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一)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哪吒太子“衣甲在身,不能为礼”影射“太子(万历皇帝)”向“太子太师”李春芳行礼,与哪吒捉“反下天宫”的孙悟空“被打”相反衬,影射“天地君亲师”之“(帝)师”与“天”“齐”,且万历皇帝是“尊(帝)师”之“明君”,必能“福(佛)善中华”
——“官封弼马”与“齐天大圣”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首辅”,又是“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哪吒从打不过孙悟空,到能够降服“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的”牛魔王,与哪吒“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呼应,预言万历皇帝是“真龙天子”能“势镇汪洋”,也必能“镇靖四方”
礼尊“帝师”,复兴中华。
“释厄”大明,绵延国祚。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有大主旨、大思想、大技法,百年之间“蒙蔽”了后世许多专家学者。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见《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 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 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行者近前接了扇,同大众共驾祥云,径回东路。
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哪吒太子“衣甲在身,不能为礼”影射“太子(万历皇帝)”向“太子太师”李春芳行礼,与哪吒捉“反下天宫”的孙悟空“被打”相反衬,影射“天地君亲师”之“(帝)师”与“天”“齐”,且万历皇帝是“尊(帝)师”之“明君”,必能“福(佛)善中华”。“官封弼马”与“齐天大圣”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首辅”,又是“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哪吒从打不过孙悟空,到能够降服“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的”牛魔王,与哪吒“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呼应,预言万历皇帝是“真龙天子”能“势镇汪洋”,也必能“镇靖四方”。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凤凰”“转世”人间。《西游记》第四回“哪吒太子”“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云彩凤仙”,与《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麒麟独卧”相呼应,影射万历皇帝是“宫女太后”李彩凤所生的“真龙天子”。(参见前第72篇)
《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凤凰”“转世”人间。
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后世有传名彩凤,她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妃嫔。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仁圣皇太后”)一同谒山陵。万历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万历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时朝代一般人是不知道其名字的。李春芳是明穆宗朝的首辅大臣,对宫廷皇后贵妃的名字必然清晰知晓。李春芳万历十二年去世。去世之前,“李彩凤”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实则是国家权力的幕后操控者之一。故《西游记》中“彩凤双鸣”有影射李太后(李彩凤)与陈太后是执掌大明国的两位贤惠“女主”,且其“上世”都是在“仙都”茅山修炼的“仙凤凰”,即是凤凰所“转世”人间。
《西游记》第四回“哪吒太子”“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云彩凤仙”,与《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麒麟独卧”相呼应,影射万历皇帝是“宫女太后”李彩凤所生。
《西游记》第一回“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中的“彩凤”与“麒麟”配对出现,同时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生了“万历皇帝”这个“麒麟子”。(见前第61篇)
《西游记》第四回中的“麒麟子”“哪吒太子”影射万历皇帝的“前世”,“彩凤仙”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的“前世”。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中正面宣扬“宫女太后”“李彩凤”和万历皇帝是“凤”生“麒麟子”之关系,都是“仙都”茅山的“仙凤”“仙龙”“转世”人间。明朝后期,小说仍然属于“不入流”,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官方出面来出版小说《西游记》,可见推崇和重视之程度。而小说《西游记》中有美化“万历皇帝”与“李彩凤太后”为“麒麟”与“凤”从“仙都”茅山转世人间,故官版《西游记》必然是朝廷政治宣传之需要。(见前第47篇)
《西游记》第九回“双双映彩”“烟笼凤阙”与第一回“彩凤双鸣”、第五十四回“双凤生祥”相呼应,暗喻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
《西游记》此处以唐喻明,以西梁国“妇女之邦”影射大明朝万历初年“双凤生祥”,即陈皇后和李贵妃(“两凤”)一同秉政。此处“六龙喷彩,双凤生祥”词赋即藏有“彩”“凤”二字,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六龙喷彩,双凤生祥”重复出现,有加强重复和强调提醒“此处有(李)彩凤”之意。这是和《西游记》中反复出现李春芳的姓名字号等是如出一辙的。
“女儿国”国王影射女皇武则天和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讽喻大明两宫皇太后和睦相处、不可僭越皇位、不可多情。
明穆宗驾崩之后,陈皇后和李贵妃一同摄政(“双凤”),迅速掌控皇权,安定天下人心,稳定国家政局,有女皇武则天之治国铁腕。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主少国疑,两宫太后幕后稳定国家大局。
“女儿国”之女王和《西游记》第一回“彩凤双鸣”之“彩凤”前后暗中关联,女王有“彩凤”身影,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双鸣”讽喻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当与陈皇后“共鸣”,共同秉政。
何以断定《西游记》中的女王就是影射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呢?
