《菩提树,菩提心》诗中吟诵道:“千年菩提树/万年藏禅心/一粒菩提子/跨国出边境/种下菩提树/种下一世情”;“菩提赠我言/字字暖我心”;“菩提树,菩提心/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诗人巧妙地用一句“菩提树,菩提心”,将树、人、心有机地匹配在一起,构思优美,感情纯真。

国斌在致文友的诗中,特别注意观察和发掘不同文人的个性、创作成就,力求写出区别、写出性格。他写我国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和他夫人:著名歌唱家赵履珠时,便从他们在文坛上的成就和贡献下笔:“一席交谈,你眸子里盛满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语句里响应时代号角/充满了时代自信”。写晓雪夫人:“一曲《五朵金花》原唱/再现当年金嗓子的嘹亮的歌喉”。
国斌写文友的诗甚多。还有致著名作曲家碧波、致著名诗人毛诗奇、淡墨;致女作家刘永松等的诗作,其中亦不乏佳构、佳句。纸短情长,不再一一引述。
从总体上看,国斌写父母与乡亲的诗,重在表达“感恩”;而致文友的作品,重在体现“崇敬”;均情真意深。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等问题,他对我省著名作家,深交的少,一面之缘的多。长期观察、深入了解的少。所以,多数作品,均是急就章,写作与发布得太快,缺乏精心打磨,难免诗散意浅。

写文友的诗,不得不提到那首《情聚荷山》的诗。那是2018年10月作者参加“云南省警官学院省厅文联培训会”后写的诗。他将参会文友所在的16个州、市、县、区,每地用二、三句诗,对其地域特点、民族风貌、山川文物、进行了概括、集中,提炼、升华,用优美的诗句加以了表达。如写“昆明”:“谁能唤醒梦中的睡美人/谁就是她最美的情郎”;写他的家乡“昭通”:“苹果甜到内核的表达/溢满了乌蒙缠绵情怀”;写“普洱”:“万亩茶园是绿色的海洋/凝固了你的目光,牵动了你的魂”;写“大理”:“把苍山的洁雪融进三道茶里/杯杯浓情蜜意,杯杯如醉如仙”。等等。这首诗的集中性、概括性强,语言精警,富于想象,对读者的心灵有较大穿透力,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是一首有韵味的好诗。诗歌如果没有集中性、概括性、想象性、回味性,就会让人过目即忘,是速生速死之作。
只有景真、情深、意蕴丰厚的作品,才是佳作,才会让读者回味无尽。
在这辑诗里,有几首诗,不仅“至真至亲”,还“至真至美”。如《观茶》、《背背箩的山里人》、《藏在乡愁里的饱满》,整体构思较完美,明显是作者对生活反复咀嚼、沉淀之后的佳作。结构舒缓、语言优美、韵味清纯。可以说,这几首诗,勘称国斌的上乘之作。
坦率地讲,国斌的很多诗,都是急就章。写得太快、太急,对生活缺乏凝练,对诗艺没有很好把握,就仓促下笔。结构散乱,用语随便。我在赞叹国斌的诗才之时,常常为他诗作的不完整性、随意性、而深感惋惜。

三
我是一位教师,最后,想从诗歌的学理上讲点意见,供国斌参考。
经过半个世纪对诗歌的阅读、思考、习作、评论,我对诗歌的理论概括是:诗歌,是以凝炼含蓄而富于强烈感情色彩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富含内在节奏和旋律的语言,最集中、最奇妙、最优美、最机巧地表现人类在丰富的社会人生中所孕育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与复杂心态的一种文学样式。
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它以自身激情汇聚的心潮去拍击读者的心扉;它以睿智率真的哲理去开启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独特的形象中受到启迪;在激烈的情感中受到撞击;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神趣;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受到感染;在人生的哲理中得到感悟;在纯洁的灵魂中得到净化。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诗歌是一种最难创作的文体,千万不要随意为之;诗歌创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净化人们的心灵”。所以,每一位作者,都应敬畏诗歌,以虔诚的心灵去创作诗歌。千万不要亵渎诗歌!
无疑,国斌有诗歌创作的才华,对生活有诗的感悟,随时有灵感闪现,正行走在诗歌创作的正路上。我衷心希望她,珍惜自己的才华,不急不躁,深入生活,锤炼生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诗歌的创作中,走得更稳、攀得更高,取得更大、更优异的的成绩。


【作者简介】:张运贵,云南师大学原副校长、著名作家、教育家、美学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