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80)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十五节
虎门销烟惹恼大英
发动首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鸦片,英商损失重。
林则徐此举,惹恼了大英。
英资产阶级,发出狂妄声。
侵中之战争,列入英议程;
一八四零年,时值六月整。
英舰四七艘,四千名士兵。
东方远征军,浩荡踏征程。
开始对中国,侵略之战争。
抵进我海域,直通广东省。
林则徐率军,顽强抗敌兵。
英军被打退,转向厦门攻。
总督邓廷桢,不惧英狂凶。
挥师退敌军,英又向北攻。
坚船势难挡,攻陷定海城。
直逼大沽口,威胁清朝廷。
清慑英兵威,道光颁旨令。
革查林则徐,邓亦遭不幸。
派直隶总督,琦善即前行。
前往广东地,与英议和兵;
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整。
英军不满意,和谈之进程。
出兵攻虎门,舰炮齐轰鸣。
沙角和大角,炮台遭敌轰。
清军仓促抗,伤亡甚严重。
炮台亦失陷,虎门英占领。
琦善无奈何,出面求大英。
签《穿鼻草约》,与英人私定。
应允割香港,主权归属英。
六百万银元,一并赔偿清。
和议一出台,舆论哗然声。
清廷亦反对,道光不答应。
天朝损尊严,有辱清祖宗。
遂派出奕山,率军赴广东。
向英军宣战,灭英之威风。
英军头义律,闻我之军情。
便先发制人,再把虎门攻。
二月二十六,太阳还未升。
英军三千人,猛向虎门冲。
提督关天培,率军抗敌兵。
因寡不敌众,最终没得胜。
以身殉祖国,炮台陷大英;
一八四一年,时值五月整。
英军又袭击,广州之泥城。
四方炮台陷,英军势如洪。
奕山见此景,魂魄影无踪。
举起白色旗,投降于英兵。
签《广州和约》,丧权辱大清。
六百万银元,以巨资赎城。
求得片刻安,苟且暂偷生。
侵略者野心,永远难填平。
时隔没多入,英又挑战争。
八月二十六,攻陷厦门城。
随后陷定海,镇海宁波城。
道光为挽败,派奕经出征。
奕达前线后,未详查军情。
便下达命令,贸然而出兵。
结果大溃败,英又获大胜;
一八四二年,时值六月整。
提督陈化成,战死在军中。
吴淞口陷落,镇江亦归英。
到了八月间,英舰达南京。
舰炮指江岸,威胁清朝廷。
八月二十九,无能之清廷。
签《南京条约》,内容利大英。
丧权又辱国,实属不平等。
割让香港岛,一百年归英。
广州和厦门,福州宁波城,
上海通商口,关税两国定。
两千一百万,白银赔大英。
鸦片战争后,主权遭欺凌。
中国始沦为: 半殖又半封。
注: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