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谭芯芯,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作品见诸于报刋杂志、新媒体。

精 彩 人 生—— 记熊世俊先生
2011年上半年,经浙江湖州徐重庆先生推荐,我把自己的作品集寄给了江西省新余市熊世俊先生,因为书中《山不辞石》一文记写的沈左尧先生是熊老的好友。
7月29日收到熊老的回信,“首先拜读了《山不辞石》”。又重点读了《爸爸最后的日子》。
沈左尧先生是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待人和蔼,为人善良,风格高尚……
我三岁母亲去世,六岁父亲亡故。所以我仔细看了‘爸爸最后的日子’。书中看出您的文字简洁,可读性强,看了还想看下去……”熊老同时还寄给我《中国书画名家手绘封珍藏》画册。
熊老的身世拉近了我们情感的距离。我一直珍藏着这两件宝贝,时常翻阅,享受着文字与画册带给我的信息和快乐。
时光流淌,转瞬十年。
2022年春,朋友帮忙,我和熊老建立了微信,我们重续前缘。
熊老1932年生人,今九十高寿,还能与时俱进使用微信,令我赞叹。我发去文章,熊老一准及时点赞支持,评论言简意赅。一个做事严谨认真的人。
令我不安的是,前不久才偶然得知熊老的老伴刚刚故去。熊老是怎样克制着巨大的悲痛,依然如故为我在微信中写点评。一个对朋友真诚的人。
我说自己出了书信集。熊老告诉我他也出了一本,并很快给我寄来了《郑淑珍致熊世俊信札》、《走进邮票艺术手绘封世界》两本书。


我认真拜读。信札收录的是郑淑珍女士写给熊老的48封信。在她轻松幽默的文字中,我看到了熊老和郑妹间因集邮结缘,彼此信守承诺、将邮情升华为友情、亲情的动人故事。熊老的行为品格、处事风格,尽在其中。至为可贵的是,这本信札是在郑妹去世三年后,熊老为纪念这段邮情友情而出版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此缘定可传佳话,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人品为熊老积淀了广博的人脉,因而也成就了他千辛万苦的收藏:各界名家专门为他绘制了4000余枚手绘封。每写信求索,他必先做功课,了解对方,尊重他们的创作,并寄上回复的邮票。细微事,拳拳情,温暖感动着被求者。一枚手绘封,多少心血?甘苦自知。一座艺术宝库,彰显着收藏者与创作者的人格力量。
熊老把目光聚焦手绘封,是胆略,是创举。邮界对此曾有争议。熊老执著目标,扛住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岁月洗涤,手绘封终登殿堂,熊老亦被尊称中国手绘封第一人。

熊老并非邮界职业人。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旗帜飘扬在江西南昌。
“八一革命大学”向社会招收学生。当时,国民党飞机在天空盘旋,社会上谣言四起。熊世俊毅然报名,被录取,成为“革大”第一期学员,自此坚定了革命理想,走上革命道路。
他不怕国民党特务活动的威胁,积极参加剿匪、反霸等各项运动。9月份江西省首次公开建党建团,由于表现出色,熊世俊光荣地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刚解放的江西,急需人才。在“革大”学习三个月毕业后,学员们被分配到各地,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国庆节后,17岁的熊世俊作为领队,带领同时被分配的七个人到进贤县工作。热血青年们在油灯下开会,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为农民描绘幸福生活远景,鼓舞着人心。
进贤县位于鄱阳湖南岸,解放前因水利严重失修,灾害频发,民不聊生,“一滴湖水一滴泪”。熊世俊为这片土地倾注了一腔深情;这方水土滋养着他。12年间,他在县人委、文教部、垦殖场、常务副县长等多个岗位上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会了农活,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
1961年,熊世俊调任宜春地区农科所。他立定目标:不虚度年华,为人民多做点实事。以身示范,学习农业知识,带头参加田间劳动。农林水办公室、农科所、种子公司、农业局、农干校,这一干就是21年,志在完成国家交给的推广研发杂交水稻的任务。1981年,江西省政府授予他和他的同事们“杂交水稻推广技术改进一等奖。”
他干啥务啥,凭着不屈的精神,真情投入,刻苦钻研。耕耘过的土地,刻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82年,熊世俊调到新余县(1983年复市),他又投入到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建设中。在筹建傅抱石公园时,他与参加筹建工作的傅抱石的弟子沈左尧先生相识,遂成为挚友。

机遇降临,邮梦成真。熊世俊自幼受伯父影响,热爱集邮。沈左尧的鼎立相助,为他奠定了收藏手绘封的基石,开启了他收藏的艰辛之旅。

几十年,锲而不舍。严谨地备课;执着地求索;诚恳地待人;系统地收藏;把藏品印制成书,《漫谈手绘封》《手绘封实寄封集》《中国书画名家手绘封珍藏》《美在人间》相继问世。他个人的快乐已转化为凝聚邮友的热能;兴趣爱好俨然成为了社会责任;他赋予收藏更深刻更丰富更高尚的品质。
熊老在收藏的路上快乐地前行着。1993年他从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离休。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他以极大的热情拥抱新的生活,奔忙在追梦的路上。他还是那么认真,还是那么不遗余力,痴迷于发展集邮事业,为此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集邮先进个人,两次在全国表彰大会上发言。

熊老是邮界的一面旗帜,是高擎着德艺的旗手,引领着人们走进收藏,遨游广阔的邮海,追寻心中的美好。

2022年8月,熊老写给我的信和赠书的题签,方正、敦厚、苍劲,字如其人。端详着馈赠,我向自己发问:九十岁该是怎样的华章?熊老给了我答案。
仁者寿。
谭芯芯
2022年9月6日
2022年9月12日刊于江西《新余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