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乌蒙赤子的诗意人生
——读诗集《睡着的水》
高国斌,一个在诗坛频频亮相的名字。这个名字,首先代表了人民警察队伍中的一名优秀战士,也代表了一位优秀新诗人的崛起。
我之所以称高国斌为新诗人,是因他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睡着的水》,是他的处女诗集。一本处女诗集的问世,自然也代表了一名新诗人的出现。
高国斌出身在乌蒙山腹地一个名叫炎山镇的农民家庭。那里山峦叠嶂,丛山峻岭,深谷奇峡,云雾缭绕,是彝族精英人物龙云先生的故乡。国斌吸纳着这方山水的灵气,从小喜读诗书,热爱文学,参军入伍,后又考入云南武警学院,便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名字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地报刊和网络上,开启了他的诗意人生,把他对故乡、对祖国、对亲人、对人民警察的挚爱,书写在诗中。
现在,一个有20多年创作经历的诗人,从已经发表的600多首诗歌中,编选成这本《睡着的水》出版,颇为现代的书名,首先就吸引了我。水是所有生命之源,这一定是一本生命意识很强的诗集。水睡着了,不过是生命勃发前的一次休息,一旦醒来,一定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生命现象。接着,我一首一首读下去,真的感受到那“睡着了水”的别致魅力。诗人在整部诗集中,都洋溢着“情动于中,而发于言”的赤诚,充满了一名乌蒙赤子的深情。

这部诗集收入了诗人的200多首诗,从头到尾,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诗人那不吐不快的激情,那情到浓时自然喷涌的真情,情到深处出好诗的性情抒写。作为出身在乌蒙山大地的赤子诗人,情深、情真、情浓,融进每一首诗,浸润着每一行诗的字句。诗人眼中,无处不诗意:诗人的诗中,字字皆有情。正如诗人在《青丝藏雪》中表白:“手握卷、听秋雨、诵诗文、藏真情,/字字句句都是情。”真是好一个“情”字了得! 情,既是《睡着的水》这本诗集突出的艺术个性,也是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关键。
诗人抒写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等待:用“睡着的水”来隐喻心中的爱人,“游进水下,潜伏在/看不见的地方/那里是多么的辽阔和温暖”,情到深处的心灵独白,直逼读者灵魂。“等你啊,等你,/再等,我已成/雪白的雕像。”“一等,等成/青丝如雪”。在这里,诗人心目中的爱情,是无比的美好,无比的崇高,那怕用终身的等待,等成满头白雪,成为雪的雕像,也要等下去。这样的情,又岂不引人深深共鸣?
诗人写诗,倾吐他对故乡的真情,他的爱是从故乡起航,爱故乡,就要“爱到地老天荒”,乡请乡音乡愁,化成一首《乌蒙情深》的歌诗:“情归乌蒙,誓言如山,失去你是我一生难言的伤痛。重回故乡,青丝如霜,拥有你是我一生美好的夙愿!”这首诗经作曲家谱曲,广为传唱,成为众多乌蒙赤子的乡愁抒发。乌蒙山,高高屹立在诗人的胸怀,已成为诗人心中心中永远的山!

