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于江龙,笔名静川。鲁院九二届作家研习班学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培训班学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市作协理事、副秘书长,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十多年间,我为舒兰写的诗
文/静川
诗县,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外一首)
——市作协在舒兰采风即兴
和写诗的人去了一趟诗县
我有点惭愧
在一间我熟悉的老民房旁边
我想起了,走出诗县的
佟石,金克义
在省城或是地方报纸上
我常常遇到他们的名字
舒兰人的诗,就像舒兰人一样
朴实得像一弯稻穗
我感谢他们的诗
一直在为我暗暗地
打气,加油
舒兰,就像一本厚重的书
每当我翻开它
里面就会走出
我的很多朋友

海慧寺
喜欢做善事的人多
一处贫民房
也有了慧根
用善意和经文打造起来的庙
也有了自己的法名
我是六根不清的人
只能在庙里拜佛
祈求五谷丰登
2010年10月2日于舒兰

细鳞河作证
为美而来的人多了
写诗,也需要
回头客
离别的村庄
握紧雨中的手
我感觉小雨,也是舒兰
最亲近的人
一季秋风
又要相隔冬春夏
落叶魂化为泥。细鳞河作证
它愿为我们
消瘦一个冬天
2011.9.15.于舒兰

看完颜希尹族墓
这么说,你死得并不冤枉
知道你的人生结局
我少喝了不少酒,少说了
不少话
我怕我的身边
也有完颜宗弼
大金时代最大的灭族惨案
应该成为我们的
自身戒律
在真理面前,我没有理由
怀疑冷山或是乾山
不在舒兰境内
眼前的小城镇
一朝金人的历史故事
正在陆续出土
石函、断碣、瓷器......还有
被文革时期炸碎的碑文
必须在惨痛的历史教训之后
慢慢寻找,粘合
女真历史,只是我们
不可丢失的文化
铁卷或是碑文上残留的章节
我会以为是大宋百姓的眼泪
留下的悲伤
旧的历史,一寸一寸地落幕
新的历史,可以借用华夏历代的草木
搭建小城的
文明

时光可以掩埋后尘
拾月于阶,拜祭
千余年的风骨
揖手,只为你开创一个民族的
文字。三千里浮云
长锦尔打马游牧或伴君征战的里程
雕楼晓窗下,一杯酒
是我在轻挽历代的尘世
我不读你的仕途,只敬仰你
留在南宋以北的
金国文化
大金的遗响,在舒兰
小城碑碣的缄默中
阡陌红尘的浮生
石影相对无语,
它们还在为谁,东文西武
执手天地?
残段的文字,虽裹着厚土
却也不染纤尘
一场旷世的冤情,只为后来者
启示,不必悍然
背靠一碑世事的喧嚣与冷漠
完颜阿骨打的圣谕
让小城的山风
吹动历史的刘海……
八百年前我们本是两个仇恨的民族
靖康之耻。岳飞的忠魂
杨家将的忠烈
秦桧的笔墨里的奸笑......
烛光,或许还在墓穴里
倾斜
时光可以掩埋后尘
曾经有倭寇
把手伸进石墓的深处
现在只有半寸光阴
刻在碑上
今天的风声和大金时代的风声不太一样
我以大汉的后裔的身份秉烛而来
不为你是为你留下传世的墨迹
只为你神韵疏朗的才情
修补破碎的
女真文化
2012.9.25.于舒兰小城镇

大美雪乡(组诗11首)
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必须规避,诗的抒情部分。冬天以后
雪是我诗行里
最耀眼的词汇
雪乡的大门敞开
我选择山坡积雪最深部分
给二合留下我的脚印
冰雪想隐藏村庄,村庄
总想展现自己的轮廓
意境围绕我的视野
视野之外,还有红灯高挂
我真的希望,我脚印的源头
能接上我童年的旧事
一路前行,雪印很深
我的伙伴,我的内心的秘密
都被二合的雪花
——领走了
唯有小时候的年味
在这里又找了回来

