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主席的经典教诲
敬 伟 德
毛主席他老人家于上世纪70年代去世,粗略算起来已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目前已正走上发展正轨,真正屹立于了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在这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和市场经济迭荡起伏过程中,人们的视线和记忆始终没能离开过毛主席和他的思想。辉煌时,人们赞扬颂歌毛主席;受到挫折失意时,人们又褒贬毛主席,把许多中国的不是都归结于他。
对于毛主席,我认为他和世界其他优秀领袖人物一样,是一位伟人。对于他的功过我不想过多评述。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对于毛主席,在我们的记忆中,在他领导的年代里,我们吃过的苦头比甘甜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些些怨恨记在心里,相反,时时还想起他的思想,他的许多精典和具有哲理的思维和语录,他的许多话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说比历代圣人的精典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下面我就抛砖引玉地谈点个人体会。 一、谋略篇
(一)“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多年来,我把毛主席的这句话,作为头等座右铭。这条语录我的体会是虽然说的是军事、战争,但作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面对困难的事,困难的问题,难于处理的工作,面对畏惧时,我们牢记毛主席的这句话,对于困难、难事情、艰苦的工作,首先我们要藐视它的气慨,要提高勇气面对,要有增强战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具体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在具体细节的战术上。我们又要高度重视,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重视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我们面对的困难就可以战胜了。
(二)“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毛主席的这条语录,对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处理群众热、难点问题,如农村“三农”政策的落实,城市“拆迁”矛盾,下岗和离退休职工反映上访问题的处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等等,一是我们的政策制定,一定要顾及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在处理群体事件时,一定要讲究策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落实。同时,许多事情的处理还有一个时机问题,这些都尤为重要,切记不可粗心大意。否则,政策难落实,不讲策略的好心办坏事就会随时发生,工作就艰难。
二、科学文化修养篇
(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毛主席的这条教诲,不仅强调了文化、科学知识对于军队建设的极其重要性,同时也是放之四海的真理。我们不仅在军队国防建设上需要文化,而且在经济建设、外交建设、市场建设、地区建设、家庭发展等各个领域,都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本质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搞建设或即使是做一般事情,如果不重视科学文化的学习和运用,成功只能是暂时的,失败是必然结果。
(二)“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毛主席的这段话,在强调了学习知识、科学重要性的同时,还细致地强调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必须要虚心、真诚,决不能华而不实。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睿智的人,不是如何夸夸其谈,而如何真诚的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学习的东西用来正确判断事物,科学决策做事情。 三 、人民群众篇
在毛主席心中,人民群众是光辉的、智慧的,是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同时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
(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主席的这段话,精辟地总结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画龙点睛地托出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掌控历史的本质内涵。
(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主席历来重视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制定政策时,必须“一切从实现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可以说,毛主席关于群众观点的这些教诲,是我们党的生命,在新时期,特别需要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
四、成就事业篇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往往都伴随着许许多多艰难曲折。许多人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的问题,如何处理,毛主席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主席的这段话,看似平淡,但一个人在遇到特别在困难的时候,在十分无助时,细细咀嚼,细细品味,可以说是我们提高勇气、战胜困难时的一味十分管用的良药。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毛主席这一段豪言壮语,其本质也是强调我们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要有乐观的精神,要勇于面对,敢于“亮剑”。其实质也就要我们提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勇气,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敬伟德简介,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山东麒麟读书会副会长,作家联盟副主席。
曾在《人民日报》、《团结报》、《云南日报》等全国约5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约300多万字;并有《风雨滇缅路》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刊物获奖。本人主要的著作有:《边陲漫记》、《滇西岁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