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花轻复微 弦绝已无声
作者:憨子
还在初中读书的时候,就记住了薛涛这个名字,现在回想,好像是偶然在市场上看到一种信纸,现在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图案,只是感到非常典雅曼妙,上面印有“薛涛笺”三个字,因为爱,就买了一本回来请教语文老师,才知道薛涛是个女人,而且是唐代的才女,还是咸阳的乡党。老师说,薛涛笺为薛涛所创制,在唐宋明清时期非常有名,文人雅士多用它写诗文互赠。后世流行多用于写情诗情书,表达爱慕思念之意。于是我就对那本“薛涛笺”非常珍惜。也就特别留意唐诗中有关薛涛的信息。
(张大千绘《薛涛制笺图》)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咸阳)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
薛涛的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薛涛好学,自然有文才。
薛涛八岁那年夏天,她的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忽有所悟,便以《咏梧桐》为题,吟出了两句诗: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这两句明为状景,实际含有他高风亮节,不随流俗的清高人生观。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掌上明珠薛涛头都没抬,随口就续上了两句: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涛这两句诗也只是纯粹的触景生情,颇为生动切题,但并没有特别的意思。而薛郧却暗自认为是不祥之兆。他这种推测源于他的生活阅历而并非单纯从诗句而来,因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男权社会里,人们普遍的观念就是“女人无才便是德”,女儿那过人的才思并不是福音。但他依然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会远远超出他的预感,薛涛长大后还真是成了一棵“耸干入云中”的梧桐树;过了一生“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奇特生涯。
薛涛的父亲薛郧为人正直,坚持原则,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也因此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而更糟糕的是,没过几年,薛郧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其时薛涛年仅14岁。薛郧是“罪臣”,没有抚恤金,母女俩没有收入来源,又沦落他乡求告无门,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迫不得已之下,薛涛只得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才能加入乐籍,挣点卖唱钱养活母亲和自己。她16岁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以过人才华与美貌,很快便成了成都市上红得发紫的高级歌妓,又被人们称为诗妓。
请不要误解,在唐宋时期,像薛涛这样的歌妓与做皮肉生意的娼妓截然不同,她这种歌妓,就像现在的演员主播,当红歌妓也就是现在的明星演员和著名主播。但与现在人们趋之若鹜的明星主播又不同,在那个时期这依然是被视为下贱的工作。不管明星主播们能出多大名,能挣多少钱,都为家族所不容,要从族谱里除名,活着进不了祠堂,死了进不了祖坟。
薛涛是官宦家女儿,岂能不知道这些现实?若不是母女生活无着,她是绝不会加入乐籍的。薛涛曾有伤怀之作,名曰《柳絮咏》: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她的人生就像这“轻复微”柳絮,完全由不得自己,只能任由无情的社会之风一会儿吹南一会儿吹北。人生的无奈、社会的无情,一个无依无靠,身怀绝技的十多岁姑娘,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去卖唱,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儒学传统影响下人们眼里,她就是个下贱的女人。但我们平心而论,她坚持卖艺不卖身,卖唱逢迎也只是为了生存,不偷不抢,不贪不腐,何错之有?就算是卖身挣钱的娼妓,她也是凭自己的美貌和肉体去交换回可怜的一点生存资料,这比那些靠拍马逢迎,投机钻营谋个官位,而后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而发财致富,场面上又大讲儒学道德仁义礼智信的人们干净许多,至少,她们是清白的,她们从来没有损害过任何人的利益。但场面上的人们却不会这样想。
薛涛虽然日日周旋于华堂绮筵与灯红酒绿之中,但是谁又知道她内心深处的感受却与现实生活有天地之别。落寞与凄苦紧紧包围着她的情、她的爱,但这情这爱却不能寄托在眼前围绕着她的达官贵人身上。薛涛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与竹林七贤共醉,与娥皇、女英同悲,把一腔幽怨寄托于苍茫的远古。
收录薛涛诗词的《洪度集》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诗是《酬人雨后玩竹》,全诗说: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借吟咏风物来写照自己。不但以竹自比,而且以竹自负。
只可惜,天不佑佳人。她的一生犹如笼中的鹦鹉,虽然能飞能唱,但却没有自由之身。她有一首《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据可靠资料记载,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对薛涛的才貌很是赏识。他得到南越贡献的一只孔雀,不知怎样处置,征询薛涛意见,薛涛建议他在宅院里开凿水池,以巨大的笼子罩住包括水池在内的一片活动场地让孔雀居住(皋依涛意,于使宅开池设笼以栖之)。到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涛亦卒。由此留下了后世诗词中经常提到的“韦令孔雀”的典故。孔雀娇艳,一生都是笼中之鸟,考察薛涛的一生,她又何尝不是一只没有自由的孔雀呢?
