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年勿忘姨恩情
文/穆孟田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故去亲人照片的时候,我就思绪万千,尤其我姨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念我姨,是她老人家,才有我幸福的今天。
我原本是个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姨把我安排在了梨树农场工作。姨对我要求很严,起先,姨让我在小宽分场制瓦车间锻炼,制了一段瓦之后,我才正式进入分场机关。
当时,我是以工代干,任政工干事,主要负责文秘,一干就是好几年。其间,我努力工作,连年被评为分场的先进生产者。
我姨怕我骄傲自满,经常教育我,要坚决听从领导的安排,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做事要低调,不能太张扬。比如,会上发言,不能不发言,但也不能最先和最后发言。告诫我一定要记住: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做人与做事,千万别太过。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
行走人世间,低调总没错。
我时时处处记住姨对我的嘱咐,无论干文秘还是当教师,都做到了勤奋敬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无不我姨的功劳。概括起来即是:
乡下一青年,生来性本愚。
自做小聪明,遇事欠三思。
读书十几载,尽显呆子气
真正好男儿,雄心立大志。
返乡去务农,机遇遥可期。
青春已过半,活在混沌里。
如此无为者,多亏贤德姨。
为我巧安排,农场做文秘。
工作到深夜,虽累不知疲。
二次把学上,终生皆受益。
我姨不仅对我工作关心备至,生活更是体贴入微。
一九七九年,我二十六岁了。当时在工作上小有名气,可婚姻之事还没解决,父母为此事十分着急。其实,我在找对象方面并没啥特别要求,只是门当户对即可。我的家庭人员很复杂,不仅有小妹妹、老父、老母,(父亲50岁那年我才出生)还有傻姐夫、傻姐姐并小外甥,这么一大家子人都需要我照顾。姨知道我的想法和顾虑,每当我去他家时,总劝我不要想得太多,有合适的就订下来吧!我点头答应老人家,我会尽快考虑此事的。
一九七九年三月份,由我姨和我母亲做主,托媒把我现在这个老伴儿介绍给了我。我姨和我母亲的话,我怎敢不听。之后,在我姨和我母亲的催促下,在订婚三十四天,也就是五月一号我就完婚了
我姨过日子非常节俭,而在我身上却啥都能舍得。老人家听说我去湖南搞外调需要全国粮票,就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十斤全国粮票和又托关系弄到几十斤,总共一百余斤全都给了我。当时我没用掉那么多,要把剩下来粮票交给姨的时候,姨执意不要。至今我手里还剩下几十斤。我把这几十斤粮票当做传家宝,收藏在一个小铁盒里。如今我姨去世多年了,每当我想念老人家的时候,就拿出粮票看一看。睹物思人,悲痛万分。今日忆起,可敬可亲。
痛忆姨生平事迹,即:
我姨王氏名彤,祖居河北卢龙。
一九二九生人,二零零二寿终 。
遐龄魂游冥府,享年七十四冬。
童年学堂读书,十六家乡当兵。
随军南征北战,为国孝力尽忠。
一九四九北上,辽西农场耘耕。
吃苦耐劳典范,相夫教子标兵。
克勤克俭持家,友爱邻里亲朋。
宽宏大度贤淑,德高四方传颂。
晚年生活幸福,一世承责负重。
吾姨去世数载,英灵万古长青。
当年我受姨的关爱,无忧无虑地专心工作,给我日后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我终生感恩姨,是姨造就了我的人生。姨对我的好,我永远铭记在心中,无以回报。今天,正值姨去世二十周年,写篇短文,寄托我的哀思:
暮年勿忘姨恩情,一世难报泪盈盈。
提笔谋篇寻佳句,情真意切表心声。
我欲感恩姨不在,想姨念姨在梦中。
红尘旧梦两相望,望眼欲穿水流东。
2022年4月5日

作者简介:穆孟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农场退休干部。一生挚爱文学写作。许多作品在当地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