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蕾争妍第19期
征下联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自撰七字联1副,题目:菊花,避菊字。
一、 老师对句
1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霜飞桥岸,客舟听梵钟。(李国梁)
菊花
逸志长怀三径客;
芳心独系一篱秋。(李国梁)
李国梁联,王祥浩书
2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雾笼江表,弦音闹草船。(陈金清)
菊花
金甲纷披天阵列;
黄花灿漫竹篱缠。(陈金清)
陈金清联,罗文森书
3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云浮天际,诗情起海涯。(谢复兴)
菊花
新秋向晚香三径;
佳节登高插满头。(谢复兴)
4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云归洞穴,松涛撼楚天。(刘子荣)
菊花
露滴黄花香满院;
风飏绿叶影摇窗。(刘子荣)
二、 联友对句
5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影寒霜岸,渔舟隐荻花。(曾齐禄)
咏菊
三径未荒延寿客;
九秋莫负解颜花。(曾齐禄)
曾齐禄联,罗春华书
6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窗含秋色,花香绕竹篱。(余秋兰)
菊花
蕊挂清霜迎霁色;
香凝玉露醉秋风。(余秋兰)
李国梁余秋兰联,王官金书
7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寺依柳岸,钟声抚客舟。(黄奕丽)
菊花
瘦影临风栖北苑;
幽香挪步出东篱。(黄奕丽)
8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潭开天镜,荷风醉曙霞。(陈士坛)
菊花
三径秋华休蝶梦;
满城金甲亮霜锋。(陈士坛)
李国梁陈士坛联,陈培泼书
9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香萦春径,桃溪落蝶衣。(魏祖新)
菊花
傲骨满身遗后世;
清怀一梦向南山。(魏祖新)
10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云流岭阁,松涛伴寺钟。(朱康元)
菊花
香绕清寒居上苑,
蕊开素艳粲东篱。(朱康元)
11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鸡鸣秋野,晨烟袅酒旗。(朱昌颜)
菊花
带雨东篱怜瘦影,
扶风三径慰初心。(朱昌颜)
12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雨消江岸,渔灯映水花。(孙德英)
菊花
染露黄花添秀色;
含烟绿叶拂香风。(孙德英)
13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雨侵桃涧,花魂葬水乡。(乐首二)
菊花
东篱吐艳南山下;
北苑生寒楚水边。(乐首二)
14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雁鸣天际,秋晖映桂庄。(林崇垣)
菊花
一片金黄遮百色;
十分清爽傲三秋。(林崇垣)
15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柳垂堤岸,湖波荡客船。(林凤珣)
菊花
东篱赏景深秋至;
陶令闻香雅韵生。(林凤珣)
16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船移柳影,渔光透雾帘。(徐肇敏)
菊花
几处东篱留客醉;
谁家金蕊傲霜开?(徐肇敏)
李国梁徐肇敏联,罗朝东书
17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蔬堆畦畝,柴桑入画屏。(林生垚)
菊花
霜染芳姿娇翠卸;
风摇黄蕊暗香浮。(林生垚)
18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舟回浦岸,渔灯暗海天。(王丽萍)
菊花
黄花带露暗香送;
龄草经秋浓翠消。(王丽萍)
19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舟离竹浦,渔歌逐海潮。(雷恩莲)
菊花
悠悠吐艳东篱下;
独独迎寒岁晚中。(雷恩莲)
20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雁鸣霄汉,秋声入塞云。(冯秀景)
菊花
花堪与美人比瘦;
节何须高士称贞。(冯秀景)
李国梁冯秀景联,艾茂兴书

李国梁冯秀景联,傅和生书
21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浪雕岸景,朝晖艳海滩。(萧光峥)