“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可证。
《西游记》五十四回“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一句重复出现两次,有“刻意强调”之意味。即“金屏”影射“凤”字,“彩艳”藏一个“彩”字,故此句藏有“彩凤”之名。且“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完整一句影射有“李彩凤绽开金屏光艳大明”之意。
“女王闪凤目”可证。
“女王闪凤目”之“凤目”影射女王就是“(李)彩凤”。
“占凤乘鸾”“鬟堆金凤丝”“斜红绡飘彩艳”藏有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身影。
即“占凤乘鸾”“鬟堆金凤丝”“斜红绡飘彩艳”中藏有“(李)彩凤”的“彩”“凤”之身影,这与《西游记》中藏李春芳、李秀、茅盈等名字是如出一辙的。(见前第45篇)
其二,美猴王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参见前第50篇)
1.《西游记》第一回标题中的“灵根”二字,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根”在“花果山”,即李春芳的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此“仙乡”。
“根”字与第一回正文中的“花果山”相呼应。因为有“根”,才能自然引出后面的开“花”和结“(正)果”。李春芳原名李果,《西游记》中的花果山除了影射李春芳的祖籍祖贯所在地句容茅山之外,“花果山”中的“花”字影射李春芳姓名中的“芳”字,“果”字影射李春芳的原名李果。
《西游记》开篇点明石猴是“灵根”所“育孕”,因花果山山顶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后来考中状元官居首辅是因为从“根”上受到句容茅山的仙真气息和华阳洞的日月精华熏陶所致。
3.为了表明美猴王就是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在《西游记》第一回又留下一些暗记:
如《藏(春)芳诗》: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此诗中藏有一个“芳”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美猴王:见《西游记》第一回。
[2]今日芳名显:如今我李春芳考中状元官居首辅,父、祖、曾三代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空前绝后,名声早已是显赫天下了。芳:李春芳,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野花得润有余芳”中“芳”字相呼应。《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
[3]时来大运通:时来运转官运亨通。暗指李春芳位极人臣,担任首辅。
[4]有缘居此地:和句曲仙山有缘,所以选择居住此地。李春芳致仕后,长期活动于句容茅山华阳洞附近,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有“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既就陶公弘景故趾(址)建玉皇阁,为焚修之所。阁东北五里许,良常仙境在焉。时引故乡父老往来话旧其中,每至则胡公玉岩与其侄铜冈、碧溪辈款洽尽欢。万历己卯春,复步自华阳入良常,因登胡氏之堂。而胡之诸宗适修世系,余索阅之。”此地:指句曲茅山。
[5]天遣入仙宫: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天:天子,皇帝。
又如《藏春(芳)诗》: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此首藏头诗藏有一个“春”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4]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藏(春)芳诗》与《藏春(芳)诗》合起来看,即为“藏(李)春芳诗”。
4.《西游记》前后藏有“美猴王”孙悟空就是李春芳的信息密码
“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这首词的词牌名中藏有一个“芳”字。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华阳洞天主人在此诗中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从《西游记》中的“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等中找出贯穿全书的源流,到那时天下人即会豁然开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此首诗暗示了李春芳因谗解绶,隐居仙乡茅山,其实早已是不屑与人在朝堂争名夺利了,一品首辅早已知足,并无奢望,“觅个长生不老(仙乡)之地”,(校定《西游记》)好不快乐!
《西游记》前后呼应之处较多,李春芳不仅出生在句容茅山,而且致仕以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复”字强调了李春芳晚年再回仙乡句容茅山,此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与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相吻合。“啸聚在洞天福地”做什么呢?当然就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了!
