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于公元1929年6月28日,即农历己已年五月二十二日,属蛇。迄今已有80多个年头。
在这耄耋之年,回顾早已流逝的岁月,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一)
我的童年时期,环境还是较平静的,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年景也尚好。在我居住的小镇上,社会较为安宁,市场也比较繁荣。
父亲在陈宏泰蛋庄当管事,深得东家陈运清老板的信任,薪水比一般店员要高出许多。
当时我们全家5口人,虽然没有任何家产,但有父亲固定的工资收入,可以解决温饱,衣食无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住环境较好。东家老板特地租了一古老宅院的中间一段,前面是余祥记大布店,后面是保和祥大染坊。我家居中,有两间大卧室、一间小卧室和一间厨房。卧室全是大玻璃窗户,地面是木地板。还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客厅。卧室和客厅都围绕着中央的大天井,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个古色古香的小客厅,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古趣盎然。小客厅当顶吊一盏煤油“草帽灯”,照得四壁亮堂堂的。客厅正面安放着一个约2米长的香案,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堂和对联。香案前面放着一张方桌,两旁一边摆着两把木椅子。
香案上面,我家没有像别人家那样供着祖宗牌位,而是供着一尊瓷罗汉。瓷罗汉两边各摆着一只瓷帽筒和一盏玻璃风灯。瓷罗汉前面摆着一对锡制烛台和一个花瓷香炉,这是敬神时用来插香烛的。案头还有一个小铜罄,敬神时必须敲罄。这是我儿时最喜欢干的一件事。
特别是春节时,小客厅是最热闹的地方。敬神时,灯烛齐燃,香烟漂渺,罄声悠扬,一家人围坐在小客厅里,沉浸在幸福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氛围中。桌子上摆些花生糖食之类的食物,边吃边喝,边讲故事,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二)
如今电视上播放的安徽、山西古民居、古戏楼,高大的门楼、青石板的街面、精雕细刻的门窗、深邃幽静的小巷等等,都成了景点,让游人参观欣赏。
其实,旧时代沔阳到处都有这样的民居。像我儿时住过的古民居,并不是小镇上最好的,更不是沔阳县最好的。
仅我在旧时代的所见,沔城、沙湖、仙桃、张沟等地,像电视上播放的古代民居民宅,比比皆是。如沔城的石牌坊大宅院、沙湖的古戏楼,雕刻精美,异彩纷呈。可惜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由于人们缺乏保护古建筑的意识,随意拆建改建了。
我的童年是在这样古民居中度过的,因此对古民居有着深刻的记忆,有很深的感情。这是我一生住过的最惬意的房子,直至耄耋之年,仍然魂牵梦绕。
旧时代深宅大院,前前后后一般都住有数十人。店铺、作坊的员工也均在老板家吃住,出出进进,非常热闹。一家有难,左邻右舍都热情相助。不像如今,虽然是高楼大厦,但户户铁门紧闭,老死不相往来,感情十分淡漠。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