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七)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马牧河情歌
姜诗
昨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由广汉市东南乡团委发起,13个单位积极参与的,以“美化马牧河生态环境,建设三星堆古文化遗址”为主题的绿色志愿者活动,它表现了广汉青年的绿色情怀,绿色向往,表现了他们尽一切努力改善马牧河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这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品味一流。绿色志愿者们除了在马牧河畔开誓师会、摆展览之外,还在河边放鱼苗、捡垃圾……令人回味无穷的是他们在下午开展文化活动时,还演唱了由张帆作词,冉文辉作曲,吴惠、张静、冉文辉合唱的《马牧河,母亲河》、《马牧河,我心中的歌》等多首原创歌曲。在这特定的时刻,在这特定的地点演唱这两首深情赞颂马牧河的歌听来真是荡气回肠,动人心魄,令所有听众耳目为之一新。
应该说张帆的这两首歌是深情意切,极富感染力的。它最突出的就是亲切、自然、优美、动情。
张帆是马牧河畔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从小就在马牧河游泳,在马牧河钓鱼,在马牧河同小朋友一起放风等、吹牧笛,他对马牧河有着乡土之情,故园之思,他爱河畔的萋萋芳草,河里的粼粼波光,他爱这里的天光云影爱这里的绿树红花,爱听这里乌雀的歌唱,爱闻这里泥土的芳香。正因为他心系马牧河,马牧河才有了自己的歌,正因为他情牵马牧河,这两首礼赞马牧河的歌才这样亲切动人。张帆是一位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过去他写了很多歌颂家乡的诗,出版了《三星堆牧歌》。但是对歌词来说,他写的不是太多,最有影响的是他创作的《三星堆的太阳》。应该说他这两首歌是他歌词创作上的新跨越,新起点。他在创作这两首歌时充分发挥了他独具的三个优势:
第一是他熟悉马牧河、了解马牧河。这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熟悉了解所描绘的事物写起来就容易找到感觉,找准切入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就便听众感到自然亲切,句句入耳,句句入心。如歌中所写的“当我很小的时候,你是我身边唯一的江河”,“当我长大后,你是我梦里唯一的江河。”
二是他热爱马牧河、眷恋马牧河,对马牧河有火一样炽热的乡土感情。诗人对马牧河一往情深,朝思暮想,魂牵梦萦,袒露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抒发的是一片纯真的情,所以听起来娓娓动听,亲切感人,家住马牧河边,远在三台县委党校工作的张宗云校长,这次回家探亲躬逢这次盛会,听了这两首歌后,深有感触地说:“这两首歌也写出了我的心声,能引起我的感情共鸣。听了这两首歌就像看到了马牧河畔的芳草,河中的碧波。”他还进一步发挥说:“对马牧河的热爱,就是对家乡灵山秀水的热爱。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三就是张帆精通音律,会唱歌。会演奏多种乐器。有了这个优势,他写起歌词来就驾轻熟就,他的歌词音乐感就强,听起来就会觉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很有韵味。
张帆在歌词创作的道路上正在突飞猛进,发展势头很好。衷心祝福他有更多优美的歌词作品问世!