其三,“官封弼马”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首辅”。(参见前第26篇)
“官封”影射官家(皇帝)亲自任命,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三载:“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礼部左侍郎缺,请推补。得旨,不必会推,严讷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据此,李春芳是被皇帝钦点正式成为朝廷大员。
“弼”有“辅”之意。《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左称辅,右称弼)。”《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大明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丙子句容李氏家谱序》:“文定辅弼世穆两朝相业。”《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上切责桢等轻率妄言,排谤辅臣……上报曰:卿辅弼元臣,忠诚体国,朕所眷倚。”故“弼”字影射李春芳是辅弼大臣,官至首辅。
李春芳嘉靖四十年之后是如何一步步升迁直至首辅大臣的呢?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载:“嘉靖四十一年正月丙戌朔。”“改礼部左侍郎李春芳为吏部左侍郎。”“春芳份支从二品俸。”《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四载:“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李春芳行礼。”《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五载: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敕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春芳兼武英殿大学士,在内阁同元辅阶办事。《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载:隆庆元年正月辛未,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少保。《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六载:隆庆二年正月辛亥朔,李春芳加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食正一品俸。《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载:隆庆五年三月壬戌朔,以廷试天下贡士,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充读卷官。”
李春芳生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故“官封弼马”中的“弼马”二字影射属相为马的首辅大臣李春芳,而不是其它同姓同名的李春芳(《明实录》中另有和李春芳同姓同名者数人)。李春芳诗歌中也曾暗示过自己属马,《题句容藏院方丈壁别方月亭上人》诗中有“匹马长安忆远公”一句,其中“马”字一语双关,也兼指李春芳属相之“马”。
《西游记》第一回中曾特意两次写到马,都有暗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属马之意。如第一回“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一句,猴子种类很多,此处单单列举到“马猴”就戛然而止。“马猴”就是短尾猴,大于普通的猕猴。此处就是为了强调一个“马”字,即美猴王既是“猿”,又是“猴”,也是“(属)马”。又如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一诗,“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一句与《西游记》五十八回“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一句相呼应,即“思骏马”与“思宝马”相类似,一语双关,皆藏有李春芳属马之用意。
其四,“齐天大圣”影射“天地君亲师”之“(帝)师”与“天”“齐”,即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太子”太师,是“帝师”。
“齐天大圣”在人间究竟是多大的官呢?百年之间蒙蔽了无数专家学者。
“麒麟子”哪吒是“三太子”影射“万历皇帝”是“三太子”,“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云彩凤仙”,影射“万历皇帝”是“宫女太后”李彩凤所生的“真龙之子”。
那么,“麒麟子”“万历皇帝”的“帝师”是谁呢?
其实,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即“天地君亲师”之“(帝)师”当与“天”“齐”。
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则“齐天大圣”就是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
“句容状元”李春芳何时成为“齐天大圣”(太子太师)的呢?
李春芳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状元,之后平步青云,洪福齐天,升迁赏赐不辍,从历年敕书诰命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隆庆二年四月五日,李春芳已经成为“太子太师”。明穆宗于隆庆六年去世后,“(小)太子”“十岁”即位成为“(万历)皇帝”,则李春芳就是“帝师”,就是“响当当的”与“天”“齐”的“帝师”。
孙悟空“官封弼马”“弼马温”“齐天大圣”的称号口气很大很狂妄,其实均与“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之“首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师”等称号相关,而与吴承恩则完全“无关”。
其五,“齐天大圣”“反下天宫”与“变松树”“必然(遭人)加害”暗合,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师”(“帝师”)遭人“诬陷”。
《西游记》第二回,菩提祖师告诫孙悟空不该“变松树”: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因为“变松树”会遭人“加害”。
《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变之“松”,因为“世居水帘洞”,世代是清廉之家(参见前第33篇),且寓意李春芳“长者”之身份,即“松树”和李春芳藏名诗“古来长者留遗迹”之“长者”是相呼应的。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所变之“松”有描写: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此“松”“凌云直上”“经霜耐雪”寓意孙悟空(影射李春芳)“高尚廉洁”之品质,即“长者”之身份。《李氏家谱》均记载李春芳和其父李镗及其曾祖李秀均是“长者”。李氏忠厚传家亦可见一斑。
菩提祖师告诫孙悟空“变松树”一定会遭人嫉恨“加害”,影射“清廉”“正直”的大明首辅李春芳遭言官诬陷。大明首辅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凌云直上”“正直”“清廉”之气势可谓跃然纸上。
其六,“麒麟子”哪吒是“三太子”,影射万历皇帝曾经是“三太子”。哪吒三太子“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影射中华神州“继任者”具有剿灭“倭寇”的基因。(参见前第71篇)
大明万历皇帝也是“三太子”。
据《明实录》五百九十六卷: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子也。母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以嘉靖癸亥八月十七日酉时生上。先是,穆宗皇帝长、次皇子皆殇。而弟景王之国亦未几薨逝。
“穆宗皇帝长、次皇子皆殇”,故万历皇帝就是“三太子”。而李春芳是“太子太师”,肩负教育太子之责。
万历皇帝幼年登基,主少国疑。“太子太师”李春芳个人意志如何转变为国家意志?
