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星星的孩子”早回家
李佳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今年9月1日,团中央在北京举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协商座谈会,再次把“星星的孩子”呈现于人们的视野,并引发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强烈关注。
“星星的孩子”什么样?他们是严重孤独冷漠、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和刻板重复动作等特征突出的孩子。可能虽在眼前,他们却像一颗颗距离我们遥远的星星:不会说或不想说;不会看或不愿看;有痛苦感却又不会哭或哭不出。这种发育障碍疾病,就是有“两症”之说的抑郁症和自闭症。
“两症”之哀,多少伤痛故事
“30年恍如一场哑梦!”一家省级自媒体的摄影记者马锐,连连摇头、一脸苦相地告诉笔者,都是公务员的父母对他这个独生子期望值特别高。从上幼儿园起,他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必须拿第一!”结果,他连图画作业在内,也常常被气急败坏的父母撕掉,被拧着耳朵连踢带打是家常便饭。“开始挨打自然疼啊、哭啊,后来竟没疼感了。”说到此处,他出奇的冷静。他记得上小学后他就有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不管到什么地方,就感觉像是到了自己的卧室,翻箱倒柜找那些连自己也不知道要找的东西。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抑郁症、自闭症“两症”典型表现之一。为此,他被父母更加频繁地暴揍。“好在,没被打得‘纯傻’。”他难得一笑地摆弄着手里的相机说,因为不懂什么“高考压力”,他“意外”考上了一家专科学校,后来又考进这家自媒体。“我今年都30岁了,靠着吃药和志愿者贴心的关怀,才没有毁在‘两症’上。”他每当对人说起自己的经历,就用6个字来概括:冰冷,寂寥,茫然。

济南某小学6年级的江强也曾患过典型的“两症”。在他3年级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因为班主任没有兑现让他当班长的承诺,他瞬间就坠入由“自吹自擂、丢人现眼、自卑自弃”等组成的心理失衡旋涡中,天天生活在讨厌别人和被人讨厌的状态中,直至选择了自杀。“我也算是‘星星的孩子’吧?这2年多间我出了好几次‘事儿’,把家里人都吓坏了。”他咬了咬嘴唇抬起头来告诉我,他从小就饱受大人们的夸赞,养成了不能承受丁点儿挫折的心理。幸好在师生和家长即时甚至超前的关心关爱下,辅以规范的药物治疗,他现在能清醒地认知自我,理解生活和对待学习了。
“幸运上岸”,爱心成就奇迹
抑郁症和自闭症“交叉并发、相互渗透”已属社会共识。
2019年11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其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约15%的这个群体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群体中,自杀已成第二大死因。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3.5亿名,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人在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图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彩玲在为大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讲座。(马高峰 摄)
“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同时,因着青少年具有‘大脑可塑性’这一优势,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爱心,早发现早介入,就能破解难题、成就奇迹。”济南市槐荫区某小学教师陈玉珍接受笔者访谈时,提到了一个她经手的案例:父母离异使小桃姑娘2年级时就患上“两症”,外在表现是喜怒无常、口无遮拦并专跟老师“作对”。陈老师专管小桃这个“随班就读”生后,运用积累的心理学理论,先与小桃做“干姊妹”,打破彼此之间的情感壁垒;再与抚养小桃的她的妈妈结成“攻关团队”,点对点消弭烙在小桃内心深处的情感伤疤,终使她打开心结“幸运上岸”,神清气爽地步入健康成长之路。
跟小桃一样“幸运上岸”的,是刚在肥城市某校高一年级就读的刘豆豆。豆豆的爸爸是电力建设职工,常年累月在省外甚至国外施工。豆豆的妈妈身为公司白领,工作很累、家务冗杂,特别要强而又感情脆弱,致使她在年仅40岁那年就罹患重度“两症”,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彼时在读初一的豆豆本来品学兼优,却在这突然降临的变故打击下,一夜之间“全变了”:他整日沉默寡言,痴迷网游。谁要跟他提上学、看书这四个字,他会立马暴跳如雷,过后则倒头大睡一天、两天甚至更长时间。豆豆发生这一变化后,除了电建公司把他的爸爸调回到他身边工作外,他所在学校的师生和电建公司爱心职工联合成立的志愿者队伍,24小时无缝对接他的衣食住行,千方百计驱散他心头的阴霾,并终于催开了他久违的笑容。“耽误太长时间了。我要上学去。”豆豆脱口说出的这句话,使现场的老师同学和叔叔阿姨们,都情不自禁流下了快乐的泪水。
万众一心,健康中国基石
“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在今年9月1日团中央组织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普遍的呼声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增大,呈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亟需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玉村则表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是成年人心理不健康传递的效应,要阻断不健康心理传递的链条,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缺一不可。
“全球有数量巨大的少年儿童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半数左右的心理问题出现在14岁以前。”世界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如是说。
失怙失恃、家庭破裂、环境突变或基因传递等多种原因,使得“星星的孩子”们心无所栖、魂无所依。他们渴盼着回归一个让心灵熨帖的温馨的“家”。
“基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健康中国’战略,既是一个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更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长远目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心理咨询师张峰接受笔者访谈时说,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在,其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基石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社会各界虽然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但多呈“游牧”情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有功利特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图为本文作者(左二)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心理咨询师张峰(左一)访谈后合影留念。(洪图 摄)
毫无置疑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石,关乎培养青少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这一重大课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呼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构建“政、家、校、社、医”协同发力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应加大专业投入保障,畅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渠道,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筛查机制,精准实施心理预防与干预策略,及时发现、专业介入、有效应对。是啊,关注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确系关乎民族未来的“天”字号工程,非万众一心之力不可坚行,非恒心坚韧坚持不可善终。为将来计,为希望计,我们都没有理由不奋起作为,用真善美、诚挚的爱心和基于共同使命的奉献与付出,共筑一个家,欢迎“星星的孩子”早回家;要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到,有圣火一样的“承诺”在脚下燃烧,有马达一样的“责任”在内心跳动,有灯塔一样的“希望”在前方领航。
(作者单位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