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六十载,
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的老伴是田园风光沫浴成长舅舅庄上,我敬爱的老祖母一锤定音的农村姑娘,她以“当兵的光荣”朴实的丝语嫁给我这个当兵的,近六十年的军地生涯,
(田园风光日照艳)
风雨同舟,贤妻良母,孝亲敬长,勤劳善良,毕生工作,进取留芳,艰辛克已,施舍与人,容颜苍桑,和善为怀,那年(二0一八年)我以《我的好锅堂》为题,写就了近三千字的散文,《泰州晚报》丶《溱湖季刊》丶《上海老干部工作》等报刊先后刊用,特别是姜堰在线【听一遇見悦读】我的好“锅堂”,朗读者邓斌,原以为是一位五十开外资深的电台播音员,确是八六年生人,姜堰白米中小学教师,校园阅读导师,他那淳厚富有磁性的音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本土作者李玉林的作品《我的好锅堂》,其朗诵效果不亚于我心目中受敬的评书名播刘兰芳,好评如颜,
(绿野春风得意情)
感动了姜堰无数听众,此作我收录于前年出版並由吴清(市委常委丶副市长)同志賜“序”,拥有二十五万字的《金色情怀》书中。
今日致兴,浮想联翩,军地生涯,风雨兼程半个多世纪的老伴,万分辛苦,这里我想说一下常人难以办到的几件繁事。
第一件事,理发,这可算是一门手艺啊。
我可爱的老伴,数十年来,她几乎未去理发店做过头发,全是自己在家用普通的剪刀修剪自己的头发,她的头发较厚,对着桌子上支掌的镜子,左手掇着头发,右手握着剪刀,只听那咯叉咯叉的响声,厚实的头发均匀地打簿了,后脑勺的余发,用以前外出活动从宾馆带回来一些一次性刮须刀发挥作用,刀片钝了,她卸下来在衣角正反平刮刮,磨利了递刮的效果更好,整亇发型打磨得有模有样。焗油,联想到在乡下的妹妹,少年白,十八岁不到就入了党,当上了公社妇联主任,为了全方位支持妹妹工作,我老伴作为嫂嫂的她带头做了绝育手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所限,不得不落下了一些病根,如手腕关节症疼得连洗碗都困难,连续三年注射法国进口针剂也无效,那年(一九九九年)冬天,不得不请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金炳华同志,商请华山医院手外科创立的专家国家工程院士顾玉东同志,親自主刀,手术至今二十四年了,效果很好。注意到妹妹生活细节的我,在部队工作回乡往往从上海给买回朝阳牌小包装染发粉,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植物焗油膏都有了,退休多年的妺妹,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也上去了,可能过问此事不那么热了。
老伴虽长妹妹七岁,毕生讲究形象,是上海大城市的影响,自身内敛的情素,两者皆有。焗油,这项系统有序,耗时间繁杂的劳作,老伴全然自个完成
(花香盈秀阅岁月)
用的女婿从香港带回来的“美源”纯植物焗油膏。
我退休二十四年啦!刚开始几年,外界活动不少,一直讲究仪表的我,西装革履,发型仍由附近那熟悉的扬州老乡小周,手艺不凡,剪吹打磨,焗油,是老伴先前辛苦的事。
时不几年,老伴要为我剪发的想法多了,果不然,男士的发型,她竞然用普通剪刀剪成了,不过,功夫非凡,头顶上的操作,后脑勺梯形修剪,发出的沙沙融脆的响声,悦耳得与理发店专业师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后来,小儿子买来了专业理发的电动手推剪,老伴用着用着很快上手了,剪发全程,手上功夫,仿佛专业化了。为我焗油她可细致了,“美源”久用还是安全的,一般我是一两个月补焗一次,重前轻后,重分峰,淡边缘,焗后间隔四十分钟左右,其间我干我的其他事,洗头分季水温,老伴始终坚持为我親洗,我习惯用夏士莲黑芝麻洗发露,原附近农工商买,现在我网上购买了,她说必须连洗四次,直到最后一次双手捧出洗下来的水碧清为止,用整干的毛巾擦干湿发后,不管春夏秋冬,再用电吹风吹干,接着修边,用我前所讲的那宾馆带回的延长一次性功能的刮胡刀,又一次手上轻功,前额、膑角,后胸勺,沿边走线,沙沙唧唧,悦耳的享受。老伴啊,老伴!有了你,是我的福分啊。