纵观一部《西游记》,其中藏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仁善天下”“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之大道”“清廉政治”“斗杀奸佞不法”“势镇汪洋”“巩固北疆”等治国理政之大方略。
“麒麟子”能不能“势镇汪洋”呢?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有“三太子”哪吒相关之记载: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
“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影射哪吒“三太子”是中华“真龙天子”,“天生”就有“势镇汪洋”的本领。“东洋倭寇”在嘉靖朝后期剿灭殆尽,“倭寇”只要“兴风作浪”,最终结局只有被“捉住”“抽筋”的命运,故中华神州“继任者”“天生”就具有剿灭“倭寇”的基因。
“势镇汪洋”同时预言华夏子孙要世代提防“东洋”“倭寇”再犯我“中华神州”。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是有“超越时空”“远见卓识”之大格局的,即为中华谋千秋万载之“太平盛世”。从明朝“倭寇”到近代“日寇”之绵绵不绝“荼毒”中华来看,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之“势镇汪洋”似犹在耳际。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优秀民族,和平仁善。《西游记》开篇“势镇汪洋”隐蔽的观点极深,蒙蔽了后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李春芳对“倭寇”是恨之入骨的(李春芳《句容筑城记》有:“倭寇扰吴越,狙诈百出”),当为中华后继者之“告诫”,即中华神州“四海之内皆兄弟”,但“世世代代”对“倭寇”却不得不防,要“斗”而“胜”之。
“势镇汪洋”影射剿灭倭寇确保东洋太平和南海太平,“水帘洞”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两界山”影射复兴中华和固守汉唐祖地,“杀混世魔王”影射李春芳不畏强暴铲除贪赃奸恶和防范北方,美猴王变“松”树影射李春芳遭受“诬陷”仍然坚贞不屈,故李春芳后世子孙对《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应该是“讳莫如深”的,既是李氏家族“低调”“淡泊名利”之体现,也是李氏家族“自我保护”之需要,后世“知音”一旦揭开《西游记》隐藏之“秘密”,或许“轮回”“五百年”后的李氏后人犹会遭人“嫉妒”和“忌恨”。
句容市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闻<句曲诗综>付梓有感》诗,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张云帆委员书赠。
其七,“小太子”哪吒“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隐射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之时,万历皇帝只有八九岁,为长成之后的哪吒能够砍杀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的牛魔王作铺垫。(参见前第71篇)
“官封弼马”和“弼马温”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大臣,且李春芳又是性格“温(和)”的辅弼大臣。
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这样,孙悟空(李春芳)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反”,要辞职不干呢?真的是“嫌官小”吗?
