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诗人张新华《 沁园春 • 望月》写作技巧
周紫薇
张氏新华者,夏邑诗人、书法家也。与其相识十载有余。其时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如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无不尽显其道也,想必悟道已数十载之久矣。又闻其言字字珠玑,轹古切今,五车腹笥,见其文皆腹饱万言,明经擢秀,班马文章,波澜老成,举十知九,顿生崇敬,视为挚友。常常高山流水,管鲍情深,感念幸甚哉。
壬寅孟夏之际,先生嘱余为其《沁园春•望月》指瑕,余心惴惴不安,诚惶诚恐,盖因自知学识浅薄,不欲为人评点。再者,尚无崇论宏议,虑不能为其尽言。先生所作鲜有瑕疵,况瑕不掩瑜而。或曰:“既然,奈何刖趾适屦焉?”唯怜其德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谦逊谨慎,怀瑾握瑜,且诗文蹙金结绣,含英咀华而平仄交替,借物表志不乏构思巧妙,精华篇什读后噙香,岂能独享乎?遂“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即知为诗之道,非浅尝者可知也。
《沁园春•望月》起首“凝碧烟霄,夜幕低垂,玉嵌云屏。”句呈瑞霭千重之景象,“凝碧烟霄”与“夜幕低垂”浑然一体,一派氤氲宁静祥和跃然纸上,继而“玉嵌云屏”乃“望”中所见。月似美玉镶嵌于夜空,天地遥相呼应,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万籁俱寂,百鸟归林,轻纱笼罩,夜色融融而。“正喜逢新雨,推杯换盏;神交旧友,把酒倾觥。”之“新雨”,既是孟秋之雨,亦是盛世宏猷之雨。“喜”字,大俗即大雅也,明为表雨,实则颂党之政策如沐甘霖。兴致所致欲与志向相通之旧友推杯换盏。“诗颂尧天,笔歌禹甸,醉倚秋风弄月明。”句,作者以最美诗句歌颂当下唐虞盛世,记载神州昌明景象,琼壶歌月,陶醉皎皎清辉之中。“灵槎泛,似银河飞渡,神会洪升。”句,直欲挥棹驶向天河,与洪升一诉情怀。读罢上阙,余深思良久,自太白至今迩来千二百年矣,如此浪漫主义手法,实属罕见也。
“指尖琴瑟流萤。弹一曲、瑶台天籁声。”句,则为作者对酒宜当歌,人生有几何之豁达洒脱人生态度,琴音悠扬伴随流萤从指尖而出,其美妙似瑶池仙乐一般悦耳动听。“恰云游宇内,红尘看破;飘然物外,世俗无争。”句超然脱俗,红尘万物皆为虚无飘渺,功名利禄皆为浮云。大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之飘逸洒脱。君子高尚情操宛如皎洁月光不被雾霾所沾染,一个“看破”,皆为“放下”所修来的“自在”。唯内心明净,任身处何地,皆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羁绊。“箫市寻幽,瑶华映阙,梦里依稀碧玉城。”句乃作者高处不胜寒之感悟,如此月朗星稀之夜晚,唯与明月相约在紫云之阙,碧霞之城。“托明月,欲捎樽清醑,与尔微酲。”句,纵明月千里远,亦能觥筹交错,与之一醉方休也!
词,及宋而下,千百年矣,爱者层出。然鲜见熟巧,叹十有九非,今张氏新华,汲取唐诗宋词之精髓,善于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物我合一,字字有巧思,处处见匠心,金石典论运用自如,熟烂于心,且音韵铿锵,大具豪迈雄放之风,构思想象丰富,凝字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时而江河泄地,时而明月清风,乃珠玉连篇也。
余纵观张新华先生《沁园春•望月》,感其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词牌《沁园春》为长调,王国维曾讥之为“词中骈赋”,可见难度也。新华先生此词章法,其中拗句、扇对、领字、长腰,极其严谨。领字扇对开阖有致,既得小令之微,又济长调之势,堪为其写作技巧之高深绝妙所寄。
张新华先生《沁园春•望月》,可谓“一竿风月歌盛世,万盏清醇醉雅风。”词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余味无穷矣。
壬寅孟夏于辽西
附张新华先生词
沁园春 望月
张新华
凝碧烟霄,夜幕低垂,玉嵌云屏。正喜逢新雨,推杯换盏;神交旧友,把酒倾觥。诗颂尧天,笔歌禹甸,醉倚秋风弄月明。灵槎泛,似银河飞渡,神会洪升。
指尖琴瑟流萤。弹一曲、瑶台天籁声。恰云游宇内,红尘看破;飘然物外,世俗无争。箫市寻幽,瑶华映阙,梦里依稀碧玉城。托明月,欲捎樽清醑,与尔微酲。
赏析作者简介:
周紫薇,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诗词专家委员会专家;辽宁省作协会员;阜新市委市政府直属清风诗社顾问;辽宁省散文学会阜新创作中心副会长;文化部西北书画院特约古典诗词主讲;甘肃省书协“名家讲堂”主讲之一。著有格律诗词集《兰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