(功夫非凡容丽颜)
缝补,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件事,
我亲爱的老伴,常常听她讲起小时候在家做姑娘的往事,妈妈常夸她说:“我家这个丫头,不知道怎么这么巧的,没人教她,就能换褂肩,讨人喜欢啊。”说的是那年她十六岁,一天上午不到一个小时,为她长十一岁的大哥,换成了两件衬衣褂肩,据悉这是考验女性针线活儿的“绝招”,”因为这涉及背部展布的布局,周边衔接的考究,缝隙缝纫的的水准,岳母夸赞她女儿自发的针线手巧,
(国色自植香千里)
在我身上,确实得到了验证。我比较注意形象,讲究仪表,一直认为这是对别人尊重内修的外化行为。那年(二0一九年五月八日),我们老俩去福州路珍墨斋文房四宝店精裱馈赠书法长卷,事毕在南京路专卖店,花四百五十元买了一件全棉免烫雅戈尔淡粉色短袖衬衣,这是品牌啊,很喜欢,可袖口长了些,穿着袖口超肘不神气了,然儿,老伴还真有本事,竞恰到好处剪去了一段,重新手工缝制成了一脉相承的成衣短袖,至今我还不时地穿着,
(沪苏人家满春归)
应酬外界活动,自觉形象端庄。
去年夏天的一日,去普陀区办事,顺便在梅岭北路一家服装店买了七十元两件的前胸印制我喜欢的素描图案,可有件无法调换大得象箩筐的不适件,回來后老伴巧剪去下摆五公分,保留了原边際的机缝,整体修改成适体件。
今夏,百年未遇的高温实在难当,连续十五年疰夏的老毛病我又发了,身体大为不适,随着年龄的增长,耄耋高龄啦,穿着不太讲究了,将老伴修改的这几件倒换穿着,倒也觉得舒服。
这里我还想讲件奇特的事,那是前年买的一件丝光棉加天丝的丅恤衫,可是衣领灰蒙蒙的,我觉得与面料很不配匹,想穿又不想穿,不日,未承想到老伴她竟然将我原喜欢的那件白里透红的衣领置换到这件丝光棉丅恤衫上来了,我惊讶:“神啦”!此事功作,
(洁白芬芳笑春晓)
谈何容易,说到这里,我深情地赞颂老伴的针线:
心 灵 手 巧 呈 技 艺 ,
人 生 念 特 展 作 为。
文章至此,我想要讲第三件事,这就是修鞋。
修鞋,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鞋匠的手艺。
我敬爱的老伴,修鞋,这似乎纯属男人的事,你也能成就文章,更不容易。
是啊,我一直时髦爱穿的那双红橙相间,既软又挺的皮质运动鞋,那年(二00九年五月)区老干部局组织我们並携老伴赴台参访,环岛的八天,闻实感慨,留篇《走进台湾》千余字短篇散文,《上海市老干部工作》等报刊给刊载了,自引为欣,然,穿着这双鞋“北回归线”的影照,上身枣红衣领,白色隐格絲光棉丅恤衫,下着米黄色浅紫线格凉爽挺刮天絲裤,透析着军人固有特质的风彩,我收置在二0一六年七月,区人社局丶退休总支,商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区特级摄影师唐乔明同志为我们老俩金婚特制的大型精装《金婚怡情》专辑影冊,成为老俩“风雨人生金花录”的热眼点,可就这双受我欣喜的运动鞋,后来老干部去无锡“华疗”(华东疗养院)短休,我穿着它参加系列活动,在太湖边陈家镇景区致兴地的游览中,不知不觉,鞋!全脱帮了,……回来后不日,老伴清整了全鞋,竟用专线专针,戴上针箍,均等的针脚,全然但吃力地缝制成了,未位的边角,捏上了鞋胶,垫上了新鞋垫,紧置着原悬闩,鞋面擦拭黄鞋油,似乎整旧如新,停固后的次日,穿着与前无別,现膝疾虽重,但不时地穿着过瘾。
(碧空秋景映朝阳)
斯凯奇的布鞋,四百二十元的一双,留着出客省着穿,一百五十八元一双的黑绒面也还可以,我穿了两年的这双脚后跟全磨斜了的鞋,老伴用备料(鞋匠摊位买来的边角料胶皮、制式的后跟……)那年,虹口公园东门三块钱买的风利的小型菜刀、密云路大菜场摊位七元钱买的剪刀加上家中原本置存的小挫刀等这些非专用工具修补了日常老伴自修各种鞋类的缺捐,实不容易,更是用心良苦地为我这双鞋,两只后跟,視情虚实挫磨,胶皮切割齐平,成品鞋跟,胶粘密贴牢固,穿着行走,适感更及了。
老伴啊,老伴!夸赞你以上三件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是我心中酝酿已久的话语。这里我还想说的是疫情封控保供中 我已写进疫情中写就的第三篇文章即《高山流水》中的几件事,阅读量近五万读者了。
保供中的寻芳补益,
一是每五天篷发一次绿豆芽,

