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贞民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慾,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呀,他欲望太多,哪里能够刚毅不屈?”
简评:本章孔子阐述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道理。但,人不能没有欲望,否则就难以进步。如果欲望过滥,私心太重,欲火烧身,有如逆水行舟,甚或身败名裂,有何刚毅可谈?申枨这个人,不能刚毅不屈,就在于他“欲望太滥”!我们要记取申枨的教训,要清白、干净、少私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做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孔子赞扬过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意思说颜回,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义道德(这里的“三月”不能机械地译为“三个月”,此处“三”,非实指,表示“时间长”)。窃以为,“仁义道德”是颜回的“欲望”,即是他的“理想”,他终其一生就是这个“欲望”,别无他求,所以孔子赞颂他!
本章的“或”字,前文已作解释,不再赘述。“申枨,音橙,人名,孔子学生”。“焉能刚”句中的“焉”,疑问代词,译为“哪里”。古文里的“慾”,现在简化为“欲”。有人回答说:“申枨。”这里的“申枨”是个省畧了谓语的句子,依据上下文可翻译完整(见译文)。
译评难免门户之见,请多包函!(隔日一节,王贞民)
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