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53——横看成岭侧成峰
荣玉奇
今年的国庆节,是共和国73岁诞辰。73年来,共和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也有些“公知”们,仍然崇洋崇美,看不起自己的祖国。
忽然想起30多年前的一篇旧作,就批评了那些崇洋媚外的现象。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次登上庐山,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一首七绝《题西林壁》,其中有这样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说,你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庐山,就会看到不同的形象,有的人看到的是“岭”, 有的人看到的可能是“峰”。由此又想到方成的一幅漫画,三个人看一个数字“9”,却得出了三个结论,那个站立者说是“9”,那个倒立者说是“6”,而那横卧者说是“4”(四字的草写)。苏轼和方成,虽一为诗人,一为画家,但他们的诗和画,都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通俗的道理:对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站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去看,而不可将一时一地的印象去以偏盖全,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苏轼和方成所讲的道理,一般只要是理智正常的人都不难接受。 然而,前一时期,一些自称民族“精英”的所谓学者,不知出于何种用心,竟将我们中华民族,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连万里长城这一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文化古迹,也被说成是禁锢中国人民的桎梏。客观地讲,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确有过遭受外侮和屈辱的年代,但也曾有过汉唐的强盛时期。而当今,我们虽有暂时不如外人之处,但中国人并非一切不如洋人,我们的钢铁、煤炭、石油等产量以及人造卫星等空间技术,在世界上还是占前几位的。另外,还要看到,我们搞社会主义毕竟才几十年,同一些建国几百年的帝国主义国家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说,既要横比,也要竖比,既要和别人比,也要和自己过去比,而且要顾及各种客观因素。否则只能是所看“高低各不同”。那些熟读经史的“精英”先生们,读了苏轼老夫子的诗,不知作何感想。
(原载1990年4月2日《邢台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