其实,此中藏有《西游记》之惊天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故《西游记》开篇,李春芳就说自己“祖居”“水帘洞”,世代是清白之人,自己是“官封弼马”,是“清廉宰相”。
故《西游记》第八十二回“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再次影射李春芳祖上世代居句容茅山,世代是“清白”家族,且皇帝“天赐”李春芳“清廉”之称号。
隆庆五年五月,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见《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 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
孙悟空“反下天宫”,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五辞首辅。孙悟空“反下天宫”之时,哪吒太子正是“总角”年龄。“总角”,即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
据《明实录》五百九十六卷: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母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以嘉靖癸亥八月十七日酉时生上。
明神宗生于“嘉靖癸亥八月十七日酉时”,李春芳致仕于隆庆五年五月。致仕之时,明神宗正好是八九岁“总角”年龄。故《西游记》第四回称哪吒“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
其八,《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哪吒太子“衣甲在身,不能为礼”影射“太子(万历皇帝)”向“太子太师”李春芳行礼,影射万历小皇帝“冲龄独断”“知书达理”“尊师重道”。
万历皇帝“冲龄独断”“知书达理”“尊师重道”见《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一载:
“上英明天纵而更敦大优容,动必中节,方十岁,时穆宗恭妃遣人持金壶闯出集门遗其家,为门者所奏,诏令以百金授妃,曰:‘即家贫以此给赐,先帝赐器不可出也。’文华殿角门柱础忽有‘天下太平’字迹,拭之不灭,辅臣以为瑞,请上临观,上见之不怿,曰:‘此伪也!’从来天书之伪善惑人主而上以冲龄独断,其非诚千古帝王所不及!迨长而天表严重,广颡丰颔,龙行虎视,目光四射,指顾生威,而圣度益渊穆,廷臣触讳者辄含茹不为动,喜作楷书,盈幅斗字,濡毫立就,自饶古法。今文华殿屏十二字,上初临御时所书也。讲幄大臣必随职事特赐 手书以示交儆,晚年更精行草唐宋好文之主方斯蔑矣!天性至孝,居大行丧哀毁备至,事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多不匮孝思。方冲年讲学语辅臣禁中花发侍慈圣母后宴甚欢,辅臣偶言至仁圣,上即起还宫,肃驾往迎。”
又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载:
“万历十年六月丁亥朔。庚子,遣司礼监太监魏朝诣元辅居正第视疾,赐银八宝四十两,食物有差,仍降乎敕谕曰:‘朕自冲龄登极,赖先生启沃佐理,心无不尽,迄今十载,海内昇平,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 先帝顾命,朕方切永赖,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朕知先生竭力国事,致此劳瘁,然不妨在京调理,阁务且总大纲令次辅等办理,先生其专精神省思虑自然康复,庶慰朕朝夕惓惓至意!’”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其九,“齐天大圣”“反下天宫”时被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捉拿,而今哪吒太子向孙悟空行礼,影射万历皇帝长成之后已经“洞悉”“清廉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实质是被言官诬陷而“含冤归去”(“反下天宫”)。
“反下天宫”影射李春芳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明穆宗请辞首辅。(见前第10篇)
李春芳是大明首辅,为什么要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请辞呢?
据《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首辅李春芳,说李春芳以“父母亲老了没有人服侍”为理由要辞官回去赡养父母,辞职报告打了两次就停止了,辞职报告就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骗得皇帝不该赏赐的恩赐,就是为了给李春芳的弟弟调动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亲在家生活也不检点。这些责任,李春芳要承担不能推辞。
李春芳随即上疏穆宗皇帝进行了反驳:“臣自隆庆二年以来乞休数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复再疏乞骸骨,皇上亲洒宸翰,鉴臣忠实,臣用是感激捐躯,不敢再渎,乃请改弟职,送母南归,若责臣以知止知足之义,臣复何辞,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诋及臣父,夫皇上许臣以忠实,而桢等诋臣为欺诈,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辩!”
李春芳反驳的理由是:我辞职报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没有批准我辞职回家,今年二月因为“衄疾”再次打了辞职报告,皇帝亲自批示说我忠诚老实,不准再辞职,要我继续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动,认认真真工作来报答皇上,请求皇帝调动我弟弟李齐芳到南京任职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亲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离很近,只是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顾服侍我母亲而已。如果言官王桢弹劾我李春芳贪婪不知满足,我没有二话可说。但是说我李春芳因为不能坚决辞职而去诋毁我的老父亲,这样诬陷怎么行?皇帝说我忠诚老实,言官王桢诋毁我,说我李春芳欺诈不老实,谁对谁错,谁真谁假,请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争辩这件事。
紧接着,李春芳就“勇退”了,坚决辞职,“第念臣惟知君命之当遵而不知人心之难测,惟知亲意之当顺而不知物议之随腾,自蹈机阱,其谁敢尤,伏望鉴臣孤踪危悃,即日放归田里,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丙寅(五月初五),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辛未(五月初十)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戊寅(五月十七),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因此,《西游记》中孙悟空“反下天宫”,其实就是影射李春芳自己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明穆宗请辞首辅。
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茅山洪文吟》诗。
原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宜早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录旧作以应李洪文先生<句曲诗综>之属》诗。
其十,火焰山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形成,和孙悟空被压“两界山”呼应,影射“火焰山”“两界山”皆是“汉唐祖地”不可丢。
《西游记》第十三回“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山脉为汉唐祖地,“鞑靼”指“波斯”,影射大唐与“波斯”接壤,“两界山”与“昆仑山”呼应,影射新疆西藏等地为中华“祖宗之地”(参见前第55篇)
孙悟空被压在“两界山”下。那么这个所谓的“两界山”究竟指什么山呢?大唐帝国的西部疆界在哪里呢?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借《西游记》来告诉世人大唐的西部疆界是“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即告诫世人祖宗之地不可丢。
“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即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故事,发生在唐朝贞观十三年之后。《西游记》第十回有暗示:
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十王从头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
《西游记》第十三回也有暗示: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也有补充:
行者昂然而答道:“我师父乃唐王御弟,号曰三藏。因唐王驾下有一丞相,姓魏名徵,奉天条梦斩泾河老龙。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复得回生之后,大开水陆道场,普度冤魂孽鬼。因我师父敷演经文,广运慈悲,忽得南海观世音菩萨指教来西。我师父大发弘愿,情欣意美,报国尽忠,蒙唐王赐与文牒。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离了东土,前至两界山,收了我做大徒弟,姓孙,名悟空行者;又到乌斯国界高家庄,收了二徒弟,姓猪,名悟能八戒;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净和尚;前日在敕建宝林寺,又新收个挑担的行童道人。”
据此,《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起始的时间点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
那么贞观十三年前后大唐帝国在西部边疆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呢?