菊花
零落黄花犹恋月;
阑珊金甲尚留香。(萧光峥)
萧光峥联,谢复兴书
22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泉流石涧,鱼游为鳞光。(罗宜疆)
菊花:
香心带露黄花艳;
傲骨凌霜翠叶芳。(罗宜疆)
23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雨侵湖岸,蓬舟隐藕花。(金一建)
菊花
三秋尽是黄金甲;
一苑犹开白露花。(金一建)
24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雪飘野谷,松涛绕瀑泉。(林芳汉)
菊花
时逢朽月花争艳;
身处东园骨傲寒。(林芳汉)
25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鼓鸣村寨,民歌庆寿年。(西门吹风)
26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露凝墙草,虫声噪晓村。(许晓鸣)
咏菊
黄蕊经霜身愈健;
幽香沁野韵尤稠。(许晓鸣)
27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星垂天幕,云庵报晓钟。(陈锡钟)
菊花
凌霜玉影为何意,
避世遗风寄此身。(陈锡钟)
陈锡钟联,陈士坛书
28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水流沙渚,渔光映壑溪。(林起茂)
题菊花
冷露金风吹北岭;
深秋花气扑东篱。(林起茂)
29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涧流天籁,琴音响石泉。(张秀妹)
菊花
斜倚疏篱尝玉露;
聊凭瘦影点秋光。(张秀妹)
30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叶铺石径,秋心系竹乡。(林丽)
菊
三秋金甲情归淡;
一梦南山诗染香。(林丽)
林丽联,苏宏书
31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霞披秋野,江枫醉夕阳。(郑祥全)
菊花
今时绽放三秋艳;
他日风干万缕香。(郑祥全)
32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客敲剑铗,人情动侠心。(许鹏程)
菊花
霜覆寒花寒腊月;
老生暧意暖重阳。(许鹏程)
33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露凝草舍,秋霜破竹窗。(郑朝荣)
菊花
莫嫌东篱黄花瘦;
犹恋北国皓月清。(郑朝荣)
34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镰开秋野,晨曦艳梓乡。(陈爱香)
菊花
白露黄花妍北圃;
重阳逸韵满东篱。(陈爱香)
陈爱香联,吴松书
35
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李国梁)
鼓鸣寺院,僧人捻佛珠。(夏礼芬)
菊花
霜前月下金风冷;
槛外篱边晚节香。(夏礼芬)
三、联家联语
1李国梁
出句应对有难度,自撰联是避字合咏,写好也有难度,大家勇于挑战,反复修改,精神可嘉。
本群练习题考虑到联友不同的艺术审美观和造句水准,深浅难易结合,通俗与高雅,普及与提高结合,深入浅出地扩展知识面,锻意练辞,追求完美。
所有出题老师,发布前都要提前1、2天,由余秋兰老师主持讨论修改,之后才公告的,是谨慎的。大家通过实践,有获得感和愉悦感就好。谢谢大家。2徐肇敏
李国梁老师出句每有新招。这回“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重在意境优美,又不忽略结构的变化,同时还稍藏难度。
初读出句,似曾相识。王维有《鸟鸣涧》,诗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啊,原来李老师化而为用,不留痕迹,典出这里。用典的好处,能使句子含金量加大,内容更加丰富。
接下来先看出句“风散林岚,鸟梦惊山月”,这是两个句子。第一句的主干也就是主谓宾是风散岚。那么,林修饰岚,做岚的定语。这句比较简单些。
第二句鸟梦惊山月。主干只有主语和谓语——梦惊。鸟修饰梦,做梦的定语。山月两字最难,做惊的补语而不是宾语。也就是梦被山月所惊醒,不是梦把山月惊醒。
山月是偏正词组,中心词是月,山修饰月。翻译一下出句意思:秋风吹散了林中的岚气,宁静的夜晚,鸟已入梦,突然梦被升起的明月之光惊醒。
所说难度是山月最容易当成宾语。莺声动石泉,词性都对得很好,但是句意有问题。是莺声动荡了泉水,还是泉水使莺发出声来?花魂落水乡是花魂落于水乡,这就很好了。
鸟梦惊山月的句式与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是银河落于九天,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这里省略了介词于(从、在)。
