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81)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十六节
为筹战争赔款将赋税加重
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清廷更无能。
为筹赔英款,赋税又加重。
百姓顶重负,人民不聊生。
各地频起义,农民反朝廷。
时有洪秀全,乃是广东生。
创“拜上帝会”,基督教徒众。
一八四九年,信徒达万名。
暗中蓄力量,组织反大清;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晴。
召集众信徒、在广西桂平。
金田村起义,举旗反清廷。
建国号称为: 太平天国名。
起义军名为: 太平军之称;
同年三月份, 起义军转征。
到武宣东乡,洪把天王称。
清政府闻讯,急忙派讨兵。
洪得百姓拥,清兵难取胜。
队伍渐壮大,战斗力大增。
当年九月份,永安被占领。
在此整军纪,礼制亦规定。
分封诸王候, 各得王任命;
一八五二年,时当四月中。
从永安突围,转向两湖攻。
一路不可挡,攻向长江东。
连克下九江,芜湖和安庆。
“扫除妖孽, 廓清中华”。
反清之口号,百姓纷响应。
兵至五十万,声威亦大增;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整。
勇猛太平军,攻占南京城。
天王洪秀全,南京改天京。
定天京为都,据此反大清;
颁田亩制度,分田给百姓。
“凡天下之田,天下人同耕”。
提出此口号,正合民心情;
此后太平军,北伐又西征。
浩荡北伐军,由林李率领。
渡过大黄河,直逼向北京。
因孤军深入,最终未战赢。
西征太平军,旗开便得胜。
安徽和江西,湖南湖北等。
战败曾国藩,湘军灭威风;
一八五六年,清军围天京。
英勇太平军,奋力破围兵。
先破江北兵,又克江南营。
太平军此时,实力达鼎盛;
就在兴旺时,天京内乱生。
时有韦昌辉,大战杨秀清。
为权而动武,残杀不留情。
二人都战死,两万兵送命。
翼王石达开,带领十万兵。
义愤而出走,率军离天京。
行至大渡河,遇清兵围攻。
全军被歼灭,损失极惨重。
太平军实力,至此大减轻。
败势难挽回,兵力难抗清。
清军收失地,湘军克安庆。
一八六四年,时当六月整。
天王洪秀全,染病而驾崩。
到了七月份,清军占南京。
先后十四年,南战又北征。
强势太平军,一朝败大清。
注: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客家人。
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孙中山也自诩“洪秀全第二”。但洪秀全奉行的盲目排外政策和不切实际的纲领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风等,都具有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