(望江楼公园中的薛涛塑像)
薛涛毕竟是个有血有肉,更有着细腻情感的女人,她深切渴望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然而身世飘零,每日里迎来送往,繁华的后面掩藏着她感情世界的空白。她甚至幻想着自己拥有一个牵肠挂心的情郎,只因战乱而天各一方,情郎出征未归,自己则独守空闺等待着他的蓦然归来,如她的两首赠远诗。
其一: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例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其二:
袅袅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作为迎来送往的乐籍歌妓,她不但不能象一个普通女人那样守着一个体已知心的丈夫,甚至连做一个等待离夫归来的怨妇资格也没有;她只能用自己的情思和诗句,编织一个凄美的情梦,来麻醉自己。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名流才子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鼎鼎“大牛”。不过,这些名流才子也只是与她谈笑唱和,取个乐子,就算敬慕她的诗才,也绝不会娶她回家的。
但有一个例外,那位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元稹却与她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有了一场轰轰烈烈注定没有结果的姐弟恋。
薛涛四十二岁那年,三十一岁的监察御史,来自咸阳的乡党元稹,奉朝命出使蜀地,蜀中虽然美女如云,但在他眼里已经“非云非水”了。
然而,就是这个“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大才子元稹却偏偏对乡党薛涛动了情。薛涛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岁,但由于她天生一副细腻白皙的容貌,再加上其他女人所无法企及的气质才情,一经交往,便使元稹这位京都帅哥陷入了她粉红色的温柔乡里。
虽然身比纸贱,但却心比天高的薛涛,也感到元稹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尽管她早已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让她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
前面说过,薛涛虽为风尘女子,但她就像现在洁身自好的影视明星,属于那种卖艺不卖身的高级影星,虽然周旋于那些专事采花的蜂蝶之中,却如青竹一样高洁有节,如芙蓉般出污泥而不染。而这次一切都不同了,与元稹见面的当天夜里,她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心爱的人;第二天清早起来,还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双鸟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这俨然就是一个柔情万种的小妻子,在向丈夫诉说对生活的向往,弹奏追求挚情的心曲。虽然曾有不少人得到过薛涛的粉红诗笺,但谁也没能象元稹这样真正享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恋情。对此,多情帅哥元稹也尽能领略,深为薛涛那绮丽的情意而沉醉,他留下的一首诗,记载下了薛涛对他的爱情: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通“倚"。)。
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清流边上,相伴于蜀山松竹之间。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乐的日子。
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蜀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相别时,薛涛特作《牡丹》一诗赠送元稹,以寄情怀。诗曰: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元稹回到长安后,即托人捎来一首七律给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对薛涛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称奇,同时也直抒相思心意,可见他对成都那三月缠绵还是颇有真情的。
元稹还另赠寄有诗与薛涛,诗曰: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这就是后人不断仿制的薛涛笺。
然而,纵使薛涛深情似海,奈何时光消磨了元稹真情。分别十年之后,元稹出任浙东观察使。据说元稹正想遣使往蜀迎接薛涛,忽有浙东名妓刘采春来到浙东元稹的住地。这采春善唱,高歌既声彻云霄,且余音绕梁不绝,让元稹重生“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深趣。采春的诗咏虽不及薛涛,然而正值青春靓丽,且容华绝世,江采照人。这让“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帅哥元稹再次迷恋新花,与之“为水是云”起来。至于曾经的“沧海水、巫山云”全都抛到脑后不再回顾了。这也就成为后世人们骂元稹为渣男的原因。
薛涛本在风月场中,早已看透人情冷暖,世味辛酸,本就特别感到像孤鸿空鸣,身世凄凉,而元稹的情变,更给了她人生最重的一击。
《春望词四首》,反映了她对这次恋情的怀念与绝望:
其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其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前两首怀念,后两首绝望,就中可以看出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但由于她一生不幸的遭遇,使她种种理想,终归幻灭。
元稹没有回来,他当然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就是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她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
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变得冷寂、空濛,沉默地坚守着一方净地。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享年64岁。而那位负心郎元稹已经在先一年去世,享年52岁。
薛涛去世的第三年(834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薛涛去世后就葬在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后人在此专为薛涛修建了望江楼等系列建筑,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之下,那个弃薛涛而去的元稹孤零零的葬于毕郢原上的野田之中,宋《长安志》尚有记载,但今人已经难以寻觅,也少有人寻觅了。
(掩映在青竹中的薛涛墓与唐宰相段文昌题写的墓碑)
据记载,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不过她能留下90余首在如过江之鲫的唐代诗人中也属大家,超过她的人也并不多。
然而,纵使她才高秦山,情绵渭水,在那个时代,也只能轻微如杨花,随风任西东。而今,她人弦断已无声了,但制笺的浣花溪尚在。我到此凭吊,看着那至清至洁的流水,我总觉得是她绵绵不休的泪水。
2022年10月2日再修改
作者简介:
刘彦强,网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