据《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癸巳,武德殿北院火。 二月己亥,幸温汤。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轻骑远遁。丙午,至自温汤。甲寅,大赦,赐酺五日。民部尚书戴胄以本官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御史大夫、西河郡公温彦博为中书令。 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甲申,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薨。甲午,以俘颉利告于太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十四年…… 三月戊午,置宁朔大使,以护突厥…… 八月庚午,新作襄城宫。癸巳,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 九月癸卯,曲赦西州大辟罪。乙卯,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十二月丁酉,交河道旋师。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执高昌王麴智盛,献捷于观德殿,行饮至之礼,赐酺三日。乙卯,高丽世子相权来朝。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辛巳,幸洛阳宫。
据此,《西游记》贞观十三年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段。其中“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一句,写的正是当时大唐帝国贞观十三年的大致情况。到贞观十四年九月,安西都护府开始建立。则“两界山”东为大唐所有,西为突厥所有。
之后,西突厥又臣服大唐。
据《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二十二年。十一月戊戌,眉、邛、雅三州獠反,右卫将军梁建方讨平之。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率其部内属。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以奚部置饶乐都督。 十二月乙卯,增置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各二员,大理寺置平事十员。 闰月丁丑朔,昆山道总管阿史那社尔降处密、处月,破龟兹大拨等五十城,虏数万口,执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以归,龟兹平,西域震骇。副将薛万彻胁于阗王伏阇信入朝。癸未,新罗王遣其相伊赞千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来朝。 是岁,新罗女王金善德死,遣册立其妹真德为新罗王。
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俘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献于社庙。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丁亥,西突厥肆叶护可汗遣使来朝。 三月丙辰,置酆州都督府。自去冬不雨,至于此月己未乃雨。辛酉,大赦。丁卯,敕皇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 四月己亥,幸翠微宫。 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秘不发丧。庚午,遣旧将统飞骑劲兵从皇太子先还京,发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于道及安化门,翼从乃入;大行御马舆,从官侍御如常。壬申,发丧。
据此,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两界山”东西地区皆属大唐“安西都护府”所有。则“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即当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属大唐“安西都护府”所有。
安西都护府之西为“波斯”,与大唐接壤,故《西游记》中“鞑靼”即指“波斯”,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贺鲁已灭,裂其地为州县,以处诸部。木昆部为匐延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为嗢鹿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为絜山都督府,胡禄屋阙部为盐泊都督府,摄舍提暾部为双河都督府,鼠尼施处半部为鹰娑都督府,又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以统之。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
李春芳是“太子太师”,而“太子”十岁已经登基为万历皇帝。大明国家疆域辽阔,如何把四方疆域说清楚,让小皇帝弄懂,故《西游记》多次点明“大唐”和“鞑靼”之间有“两界山”,且孙悟空就被压在此山之下。激励万历这位“小皇帝”要不忘祖宗江山,将来长大之后一定要龙兴中华。
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大唐”和“鞑靼”之间有“两界山”,讽喻“西域”地区自古为汉唐祖地。
见《西游记》十四回:
此处“大唐王”即指“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其“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即影射唐太宗臣服西突厥之故事,使“两界山”东西地区再次回归“中华神州”。又“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影射“五行山”本就属于汉朝疆域。故“五行山”影射汉朝西域地区。而“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龙兴中华,将“两界山”东西地区尽皆重新收归华夏所有,故称其为“大唐王”,影射其被西部和北部“诸蕃”拥戴为“天可汗”。
2019年1月2日《京江晚报》·李金坤教授《中学语文教师编著<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
其十一,哪吒从打不过孙悟空,到能够降服“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的”牛魔王,与哪吒“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呼应,预言万历皇帝是“真龙天子”既能“势镇汪洋”,也必能“镇靖四方”。(参见前第32篇)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第一回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其“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一句有“‘镇岳’茅山‘势镇’东洋,留都南京安宁四海”之意,其中暗藏有“太平宰相”李春芳的“灭倭寇”“重海权”“宽海禁”之治国方略,即预言东洋倭寇势必被镇压剿灭殆尽、四海终将恢复安宁太平。
为什么说有此预言呢?