眼前的粮食已成雕塑
爬出雪窝子
眼前的粮食已成雕塑
篱笆。大门。房子。马车。农具。
或迷你的传说
各种东北的老故事
像珠宝和场景
因巧匠的用心
在舒兰二合
栩栩如生
被时间抽去的骨骼又找了回来
阔别已久的童年
被时间抽去的骨骼
又重新归还山乡的肉里
雪乡的年味提前来了
想找回吉林最原始的模样
雪可以再大些,让这里的梦
藏入雪中
在二合,不用记忆打开老房门
颜雪的蓝图
就在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里
年画。炕柜。摇车子
你不叼起旱烟袋
我也能想起
铜盆旁边曾经烤火的爷爷
岁月的长河很长啊!二合人
和来到二合的人
都能在这山沟沟里
找回古朴
而真实的回忆

落在小村的雪
谁不喜欢有雪的小村
谁就没有了童趣
他没有了想象、诗意
他的生活会很孤独
我给予小村安静——
雪就提前来了
它覆盖我的诗
因而你的心,再无繁杂
这里的雪,错落有章,没有浮躁
雪和这里的人心一样
如古如初
落在小村的雪
让雪乡之美
高于人间的鼎沸与安静
高于言说
雪为你落下来了
雪与你相识
也是短暂的相聚
雪的前生也许与你有缘
或许来世
你也会牵肠挂肚
二合的月光像个动词
清雪飘落。月光推动我的影子
和远处灯笼的影子
我们陪着小村桥头的树
雪为你落下来了
你为我做一回炼词
不躲不闪

黄昏,或昨夜的雪
黄昏,一脚踏在雪上,落日就
滑进别人的诗里
我想和你一起,睡在雪上
梦见小时候的事
灿烂的灯光满村开放,像金色蔷薇
一朵比一朵好看。冷是雪花的营养
一夜翩飞的小水晶
把新年的雪乡
镀的瓦亮
也惟有和雪花站在一起
站在原野里
我就像秋天
遗忘在大地上的玉米秸
四季之美
是一次次浩大的想念
这里一望无际的雪
一定会被春天替换成雨
多少尘世的秘密
用诗,是无法言说的

清晨,我的杂念太多
炊烟被风弄歪
天空,蓝得让我折服
纵横的云丝飘在元宝山上
留下金子一样的
秘语
失散久已的安静
在雪盔下的屋里
暂作文友的抒情
我可以摒除杂念
倾心小院的回合
趋于完美的修饰
我一直选择有稻谷和玉米的居地
风雅的二合,藏匿
返璞未来的思考
雪乡的黄昏
夜幕来临,灯的花朵突然绽放
开得,无边无际
树木和祥云,都映红了脸
它们列着长队
等着游客检阅
我给雪乡留下点什么
提着村民给我的灯笼
我就像一个孩子
兜里的冰猴放在冰面上旋转
让鞭子抽打麻木的记忆
雪乡给了我一次童趣
我给雪乡留下点什么

滑雪圈
我们都很勇敢
最长最陡的滑道是我的选择
我开始预测女人的尖叫
会压过男人的惊恐
一路碰碰撞撞而下
感觉又一个春天
越来越近
2018.1.10.

在舒兰,三稻粱(外一首)
饿了,我会想起舒兰
那里的秸秆
已经背不动稻穗
我真想在村口搭起一个炉灶
把小村的秋天
都放在锅里
敢与困难拼命
这是天理
你的心辽阔了,民心就更辽阔
一条村道,通向哪
你比我
更懂
酒味好,会有很多诗人
混进来。不能睁大眼睛去看,他们
都是李白
我仿佛也混在其中
浑水摸鱼
但我固执地认为,三稻粱的每一瓶酒
都是从有根的地方长出来的
不信你可以拔一下
准会掉落一地
粮食
小雨落地,就有了水坑
水洼,小河流……
它们养树,养草,养庄稼
也养这里的
民风
最着急的事
是把影子挪到这片豆地里
此刻,我可以和它们一起结英
长出黑豆
阳光拂过我们的身子
一只麻雀飞起又落下
我不知道
鸟和这片黑豆子
看没看过
吴可的直播

