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北大荒艺术长廊》
作者:于家荣
随团去兴凯湖旅游,北大荒艺术长廊是必去的景点之一。
到达兴凯湖旅游的第二天,在宾馆一楼吃过早饭,在旅游团“地导”王艳玲小姐的安排下,我们乘车向兴凯湖北大荒艺术长廊进发。

车行至途中,见一阔大水库,导游小姐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青年湖”水库。青年湖水库是1958年5月由王震率其所属十万官兵与知识青年共同建造的,是全省最大的水库,水库位于密山市以北13公里处,总面积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138 平方公里……
车行不多时,就来到北大荒艺术长廊。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仿古艺术牌楼,上书“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始建于1985年,距密山市10公里。由碑林、碑廊和坐落在山间的石碑组建而成,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碑林瑰宝。“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是国家AAA级景区,占地4.2万平方米,“书法艺术长廊”整体构思独特,依山建筑,错落有致,亭、台、碑、廊、墙形态各异,雕刻精美,如今的“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已成为收录镌刻现代书法家作品最多、品味最佳的书法艺术展示基地之一。

我觉得,这里不只是书法艺术的宏伟殿堂,更是传承北大荒历史、精神和文化的圣火……
踏进书法长廊,看到正中是“书圣”王羲之的巨幅雕像,基座雕刻着那首名闻千古的《兰亭序》。右首石碑上,丁玲的日记手稿依依倾诉:“密山,我是喜欢你的,你容纳了那么多的拓荒者。我把这块小地方,看成了生命之火的发源地,向地球开战的前沿司令部》”。还有,碑身的背面,毛泽东手书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龙飞凤舞:“昨天文小姐,今日武状元。”吴祖光的《生正逢时》龟形石刻,聂绀弩的诗作,丁聪漫画《老头上工图》,艾青的《我为什么写作》,令人感慨万千……
“书法艺术长廊”的西碑墙,50多块革命前辈亲笔题写的碑石,或怀旧,或感今,或励志,或教人,或释理,或抒怀。“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当年参加了解放密山的战斗,原359旅副旅长谭友林的题词,读来心胸涤荡。东碑墙是现代书法家艺术的大展馆,共有155块书雕作品。其中,汇集14位古代书法家画像和诗作的组雕形神超脱、让人玩味不已。

在去往“回”字形的长廊碑墙上,我国第一部反映土改斗争的历史长篇连环画《土地》,人物活灵活现,令人称奇。影壁的正面,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手书三个字“战犹酣”气势惊人。背面的“金戈铁马”四字狂草,惊心动魄。
“圣船石鼓”是“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一大型组合石刻,该石刻由两面石鼓和一船型条石组成,石鼓上是著名书法家陈陵陀书写的小篆,一为“金石乐寿”,一为“书画春永”,船型石则取其自然天成。
当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披荆斩棘,以大无畏精神开创了北大荒的历史和文化。今天,密山人民吃尽千辛万苦,用垦荒精神雕凿出北大荒书法长廊。

据导游小姐讲,1995年,市场经济风云突起,和全国一样,密山市人事局所属的干部疗养院云水山庄举步维艰。何去何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养殖、种植、办公司。还有人出主意干脆把山庄卖掉。唯有无锡艺专毕业、时任人事局局长的胡春东对发展文化产业情有独衷。他认为,一大批革命前辈、文化人、知青曾在密山工作、生活过,这笔文化财富应该好好挖掘。于是,胡春东利用整整8个年头,求字大江南北。有一年,先后6次南行,足迹遍布7个省。如今,“北大荒文化长廊”刻存了2000多位书法家的2400幅书法作品,占地12万平方米,覆盖了除台湾、澳门之外的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书法大家,荟萃了历届中国书法家协会80%至90%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理事长的真迹,还有两幅作品为日本书法家手书,是全国最大的碑林。多年来,全国书法界领导、名家多次来到“北大荒文化长廊”观瞻,评价异口同声:品味高,规模大,堪称一绝。

“大荒艺术长廊”大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在密山工作过的革命前辈,如王震、吴亮平以及后来成为共和国空军司令的王海等人的手迹。二是为开发北大荒做出过贡献的文化名人,如丁玲、艾青、聂绀弩、吴祖光等人的书作。三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如启功、邵宇、沈鹏等人的墨宝。

游览完北大荒艺术长廊,感触颇深,因为每一处人文景观都有自己的气韵在流动,启功的儒雅,欧阳中石的奇崛,沈鹏的灵动,赵朴初的脱世……真草隶篆,各具风格,理法神韵,百家争鸣,真可谓“书诗赋之雅辞,聚翰墨之硕丰,佳作妙品,赏味不尽”。正如前书协主席邵宇先生去世前绝笔:“白山黑水之间,密山风云如画”;又如胡春东在长廊中一石碑上所刻:“密山有幸,地名因北大荒而升阶;山庄无言,长廊供其地而扬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