那满淘箩蘑菇状的篷发,像爆炸的原子弹那样的神情,我移置在青花瓷盆中,旣令人尝心悦目,又感难得的食材引人入涎;
二是阳台浇养的六盆韭菜,

连续生长十一年了,此间,老伴不断地催肥助长,长势盈盈,成了食材的接力补益;
三是 小青菜,撒籽三盆,肥源加厚,

错峰生长,那油光光娇嫩的菜叶簇拥争相,引人向往,青炒或烧汤,可口皆盈。
上述这些,可算上海抗疫中的居家花絮,也是老伴辛劳的“作品”
日常生活,书写人生:
一日三餐,忙里忙外。
洗涤衣作,适时应季。
繁忙家务,遂条不紊。
待人接物,热情留芳。
…~…~…~…~
以上这些难事常事的呈现,是老伴勤劳的生性,是老伴智慧的像征,也还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张显。
文章至此,我仍想用常驻心中话语赞美我的好老伴:
岁月苍桑催人老,
桃花依旧笑春风。
老伴始终:
像李杜文章那样,让人爱读,
像二泉映月那样,让人爱听,
像西湖龙井那样,让人爱品,
像深秋红枫那样,让人爱看。
律频至此 耄耋联想,军地生涯,一直被誉为“柳堡故事”的我俩,人生不易:
非凡不惊云水露 ,
军地生涯听涛声。
我是 一个从农村放牛娃的学生兵,成长为部队师政委,近三十年的戒馬生涯,热血洒疆,垂志报国,为国防建设,献出了最美好的青春,刚烈的血性,锤练了军人固有的特质,坚韧刚毅,柔情满怀,总结部队基层军民共建的工作经验“总政”转发;《政治思想工作八个侧面六十对关系》一万五千字的演讲,南京军区学术刊物摘编。
转业上海虹口工商、宣传战线工作的天地,凭着受党教育培养数十年军干的“天性”,继续作为,五年工商,三年带成了全国先进。虹口宣传,风声闻味,曾被称“空前绝后”,这些美名,实不敢当,但,写就的《关于国有经济的几点思考》和《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关系》分别收入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和新华通讯社《当代中国改革与管理名篇通览》,引为自豪。人生的历史长河,酷爱文学和书法的个性,得到了自信的张显,敬书毛主席《沁园春雪》丶《長征》

等书法,精裱于福州路文房四宝珍墨斋店的锦绫长卷,馈赠金炳华(全国作协党组书记丶作协副主席〉丶黄跃金(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丶江西省政协主席)、吴清(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方惠萍〈市政协副主席)等及市区、街道、部队同志二百余幅。退休后出版了《岁月情怀》、《西行漫笔》、《絲路掠影》、《诗言集》、《血浓于水》等八本书作,我敬爱的部队老师长、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收到到了我的首部文学作品《岁月情怀》。第二十七军副军长丶华野特级战斗英雄丶我親爱的老团长魏来国同志夫人洪芃,五十年代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九十高龄的她手捧我这本《岁月情怀》,读到魏来国同志章节,情不自禁地溢出了激动的泪花……
如今,耄耋之我,高龄可算爱好文学,虽有起跌,但,防痴为怀,笔耕不忘。
上海疫情的特具况境,我写就了三篇文章,《久別重逢》七千余字,现已逾八万读者;
《心语高歌》六千余字,这是疫情封控期,现阅读量已突破五万读者,有评论说“这是对上海疫情的综合评述”,实不敢当;
《高山流水》这是不少親爰的读者激励丶情催,写就赶在疫情解封六月一日发表的八千余字文篇,一位南下干部九十高龄老领导评论说,“这是对上海疫情的综合总结”,更不敢当。但这是我老军人的心声,老党员的情怀,老干部正能的微献。
文章至此,思绪万千,六十年的军地生涯,所有的成就与成功,是党组织的关心培养,是老祖宗基因星盈,是老伴的支持全然,功勋章的另一半,更高光的是我親爱的好老伴,这里我向我人生相随的好老伴致以深情的敬谢!
岁月苍桑,两鬓染霜,年轮加厚,容颜渐变,让“柳堡故事”美誉内敛与外化的我俩,

更加珍惜当下,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恩爱情深,相伴相随,走向人生的永远,谱写耄耋新篇章。
此作律频,文篇言情,纵横天地,阔步乾坤,钟爱文学,防痴自律,水平有限,丑错易显,敬请读者,赐指施教,恳望诸君,见谅海涵。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美,
阖家幸福日日甜。
作者:李玉林
二零二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