再说一个例子,晒太阳与晒谷子的语法结构是不一样的。晒太阳是人晒于太阳,不是把太阳拿去晒,被晒的是人。晒谷子是把谷子拿去晒,被晒的是谷子。晒谷子是动宾结构,晒太阳是动补结构。惊山月也是动补结构。
如果用打靶比喻,打得最准的是10环。1、2环也是算打中,但不是那么精准。田野对林岚,华夏对林岚,是属于后者了。
再读李国梁老师出句。
李老师的两个分句不是孤立的。因为风吹散了云气,才看得见月亮。因为月亮的升起,明亮的月光才把鸟梦惊醒。这里含有因果内在关系。
再就是林光淑老师说了动静相济。吹、惊是动态的,吹是外在的动,可听;惊是内心的动,可感。林岚的消失,明月的升起,是缓缓的移动。惊是骤然的,吹是有力度的。林、鸟、山是静态的。
还有颜色的变化,林岚是灰色暗色的,山月是白色亮色的,它们都属于冷色调的;鸟梦是美梦好梦,是暖色调的。
两句短短九字,含量很大,内容十分丰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老师的这比联,同样有这种美。
再说惊山月。是鸟梦被山月所惊,也是山月把鸟梦惊醒。并不是鸟梦去惊山月。所以山月是做惊的补语而不是宾语。
很多联友都把山月当宾语来对了。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打了一二环而已。所说的难度就隐藏在这里。
读李国梁老师联蕾争妍(19)自对句
李国梁老师出句十分精彩,而自对句“霜飞桥岸,客舟听梵钟”一样做到珠联璧合。
先看对仗。词类和词性相对,还注到义类的相对。霜对风,天文名词对。飞对散,动词对,都在空中。桥岸对林岚,偏正名词。客舟对鸟梦,偏正名词。听对惊,动词,心理五官。梵钟对山月,偏正名词,都对得很好。说到小类,岸对岚,美中还有不足。
至于整句的节奏相应,平仄的相反都非常工整、精致。用典也一样,出句化用了王维的《鸟鸣涧》,对句依然用典,典出张继的《枫桥夜泊》。
从意境看,出句静谧、美丽,环环相扣。对句亦跟得紧。霜飞点出时间(下半夜),因霜而感觉寒冷。桥岸点出大地点,客舟小地点。因客而在船,人在旅途。因岸而有船,暗示夜泊。因寒冷而未眠,因未眠而听梵钟声声。整句写了夜的静谧、凄美,加上梵钟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思念,有一种深远的境界和宗教的情思与庄严之感。
读李国梁老师联蕾争妍(19)自撰七字菊花联,避菊字。
李老师的菊花联是:“逸志长怀三径客;芳心已许一篱秋。”
从词性看,“逸志长怀三径客”是形名形名数量名。从句子成分看,主谓宾是“志怀客”。“逸”,形容词,修饰“志”,做“志”的定语,构成偏正。“长”,形容词,修饰“怀”,做“怀”的状语,“怀”动词,做谓语。“三径”,数量词,修饰“客”,做“客”的定语,“客”做宾语。下联“芳心已许一篱秋”的词性与句子成分和上联是完全一致的。
再看这两句的节奏,逸志/长怀/三径客;芳心/已许/一篱秋,他们也是相应起伏的。
从平仄看,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下联完全相反。
接下来,看看构思和立意。从“一篱”,让人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再看“芳心已许”,“芳心”是菊花之心愿,“已许”早已许愿。许在哪里?地点许在东篱,时间许在深秋。整句用典又赋予新意而不固态。
再看下句“逸志”。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为何称隐逸?因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为诗人所偏爱,故以菊名志。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所以是“逸志”之花。“长怀”是“永怀”之意。“三径”是指“归隐者的家园”。典出东汉•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那么,“三径客”与菊花这一隐逸者,不明言菊花,而处处与菊花暗呼应。
从词性到句子成分,从平仄到相反,从音步到节奏,以及构思立意都非常完美。上下联合咏菊花,韵味协调,读者从隐逸者的形象中,感受到菊花的气质自高和胸臆的脉搏。
3朱昌颜
菊花
逸志长怀三径客;
芳心独系一篱秋。(李国梁)
李老师的菊花联,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精辟的十四字写绝了菊花之特征。逸志长怀三径客,体现出“菊”作为花之四君子之一的高洁品行,是花之精神,刚的一面;芳心独系一篱秋,体现出菊花作为花的自有特征,是花之本心,独独钟情一篱秋,这是柔情的一面。菊,花中隐逸者,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佳句名篇,通常第一句的意境是自然而然能想到的,而恰恰是第二句的自然属性容易被忽略。学习李老师的对联,对其构思精妙、表达精准和精益求精遣词炼字的精神无比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