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雪梅
应该确切说,是国庆前好几天可了。心里一直很难过,总感觉到左边肋骨在疼痛,时疼时歇,时隐时现,时不时地还要用手捂着。
记得从我小时候,只要我说肚子疼,妈妈就快速把双手搓热,放我肚子上婆娑,好像妈妈的婆娑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不一会儿就不疼了。我就想着,这肋骨疼,是不是骨肉相连,是不是我想妈妈了。又突然回想起我不久做的梦,梦到妈妈的样子,她挺开心,挺好的,也是和以往梦中一样,在对我微微笑,梦里也和以往一样,她的穿着很新颖时尚。是不是国庆快到了,妈妈来梦里看我了……
从中秋节开始,把妈妈的照片拿出来,让她陪着我,照片下方还放有她喜欢吃的零食水果。想着国庆到了,再继续备好另外的水果:猕猴桃、苹果、小金桔、香蕉等。我知道一句很应景的话:每逢佳节倍思亲。
记得好几个朋友都说,我只要提起妈妈,好像话题就不得完一样,妈妈好的不好的开心的还是其他的,就朋友说,我全部都能高高兴兴地在说着。可是节日到了,我更不能到处逢人说汉斯,总不能到处逢人说想妈妈。
据说,文字是有治愈功能的,我就想写一篇回忆妈妈的文章,这一年多来,散文写得太多了,而且文体就好像一个人的独角戏,诗歌我基本不会写。就想着写个小说吧,来慰藉我的极度思念的心理。
其实我也基本写不了小说,就算是勉强应战吧,还总想着打个漂亮仗。于是就构思着笔开始写。不过,说真的,1200多字的小说,我写一会儿哭一会儿,哭一会再接着写一会儿,就想起妈妈曾经说,你把写我的文章,光发到手机上,咋不发到报纸上,报纸看着方便么;就想着妈妈说,娃的工作是看大电视;就想着妈妈说,我曾经简陋都不敢让来人的房子:锦绣繁华,其实那仅仅是个窗帘的感觉……可是,我写得好,或者不好,无论发到什么地方,网络还是纸媒,她都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可是在回忆里,她说话的神态还是那般的栩栩如生。
以往我写文章,急急蹴蹴,好像后面有人在赶一样,而且是在自己的自媒体,很快就发布。可是写这个小说《秋日的暖阳》,我写好后,改了一遍又一遍,特别仔细和认真,好像有种虔诚,有种朝圣的感觉。
我在回忆妈妈给我讲整个事情的经过,妈妈的善良、宽容和自责自省的性格,足以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效仿。好多人写小说,挖空心思般构思,对于我来说,只是需要把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出来,略微点点改动,又突然觉得,似乎妈妈就是一个大导演知名导演,她导演了人世间的某个时间段……
《秋日的暖阳》写好后,心沉淀下来,几经修改,没有想到的是:《新新文学》、《都市头条》、《腾讯新闻》等很快发表。有读者亲切评论:满满的正能量,洒向人间都是爱……
可是,从内心说,《秋日的暖阳》小说的标题,反而像散文的标题……
当别人可能在阅读小说,甚至包括想象和评说的时候,我只是在体验一种感觉:语言不够表达的时候,我选择了文字。
我选择了文字的治愈功能,可以来疗伤。那心里汩汩流淌的暗伤,在一个个、一行行、一段段的文字里,找到歇脚的地方,找到灵魂的归宿,找到生命另外一个美好的出口。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