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诗苑(2022)第080期 总第385期 邓国琴赏析郑慎德老师郝勤老师词专辑
(本期主编:王建勤 编审:邓国琴 编辑:主卫平 卢凤枝 制刊:冯继军)




郑慎德:男,1945年2月生,河南南召人。大学文化,毕业于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中共党员,思政教育系列研究员职称。先后在大型化纤企业、党政机关与高校工作。曾历任湖北省直党政机关副处长、处长;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退休后,学习古典诗词,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任武汉市《洪山诗苑》微刊副主编。

郑慎德(汀兰渔翁)
日影东移,鸿雁南飞。茱萸紫、黄菊芳菲。层林尽染,落木余晖。看山中云,云中醉,醉中归。
同窗银发,重九天涯。登高处、珍惜时机。难忘峡谷,一柱香奇。品妹娃歌,土家味,竹枝词。
邓国琴点评
行香子,词牌名,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多变体。
此调特色:以四字句和三字句为主,间隔两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每段前半节奏缓和,后面结尾由一个领字领三个三字句,节奏又显得流畅明快,上下结尾三字句须词法结构相同,意义连贯,音律明快,语意又有回环之美,适合填写景抒情、轻松愉悦类题材。

一仰一俯,角度多变化:
"日影东移,鸿雁南飞。朱萸紫、黄菊芳菲。
一静一动,动静交错:
"层林尽染,落木余晖。""日影东移,鸿雁南飞。"
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同窗银发,重九天涯。登高处、珍惜时机。难忘峡谷,一柱香奇。"

几处对仗工整:
如“珍惜时机对难忘峡谷”;“日影东移对鸿雁南飞”;“同窗银发对银发重九天涯”显示作者对仗有工底。
设色鲜明,动态四溢:
如:“朱萸紫 黄菊芳菲。”突出了秋季具有的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特色。
动态描写“东移,南飞 醉中归 尽染,落木”登等词令作品画面飞扬起来。
上下处两个三叠句:如“看山中云,云中醉,醉中归” 和“妹娃歌,土家味,竹枝词。“都有层层递进,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妙处,连起来读着读着,音律给人以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的感觉!

此篇采用多角度取景,注入色香味几种元素,还运用动静和虚实结合去写秋景;语言表达清新自然,音律和谐自然上口,因几处领引字把握得当,使得全篇架构浑然天成,一气呵成,节奏流畅明快;最后诗人借登高望远,浮想联翩,很好地抒发感情,尽兴地表达了该作的中心主旨。



郝勤:男,五零后知青,高级会计师。现居湖北武汉,退休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散见《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九州诗词》等刊物及微刋。洪山诗苑编辑。

念奴娇·游黄河壶口瀑布
郝勤
长河流阔,绕黄原,胜览仙洲传说。白练氤氲,雷巨响,惊看平涛卷雪。怒马奔腾,激浪翻卷,怪石天光裂。壶口收束,巨龙咆叫不歇。
西望峰峻崖悬,有红歌顿递,激昂情热。看雁过蓝天远去,人字穿云排列。远客同欢,声潮振峽谷,滾珠飞越。百折千转,定归深海传捷。
邓国琴点评

黄河壶口瀑布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6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
诗词创作,谋篇布局尤为重要。元人杨载《诗法家数》就“律诗要法”提出的“起承转合”法则。这法则不仅对律诗,亦对绝句、词之谋篇布局起到了原则规范的启示作用。
下面我们赏析此作的谋篇布局。
上片起拍大手笔写实景:破题开门见山,展现出波澜壮阔,磅礴的气势。写作者慕名而来饱览黄河壮景,大河携沙裹石一路狂奔到壶口,景象实在神奇壮观。"长河流阔,绕黄原,胜览仙洲传说。"

承句写景但景外有景:承上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继续写黄河奔流到壶口处跌落时的状态(如龙、如虎,如怪石磞裂),绘其势、其声(如雷巨响)、其色(如雪如白练):"白练氤氲,雷巨响,惊看平涛卷雪。怒马奔腾,激浪翻卷,怪石天光裂。壶口收束,巨龙咆叫不歇。" 多处用双关语,并融入以物喻人之手法,描摹得形象、生动,具体,又蕴含深意。读者会问;究竟是咏物?还是咏人?比如表象象"巨龙"和"怒马",也是隐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意义;表象"激浪翻卷",也是隐象,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长期艰苦奋斗的意义;表象"怪石天光裂",也是隐象,象征英雄们作出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的意义。

下片转为写意,即造虚境。写诗人观黄河跌落壶口时,眺望西边突然出现幻觉,传来《黄河大合唱曲》"西望峰峻崖红,有歌雄势起,激昂情热";再又仰望天空,看到大雁呈人字形飞过。于是"远客同欢,声潮振峽谷,滾珠飞越。"紧扣主题:《游黄河壶口瀑布感怀》。此处想象力丰富,设置听觉意象和视觉意象来构建虚境,意在借景抒发感情,即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此处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留有余地让读者去产生联翩的浮想。

合拢处:尾句首尾呼应,"百折千转,归深海传捷。"诗人再收回思绪,总发感慨:黄河啊,你百转千回,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归于大海的怀抱。尾句嘎然而止,也含弦外有响,余音袅袅,耐人寻味。此作表象咏黄河壶口瀑布,其实隐象在吟诵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在五千多年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百折不饶,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经过长期的浴血斗争,努力创造,如今中国这条巨龙在腾飞,已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该律贵在谋篇布局符合元人杨载《诗法家数》所提出的法则。起承转合布局合理,层次清楚,思路清晰,"其音、意、句、调一气相生,整体气韵深厚,血脉贯通,构架浑然一体。"更贵在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用大手笔浓墨重彩描绘黄河壶口瀑布壮丽之景观,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景赞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故诗人在创作咏物诗时,既要写好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写好隐象。隐象,即借所咏之物的意象,隐喻另一种情感的潜在意象(或象外之象)才具有写咏物诗的真正意义。此作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