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荣耀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10-06 00:00 发表于河南)

本期导读: 连翘是一剂中药。南宋辛弃疾曾连用诸多中药名作词,其中有“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这样的词句。连翘以果实入药。性微寒味苦。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习称“老翘”。一般认为,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疏散风热。 刘荣耀老师的《连翘花开金灿灿》一文 ,在介绍连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之前,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他较高的情商,开头写的很浪漫,不妨你去读!

相识连翘,在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时期,在暖风吹拂,阳光明媚的季节。
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一个暖风如酒、杨柳如烟的三月天,外出归来的父亲,推辆“永久”牌自行车,对我说:“明天骑车下关林,帮你表伯家买羊。”
表伯是父亲老舅家大儿子,家住南山,淳朴勤劳。眼见瘠薄山地,不能很好养家糊口,思忖到关林农贸市场买l几只羊羔放养,大了,母的留下繁衍羊群,公的卖钱补贴家用。

骑行在通往南山的川下那段公路上,熏风微微,杨柳依依。浑身涌动着舒适的暖。“春风她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禁不住把一首流行歌曲撂在了路上。
经过中涧地段,路旁田野里,碧绿的麦子翻着细浪。轻捷的叫天子,鸣叫着划过天空。一位穿红西服,梳马尾辫的村姑,正低头锄麦,辫梢的花蝴蝶装饰,随着手臂拉动,翩跹起舞。
“我到你身边,带着微笑,带给你多少烦恼?……”。脱口偷改刘文正的《迟到》,走腔跑调唱了起来。

上了山,看到路旁峭壁上垂下许多长藤条,缀满了状若迎春的黄花,似群翩跹的金蝴蝶。立马想到当时流行的明星挂历,挂历上刘晓庆、张瑜等美女明星身后,叫不上名的枝条和枝条上的黄花。这些花靓丽了明星,明星也靓丽了这些花。随手拈起一枝黄花,她竟笑着往脸前凑,往怀里钻。一股清新的药香扑鼻而来。表伯告诉我:这花叫连翘。花谢了,结出青果。果熟了,就是上好的药材。
“值钱不?”我惊喜地问。
“好药!”表伯叹口气:“就是没人要。”
再见连翘,已是十多年后,我调往深山区工作的来年春天。明媚阳光下,山顶山腰,沟前沟后,漫山遍野连翘花开,远远望去,春山新妆,流金溢彩。

街上药房的老薛,是位老中医。他给我科普道:连翘花是济世之花,结出的果,是一味中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想到表伯那句没人要的话,我淡淡一笑。
到了七八月间,每到夜幕低垂,星光初现的傍晚,时不时有骑摩托车,后面驮着大布袋,前面挂个竹筐的山里人,从街上匆匆飞过。见得多了,不免有点好奇。后来遇到在街上饭店用餐的山里人,交谈中始知,有外地客商开车过来,流动收购捋下来的连翘。价格不菲,每天收入200元以上。此后,我发现年年连翘热销,价格飞速上涨。一季下来,捋连翘收入高者达三万元以上。
“能不能大面积种植连翘,建基地,兴产业,富百姓呢?”常常这样想。

2019年12月13日,随上观乡人大代表团到白杨异地交流观摩。至白杨西,赵白路附近,时近傍晚,冷风轻吹,昏黄的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闪烁在路旁新栽的连翘树上。据介绍:白杨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化工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的同时,在东庄村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建设连翘种植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附近群众门口就业,增收致富。心里涌动莫名喜悦,似乎看到基地里铺满了金豆豆。
去年春天,金色的连翘花又灿烂了宜西南的远山近岭。有缘随前来踏青的屏南游客,去了趟东庄。放眼望去,千亩连翘基地,如画家打翻了金色调色盘。基地里,绰约的花枝上一簇簇,一片片金灿灿的花朵,沐浴春风,轻轻摇曳。几位俊男靓女,在花间拍照留影。
“会结很多果吧?”我问随行的上观老乡。
“急不得!”他郑重回答:“没几年生长,树长不大,结不了多少果。没产量,赚不到大钱。”

前些时,到柱顶石一个叫桥头沟的地方公务。偶遇忙着捋连翘的村民。一位大嫂举着指肚大小的青果,喜不自禁告诉我:“连翘老贵了,湿的每公斤80元,干的160元”。
“要发财了!”我打趣道。
“前年种了60亩,今年刚结。全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大嫂满怀憧憬说:“等大结了,肯定发财。”
想到东庄基地里的连翘,打电话询问在白杨镇政府机关工作的朋友,说是正在采摘,初果期没有产量,收入不会太理想。进入盛果期,基地就成聚宝盆了。
连翘花是希望之花,如一朵朵小喇叭,吹响了春天的序曲,又像政府织就的锦缎,铺就乡村振兴的金色大道。

作者简介:刘荣耀,男 ,河南省宜阳县上观乡文化站工作人员。1993年开始尝试新闻写作,偶尔也涉足文学作品。曾经在《河南日报》《 河南农民报》《 洛阳日报 》《洛阳党建 》《宜阳周报》等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作品。

朗诵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