在三梁村,请不必着急向前赶路
相对于贫富差距有别的城乡生活
三梁村的变化
更像是奋进百年的初心
在这里,我仿佛又看到
旧时光里的焦裕禄
或孔繁森
时光虽然远去,我记忆中的这些人
一直未老。他们的灵魂
仿佛一直再向我们蔓延
三梁村的路,也需要有人
指引方向
这里的猪舍,稻田,窖酒
你不必搜肠刮肚地回忆
也会让你记起
一位村书记在网上直播热卖黑豆油的场景
在三梁村扶贫的路上
百姓中间
你总能看到两位书记忙碌的身影
在三梁村,书记是村民的知音,村民
是书记的知己,民与官,相互牵挂
总有扯不断的亲情
在三梁村,你可以做一个亦诗亦酒的人
平平仄仄地走进三稻粱的村史馆
再飘飘如仙地
喝上一口“私家窖藏”
半醉中,也许我偶遇过佟石、金克义、胡卫民、颜雪
或许,我还碰见过
诗仙李太白或是杜甫
我们可以——
一见如故
在三梁村,你可以看见风吹远处的舒兰水稻
绿浪如潮,漫过诗人的想象
在三梁村,请不必着急向前赶路
累了,咱就倚着斜酒坛子小憩一会
在村民的目光里
你能找到旧时光里的好书记
也能找到新时代的
吴可、李林森
2021年6月21日

舒兰游记(组诗6首)
凤凰山
不是因为山的陡峭
而去攀爬脚下的石板路
九月偶尔呈现的彩虹
只是一片霜叶的闪烁
几个农民的憨笑
才烘托出田园诗的底蕴
唯有我的笔
有点拖泥带水
即便是努力半生的跋涉
才走到今天的凤凰山顶
站在凤凰面前
舒兰的诗人就像这里的梧桐树
峡谷收拢成山
我也像一块石头
把不是故乡的故乡
垫高一寸

舒兰的稻花香
一盼一顾的舒兰
又一次重逢在
十里秋天的稻香
清晨,摊开薄雾
像是故乡炊烟
如果跟着秋天进入舒兰
它的笔画很细
把田野里的稻穗描得饱满
让我诗里的炼词
很难敲定
稻穗不是因为你的眼神
而羞涩低头
稻花的魂
藏在坚硬的米壳里
它遇水而生
遇火,而芬芳

法特的白鹅
不是鸟鸣
是成群的白鹅
偶尔传出振奋人心的大合唱
它们不分平仄,也不用架子鼓
只要我一靠进大棚的门窗
它们就用祖传的大嗓门
拒绝我的采访
我第一次
遇见排山倒海的鹅群
像大海的浪涌
像天空被风吹落的白云
在法特镇,在白鹅养殖示范基地
我的确看到了
这么壮观的农村经济

亮甲山水库
岳飞的铠甲太重
把大山的水分挤压成湖
划船想到对岸祭拜你
黄昏的风铃响了
我背靠鱼餐馆的老墙
流出眼泪
有时我看它婉转悲壮的水流
跟着走进每一个村庄的田野
或许遇见久别重逢的人
或许,会遇见了你

中国饭碗
秋天对舒兰的描述
还在薄雾弥漫的村庄外舒展
鸟鸣低于稻穗,它们的喜悦
偶尔碰开一个发黑的豆荚
牵牛花相依返璞的稻草人
一只硕大的中国饭碗
被土地的香味
端了起来

路过柳条边或嘎呀河
花大姐像赶集一样
离开久居的大山
与诗人相聚
它们经常抚摸我的脸颊
不明在暗喻什么
但它的确指示了我
秋天正从浅尝辄止处
走向纵深的
舒兰——
美丽的湿地因时间的逼迫
没能抵达
远古之处的柳条边
已经圈不住一个时代的
文化过往
嘎呀河水放慢脚步
它经历了浑浊
正尝试
自我澄清
2022.9.28.于舒兰
责任编辑: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