1.《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描写的“花果山”正是指“仙都福地”句容茅山。
2.句容茅山是上古时代重要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唐朝又有皇帝“镇岳”之敕。
句容茅山是上古时代重要政治活动中心之一,《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茅山)可证:“禹巡天下,登茅山以朝群臣,曰会稽。其山逶迤磅礴,同出而异名者,曰良常、秦望、海江、仙韭之属,凡二十有六,实一山也。(《吴越春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写的就是唐朝的故事,而唐朝皇帝对句容茅山格外重视。“唐玄宗降敕称为岳,乃昇润之镇山也。山顶有埋金处。又有丹砂镇此山,山泉皆赤色,饮之延年,幽奇瑰伟,绝异群山。许迈以为潜通五岳,允为江南之镇。梁陶宏景隐居于此。(《江南通志》)”
《西游记》手法灵活,纵横古今。李春芳所处大明朝代之际,句容茅山属于江宁府管辖。而唐僧取经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此时的句容茅山一度属于镇江管辖。《乾隆句容县志》(卷一·舆地志·沿革)引用《唐书·志》载:“唐武德二年,以句容、延陵二州县置茅州。七年,废,隶蒋州。九年,因延陵属茅山地,并隶润州。会昌四年,升为望县。乾元元年,属昇州。上元二年,州废,隶润州。光启三年,复置昇州,县隶焉。”
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一书中对《唐书》之处补充注释有:
“唐武德二年:据《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江南道载:‘武德四年,于(句容)县置茅州。’”
“九年:据《嘉定镇江志》卷首载:‘统县五:丹徒、曲阿、延陵、句容、白下。武德九年。’”
“会昌四年:据《景定建康志》卷十二,为‘会昌四年十一月’。”
“乾元元年,属昇州:据《嘉定镇江志》卷首载:‘割江宁、句容置昇州。统县四。至德二载。’”
“上元二年,州废,隶润州:据《嘉定镇江志》卷首载:‘废昇州,江宁、句容县来属。宝应元年。’”
“昇州:《景定建康志》卷十二载:‘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昇州。’”
因为句容茅山是“昇润之镇山”,而茅山在上古时代又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影射句容茅山是上古时代人类江河文明之前的海洋文明发祥孕育之中心),其镇东洋大海(倭寇)是必然。
3.“东海之处”从上古至今即为我中华“神州”所世有。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中“东海之处”即指古代句曲山以东之海皆为我中华神州世代所固有。﹝梁﹞陶弘景撰《葛仙翁碑》可证:“东视则连峰入海,南眺则重嶂切云。西临江浒,北接驹骊。”《乾隆句容县志》三卷:“秦望山:在良常洞东。始皇帝驻此望邱埠。故名。”该词赋中“银山”即影射位于江海之中的镇江金山;“百川会处”影射古代的长江入海口曾在镇江一带;“万劫无移”影射长江在镇江入海千万年都没有变化(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入海口常随之变化);而“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之镇山”,“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见《句曲诗综》255页-256页“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条注释)。“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一句,从疆域属性上阐明东洋东海皆归属为我中华神州,世代皆要有效管理。
4.《西游记》开篇大格局“至仁”“至善”与“至忠”“至勇”“至孝”相呼应。
《西游记》中也有李春芳治国方略,其第一回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中“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一句藏有李春芳“至仁”“至善”之明线,而《西游记》第一回开篇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首句“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中藏有“至忠”“至勇”(“太平宰相”李春芳精忠报国,致仕犹不忘国政,仍为国事操劳谋万世“太平”)之暗线,之后的樵夫养母也藏有李春芳“至孝”之暗线。明线为表,暗线为里,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仁善忠孝(义)勇”和“儒释道”同修并举“大道”之大格局的体现。