安仁行
姜 诗
安仁镇山清水秀,地杰人灵,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乐土,得天独厚的文化宝库,闻名遐迩中国博物馆小镇。那里有展品丰富的博物馆群落;建筑样式精美多姿的公馆群;还有充满文化韵味的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5月9号、10号,省散文学会在大邑安仁镇开笔会。在那里,我们领略了安仁的民俗风情,对川西的生活情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那里,我们在原刘元煊公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画展;在原刘元塘公馆参观了由曹贵民精心打造,有安仁“好莱坞”美誉的电影博物馆;参观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的樊建川博物馆。参观中,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触良多,现在把感悟最深刻的两则记下来,以飱读者。
别具一格的画展
大邑县安仁镇以文博立镇,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古镇。在文化底蕴丰厚的公馆老街,成都安仁文博旅游发展区管委会,在原刘元煊公馆的绿树丛中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画廊。5月9日上午,我们观光公馆老街时,兴味浓郁地欣赏了中央财经大学艺术系主任刘树勇创作命名为“老树画画”的画展。刘先生是一位独具慧眼,很有个性的画家。简笔勾勒的人物,配上幽默风趣的打油诗,就构成了刘先生富有影响的文人画。刘先生的画作,既有丰子恺先生漫画的韵味,又有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作的情致,但又和他们有所不同,有其独到之处,用画作来诠释人生,真切地描绘人间万象,表现现代人或甜或苦的人生滋味。
刘先生把感性观点同理性思考融为一体,画出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真意真爱。他用一幅幅传神的画作告诉读者,在当今的“物化”社会中,消费文化正在大肆蔓延,正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追名逐利、讲求实惠的心态,使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孙世麒先生在采访刘树勇以后深有感触地说:“人活着要有真性情,是对自己的认真和纯粹感,是不自欺,是真诚的个人性情的流露。”我认为刘先生画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真情流露”。他在画中表白自己的心态:“不管世事多扯蛋,一册残书任平生。”“花儿开成这样,心里忽然悲伤。”翁同龢在一幅楹联中说:“文章真处性情见。”刘先生的画作就可以说是“绘画真处见性情。”正因为刘先生的画表现了真性情,所以他的画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刘先生在《乱世写大意,浑水摸小立》中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画画,乃至一切语言表达,无非是诚恳的自由……”这一席话,切中肯綮,一语破的,道出了文艺创作的最佳途径。把这个诀窍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是自由抒写;二是诚恳表达,说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写读者最乐意看的事。不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故作高深,不装腔作势,涂脂抹粉,装点太平。
由刘先生的画作我悟到:文艺家的职责是宏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诗画的最高境界是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至情至性,写出自己对生活最真切的感受。
鲜血浇灌胜利花
在这次笔会中,对我震撼最大的是建川博物馆正面战场馆所展出的那一段血写的历史。在过去,由于自己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只知道在敌后战场上,我八路军、新四军将士的大智大勇,以及他们出奇制胜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对八年抗战中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战绩则所知甚少,了解的微乎其微。最熟悉的也只是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最钦佩的爱国将领也只有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和王铭章两位将军。其他就不甚清楚了。

经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在正面战场上曾经发生过徐州、忻口、鄂西、常德、豫湘桂、滇南、桂南等20多次惊天动地的大会战,牺牲了256位抗日爱国的将军,仅上将军衔的就有张自忠、王铭章、赵登禹、李家钰、刘湘等五位英杰。“为有牺牲多壮志”,透过他们的献身,我们看到了壮士的碧血、赤子的忠魂、民族的尊严、祖国的荣誉。“英雄诗篇血写成”,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了英雄之花,胜利之花。从展览中知道,正是这些热血男儿、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浴血疆场,在枪林弹雨中同日寇作殊死战斗,用碧血丹心书写了自己壮烈的人生。他们的精神不死,爱国浩气长存!
这些抗日爱国将士的思想准则是:“忠勇为爱国之本。”;奋斗目标是“还我河山,不灭倭寇誓不还。”;南京街道旁有他们用以鼓舞斗志的标语:“好男儿要做捍卫民族的英雄。”;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是《革命军人“四要”》:“一要对得起自己的将士;二要对得起总理的灵魂;三要对得起生我的父母;四要对得起痛苦的大众。”。这“四要”真是大义凛然、气壮山河。他们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中国的忠诚卫士,值得我们崇敬。
如果不尊重事实,展出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参观者重温这段历史,正面展出这些热血男儿的抗战功绩就可能被时光所湮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各项工作有多么重大的指导作用。如果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能展出正面战场这段鲜活的历史,我们就不知道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所坚持的民族正义就不可能长存人间,为世所推崇。难怪蒋纬国看过展出后挥毫留言:“英雄不语,拨云见日。”难怪马英九会说“为历史做见证,为后代永流传。”是的,我们有必要记住这段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历史。我们应该让这些抗日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光耀人间,流传千秋万代。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