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绿水逶迤 青山竞秀——再访中国美协会员、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名誉院长、著名书画家王宝如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绿水逶迤 青山竞秀
——再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名誉院长、
著名山水画家王宝如先生
( 三 )
王宝如自幼就对书画艺术十分的感兴趣,逐渐达到了酷爱的程度。换言之,他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就对华夏古老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情于那意象万千的书画艺术,并且从小就临池习画。
随着时间的延续和阅历的不断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加上他的执着如初、勤奋刻苦、不断求索,他居然画得有模有样。
我作为“青波访谈”作者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青岗美协主席、著名画家王宝如先生,在2020年9月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1周年华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开幕式暨颁奖典礼”上现场合影。
王宝如先生深知,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更好的实践。同样,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很难产生优秀的作品。
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王宝如先生一方面刻苦学习书画方面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关于中国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努力研读近现代的一些名家、大家的优秀绘画作品;在此基础上,不断博采众长、拜师学艺,使之造诣不断加深,画技水准不断提高,可以说令人刮目相看,更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作为笔者的我坦率地说一句:我虽然才疏学浅,但在这方面真的不算孤陋寡闻,如今品读一下年过六旬的王宝茹先生的作品,的确有一种百读不厌、清新自然、如品香茗、耐读耐品、回味无穷的感觉。然而,有的人甚至是所谓名家的画作,有时读了一遍就不想再品读第二遍了,甚至有过后即忘的感觉。
我常常这样想: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一定要有内涵的,而这种内涵要表达的应该更加的宽博。其意境要远比画面的景象更加的深邃,一句话,就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令读者的思绪在画内驰骋,在画外飞扬,真正给人留下美好的感觉和美好的享受,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毫不夸张的说,王宝如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就达到了这样一种效果,给人留下了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
( 四 )
苦尽甘自来,我们注意到,饱经风霜的王宝如先生,用他的情,用他的爱,编织着美好壮丽的人生。
是的,辛勤伴着果实不断传来,汗水伴着成就接踵而至。王宝茹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今的王宝如,早已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了正式会员,还成为牛津艺术学院的研究员。
这里我们还做了如下的记录:王宝如先生的国画作品《黑土情》,于1992年在黑龙江省画报刊登,黑龙江省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著有《王宝如国画集》一书,获得黑龙江第十三届群星杯优秀奖。《大千世界》和《落叶归根》分别被国外友人收藏。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部分作品分别编入由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绘画年鉴》。2014年作品《黑土情》入选第五十届(上海)亚洲美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黑土之秋》入选第51届(日本)亚洲美术作品展,获优胜奖;2015年11月《黑土之秋》在美国纽约民间艺术展上获优秀奖;2017年7月23日,山水画《曙光》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书画全国巡回展优秀奖。王宝如先生还在全国书画名人展艺术频道接受了专访(3256期);2017年9月由中国邮政总局出版珍藏票和邮册《不忘初心》一带一路《王宝如绘画专集卷》在北京发行;同年11月《王宝如绘画专集卷》邮票集由联合国在国外发行;2019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翰墨神飞》名人名家书画展入展;2020年3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杂志社、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中华艺术家网全国“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展入展。
够了,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王宝如和他执著追寻的国画艺术,将以他辛勤的汗水、不懈的耕耘、无私的奉献,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从而弹奏出一曲更加动人心弦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