一个热爱故乡的诗人,也一定是热爱自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所从事事业的赤子。因此,国斌便把他的一腔赤诚,化成情真意切的诗行,去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歌颂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英雄品质,去书写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在这些诗中,作为警察诗人的高国斌,创作了大量倾吐一名人民警察心声的作品,用真情抒写出了人民警察的家国情怀。《从警,是我们无悔的选择》,人生芳华的选择上,选择了一身藏青色,也就选择了从警的道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全诗围绕“选择”二字,坦露诗人的胸怀,抒发警察的心灵之语,描写警察的战斗生活,讴歌人民警察的英雄精神,服务人民,保卫人民,责任担当,不惧生死,“选择”二字,重如泰山!从选择中提炼出的诗行,字字句句皆真情,拳拳之意动人心。诗人还通过一个小故事或一次出警的经历,甚至从警察不分白天黑夜的战斗生活,提炼出的一句“黑夜是你的”诗行,便呈现出了人民警察的特殊生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新时代的人民警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高国斌这部诗集在艺术上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他坚持“诗就是诗”的创作之路,不为追求时髦而放弃诗歌文体的艺术品质。他注重吸收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追求音韵优美和炼字炼意的优良传统,并融入现代新诗的表现手法之中。他也用口语写现代新诗,自由地变化音韵或不押韵等手法,也被他应用自如。他还尝试过朦胧诗的写法,像《睡着的水》就是成功的一例。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诗意,用充满诗意的生活诗歌,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生活的细节捕捉上,又见证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机智。
诗人根据他的从警经历,从一次生死决斗后归来的警察鼾声,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首境界雄奇的小诗《鼾声》。这首诗以小写大,把一次追捕罪犯的战斗书写得非常别致:“进门,把数日的星月关在门外。坐定,温暖扑面而来,疲困,铺天盖袭来,追捕的细节忘在脑后。入睡,鼾声四起如雷公的愤怒,身体如泥。”

诗中通过追捕罪犯胜利归来的一名警察,以极度疲困的如雷鼾声,反映了这场追捕战斗的艰巨。这是用战斗生活的小细节,反映人民警察的大担当、大奉献,大情怀,英勇战斗,无私无畏英雄形象的好诗。作品没有直接去写这场追捕斗争的艰苦和危险,却用警察胜利归来在深夜(把数日的星月关在门外)的场景,来讴歌人民警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质。极度疲困的他,来不及把这场战斗的千言万语告诉亲人,倒下就睡,鼾声如雷,身体如泥。昨天的一切似乎都淹没在这鼾声中了。但诗后的空白,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斗。作品充分发挥了诗歌这种艺术浓缩的特点,又写出了人民警察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
捕捉提炼生活细节中的诗意,是国斌的长处,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艺术表现。《回家的那一刻》,写警察执勤深夜归来,爱人已经熟睡,因为回家时间没有确定性, 她却为他做好了回来后的一切,“床头的那盏灯/总是为我亮着/直等待我的归来/被褥总是被拉开/尽管我有时根本不在家/你依然想象我的存在……”这是细节中的深情。还有父亲的马车中的马蹄声,传递出一位老农民的人生经历,不识字的母亲在手机上输入123456数字,用每一个字数代表六个子女中的一个,给儿女打电话时的母子情,都见证了小细节中的大情怀。
诗歌既是感情的艺术,从某种角度看,又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做诗有语不惊死不休的艺术追求,还有僧敲月下门的一字之功。这些都说明语言在诗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而这也是新诗的一个弱点,今天不少新诗缺少对诗语的提炼,啰索、杂芜,淡而无味,甚至充斥着垃圾语言。国斌自觉地向古典诗词学习,诗的语言精炼、简洁,音韵和谐,有节奏感,形成了可读可诵,甚至谱曲能唱,离曲可读的艺术风格。他还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段,如通感、比喻、隐喻、对比、象征语言的使用和迭荡跳跃的句式,形成诗语的形象生动和有味可品,增强了作品的诗意。例如,他用这样的诗语,来写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见时,满眼春色/别时,离愁满枝”,简洁而跳跃的语句,强烈的形象对比,加上一句“离愁满枝”的通感表现,就在简炼形象的诗语中,抒写出了离愁别绪的特殊情感。他写爱的等待,也很有审美情意:“玫瑰花上那滴水珠/等了很久,很久/为了你的到来,不肯滑落”,其中的玫瑰花、水珠,都是隐喻,从而增强了诗语的表现力。诗题“睡着的水”,也显陌生化诗语的艺术魅力。还有“我的心是一枚看不见的月亮”的比喻,出新出奇,颇有张力。“添衣防寒/别冻伤了思念”,用冻伤一词来与思念搭配,陌生化的词语,彰显了一字之功的艺术品位。高国斌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仅是他的第一部诗集的艺术特色,也是让新诗重回广大读者心中,为新诗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值得肯定。


【作者简介】:张永权,曾任云南省文化局创作室编辑,云南省文联《边
疆文学》副主编、主编,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审职称。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