5.“天下系以为重轻”之“国事”就是宰相“家事”。
大明首辅李春芳致仕之际,隆庆帝颁赐诏书中有“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一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既然著述(校定)《西游记》,那么书里面“天下系以为重轻”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在《西游记》开篇的“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一句中即予体现。
《西游记》前部分(第一、七、九回)中多次谈论宰相,有影射大明首辅李春芳“因谗解绶”隐居句容茅山“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意。自古“宰相肚里能撑船”,故宰相李春芳犹能“天下系以为重轻”,故“家事”之外的“国事”“天下事”自然不敢忘。明朝嘉靖一朝倭寇最为猖獗,虽大体剿灭,但国家元气大伤。隆庆(《明实录》称“太平皇帝”)一朝大体“太平”。隆庆之末,万历前期,此时倭寇“死灰复燃”又有零星出现,故“太平宰相”李春芳开篇即点明“倭寇”务必剿灭殆尽,四海升平国家方能繁荣昌盛(《明穆宗实录》“隆庆三年五月”“宽海禁”)。
今流行版《西游记》(万历二十年梓行)面世之前,东洋倭寇已于嘉靖朝后期被戚继光等名将消灭殆尽,隆庆后期和万历前期的倭寇虽又见零星火苗,李春芳在人生之晚年预言“倭寇”终将被扑灭,国家终将四海升平。
明朝倭寇是近代日寇之先驱,明朝倭寇主要侵扰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至江浙闽及广东沿海一带,近代日寇变本加厉残虐疯狂从沿海侵入腹地,并从东亚侵入东南亚和南亚等地,烧杀抢奸灭绝人性,李春芳《西游记》中“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即为中华警世吹哨,其“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之赞当受之无愧!
6.“太平宰相”李春芳对“倭寇”伎俩了如指掌、深恶痛绝,其忠君爱国,爱民如子,决胜千里(斗战胜佛),“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
李春芳对“倭寇”是深恶痛绝的,从其《筑句容城记》之“倭寇”可见一斑:
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欧红卫同志邀请我繁体改简、标点并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倭寇”一词下面注释有:“倭寇:《明史》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载:‘明年(即嘉靖二十六年)七月,倭寇起。’”
其十二,牛魔王和罗刹仙“戴罪立功”,用“芭蕉扇”灭火焰山之“火”而“造福”神州大地,影射“宽仁”处理“革新立功”之人,是为大明“释厄”之举。
“牛魔王”“罗刹仙”之“革新立功”是《西游记》“释厄”讽喻对象之一。
《西游记》开篇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宇宙还是一团混沌之时,天地还是处于乱相之中,在这片渺茫之中人类还没有开始出现;自从盘古大神打破鸿蒙宇宙并开天辟地之后,清者(天)和浊者(地)才开始分析辨别出来;大地承载万物群生,都景仰“至仁”之大道,只有从大明朝伊始,万物群生才真正践行“善道”之守则;造物上帝,功德千秋,功在大明社稷,想要知道大明国千秋万代能够永享国祚之奥秘,就必须读《西游释厄传》。
读了《西游释厄传》,了解古今国家盛衰之故事,然后知防微杜渐,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用“牛魔王”“罗刹仙”之“革新立功”故事,影射“宽仁”处理“革新立功”之人,是为大明“释厄”之举。
据此,《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哪吒太子“衣甲在身,不能为礼”影射“太子(万历皇帝)”向“太子太师”李春芳行礼,与哪吒捉“反下天宫”的孙悟空“被打”相反衬,影射“天地君亲师”之“(帝)师”与“天”“齐”,且万历皇帝是“尊(帝)师”之“明君”,必能“福(佛)善中华”。“官封弼马”与“齐天大圣”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首辅”,又是“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哪吒从打不过孙悟空,到能够降服“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的”牛魔王,与哪吒“三朝下海”“捉住蛟龙要抽筋”呼应,预言万历皇帝是“真龙天子”能“势镇汪洋”,也必能“镇靖四方”。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