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感赋
杨义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对重阳这个节日,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说真的,每到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80多年前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总会萦绕脑际。
1939年农历九月九日夜晚,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把父亲惊醒。透过门缝,父亲看到是一批荷枪实弹的军人,知道又是日本鬼子和二皇下乡扫荡了。父亲打开后门,准备到邻庄去报告联防队。刚翻过墙头就被敌人发现了,紧追不舍。情急之下,父亲来到荷塘边,一头栽进河里,钻到荷叶下面。敌人不见人影,向河中放了几枪,又返回我家,将我母亲绑架带走。十天后,花了五十块大洋,才把母亲赎回来。父亲因为在河水中受冻,患了肠胃病,从此失去劳动力。家里粮食被二皇抢光了,在家实在无法生活,父母就带着我和弟妹一家六口人,逃难到离家十多里外解放区远房舅舅家,靠父亲挑油担子走村串户卖食油苦钱度日。直到1944年家乡解放,才得以重返家园。所以,农历九月九日这个日子,对于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人生,追求甜蜜、幸福,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几十年,哪能没有一点坎坷甚至遭遇苦难?人生,原本就是由一件件、一段段、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路段组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我来说,正是这些苦难历程,让我对人生有了定力,有了信念和愿景,从而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人,就应该像春蚕、蜡炬那样,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他人,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几十年来,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关心支持我的亲人、同志和朋友。知恩图报是我的人生理念。回首往事,不留遗憾。我从教十六年,为人师表,授业解惑,倾尽心血。从政二十六年,勤恳工作,廉洁办事,清白做人。退休以后,不图清闲,投身公益。几十年如一日,关心下一代,走进街道社区、大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走进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助困助残,慷慨解囊,不遗余力。近几年来,有13位老同志写了14本回忆录、诗文集,几百万字,要我为其修改润饰,有的还要为其作序。忙得不亦乐乎。好在老天爷保佑,身体无疾,忙得高兴。
我的点滴付出,承蒙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关注和肯定,给予很多荣誉和奖励。先后获评淮安市“文明市民”、区“优秀共产党员”,市、区“道德模范”“淮安好人”“新时代淮安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2014年,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授予“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应邀赴京出席表彰大会暨国庆65周年庆典。我和老伴获评“淮安市十佳缘分夫妻”“淮安市最具亲和力夫妻”。我的家庭,先后获评“淮阴市创卫标兵户”“淮安市家庭档案示范户”“淮安市书香家庭”“淮安市五好家庭”“江苏省五好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只能说,我尽力了。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要遵循中央领导的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为建设好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献上七律一首:
九九重阳喜相迎,山河锦绣灿如星。
国强民富人长寿,水秀山青泛彩云。
一袭秋风来瑞气,五星璀璨最怡人。
担当使命添豪气,浩荡党恩励我行。
2022年10月4日
(农历二零二二年九月九日)

作者简介:
杨义春,笔名耕夫,1932年生,江苏涟水人,大学文化,副研究员,中共党员。历任大学教师,机关公务员。著作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轶事选编》《历史上的今天》《淮阴人学习普通话手册》《汉语知识三十讲》《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百首诗词祭伟人》《淮安人学习普通话》《耕夫诗文选》《启功、杨义春双人集》《《灰墩杨氏族谱》(续修)《稼穑斋诗文选》《稼穑斋诗文选(续集)》等。
杨义春本人,先后获评“清河区优秀共产党员”“清江浦区五好先进个人”“淮安市道德模范”“淮安市文明市民”“淮安市优秀志愿者”“淮安好人”“新时代淮安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2014年,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授予杨义春“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称号,应邀赴京出席表彰大会,参加国庆65周年庆典。
杨义春和老伴周发玉,获评“淮安市十佳缘分夫妻”“淮安市最具亲和力夫妻”杨义春家庭,获评“淮阴市创卫标兵户”“淮安市家庭档案示范户”“淮安市五好家庭”“江苏省五好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2011年5月5日《淮安日报》发表记者叶列采写的专文《淮安文化名人――杨义春》2016年2月21日,《淮海晚报》发表李辉采写的专文《情倾文史诗铸夕阳一―记文史专家、诗人杨义春》比较全面地介绍其在地方文史、诗词创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