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七十八)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和第六回孙悟空变“鱼”“鸟”等,源于道家《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鹏”“鹏程万里”“至南海”之故事,与“南海观音”呼应,影射“南海”为“大明”之“内海”
——“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之“定”字,和《西游记》第九回之“李定”暗合,影射能够拿起“定”“东海”“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是“李(文)定”,为“官封弼马”伏笔;“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四海之同春”之“四海”暗合,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
“太平宰相”,安邦“定”国。
“定”海神针,四海同“春”。
文人尚节,骨气为重。近代学者谈论“状元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殊不知其为“太平宰相”(见前第31篇),更不知其为“清廉宰相”。《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即影射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是“清廉”之官。(见前第33篇)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游记》是“太平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经国大业”之巨作。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有大思想、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笔、大技法,其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见前第19篇等),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玉碣”“天王”“彩凤”“麒麟”等茅山元素,还藏有茅山“四海之同春”之元素。
见《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
第六回: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交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和第六回孙悟空变“鱼”“鸟”等,源于道家《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鹏”“鹏程万里”“至南海”之故事,与“南海观音”呼应,影射“南海”为“大明”之“内海”。“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之“定”字,和《西游记》第九回之“李定”暗合,影射能够拿起“定”“东海”“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是“李(文)定”,为“官封弼马”伏笔;“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四海之同春”之“四海”暗合,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和第六回孙悟空变“鱼”“鸟”等,源于道家《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鹏”“鹏程万里”“至南海”故事。
《庄子·内篇·逍遥游》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变“鱼”“鸟”和“一筋斗十万八千里”,源于道家《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鹏”“鹏程万里”“至南海”故事。道家有“鲲化鹏”的故事,就是“变”的思想之体现,所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变“松”、变“瞌睡虫”、变“牛魔王”等等,就是道家思想之体现。《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教孙悟空“七十二变”、二郎神之“变鹰”“变鹤”、哪吒之“变三头六臂”、牛魔王“变猪八戒”等等,皆是道教之“变化”。
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其二,《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之“南冥”与南海观音之“南海”暗合,影射“南海”为“祖宗之海”。
《西游记》第十二回“观音菩萨”是“女真人”“飞彩凤”,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仙凤凰”“菩萨”“转世”。故《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有“(李)彩凤”之烙印。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有“女真人”“飞彩凤的结素蓝袍”之“道教”特征,影射大明“宫女太后”李彩凤是“观世音菩萨”转世。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西游记》中用“女真人”作了确定。“女”字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母仪天下”,是“女王”。“女真人”“菩萨”同时影射“宫女太后”李彩凤是“仙都”茅山的“凤凰仙”“菩萨”。
佛教“救苦救难观世音”有“女真人”“飞彩凤的结素蓝袍”之“道教”特征,其最终目的就是影射大明“宫女太后”李彩凤是“观世音菩萨”转世人间,大明朝万历皇帝十岁登基,主少国疑,“宫女太后”李彩凤力挽狂澜,稳定江山,救苦救难,兴盛中华,可谓造福大明王朝。(参见前第72篇)

↑ 上图为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民政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其三,《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与“定海神针”之“定”及“李定”之“定”呼应。
孙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见《西游记》第三回: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东海之“金箍棒”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遇到孙悟空来拿就“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影射中华神州之东海,从“大禹治水”时代到大明嘉靖朝之前这段时间,都是“海晏河清”“四海太平”,自从大明嘉靖朝出现倭寇开始,则东海开始不太平,需要“势(世)镇汪洋”,需要“剿灭倭寇”。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
“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之“定”字,和《西游记》第九回之“李定”暗合,影射能够拿起“定”“东海”“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是姓“李”的“李(文)定”。(参见前第12篇《《西游记》中樵子“李定”是李春芳“文定”谥号的预言》)
孙悟空拿起“定”“东海”的“金箍棒”,在“东海”“水晶宫”舞动“金箍棒”,则必然能够“势镇汪洋”之“东海”: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东海龙王”害怕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四海龙王”也害怕孙悟空的“定海神针”,所以集体送了孙悟空一套披挂:
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
句容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句曲诗综·序》
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什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什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什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
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 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四海龙王”集体送了孙悟空一套披挂,影射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势(世)镇汪洋”,能够“定乾坤”,即具有“定东海”“平四海”之作用。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四,“四海千山皆拱伏”,为孙悟空“官封弼马”伏笔。
“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6篇)。“四海千山皆拱伏”,影射不仅“四海龙王”向孙悟空俯首听命,“千山”“妖魔”也向孙悟空俯首听命。从《西游记》悟空、八戒、沙僧三人“三才定位”来看,美猴王因“状元(春采百花)”“清廉(世住水帘洞)”“斗战(定东海、平四海、杀混世魔王、清官当升仙却被拘地府而大闹幽冥界)”等“美”品质而“官封弼马”,确实是名至如归的。(参见前第68篇之“第八季序言”)

↑ 本文作者与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其五,“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四海之同春”之“四海”暗合,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
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有一副“为皇帝祝寿之对联”:“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此对联至今还保存在句容茅山万寿台两侧石柱上。
此对联之上联写嘉靖皇帝“一人”被天下臣民祝贺长生,下联写李春芳带领四海臣民祝愿嘉靖皇帝长寿。 即上联“嘉靖帝”对下联“李春芳”。
“祈四海之同春”隐含意思同时有“我李春芳祈求四海臣民同我李春芳一道祈求玉帝让大明嘉靖皇帝永葆青春”之意。
《茅山道讯》2021.7-8·转载拙作第(九)篇 “《西游记》:句容状元李春芳校定完稿”。
李春芳如何能够有资格率领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长寿呢?
原来,李春芳在嘉靖朝后期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是有资格率领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长寿的。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载:“嘉靖四十一年正月丙戌朔。”“改礼部左侍郎李春芳为吏部左侍郎。”“春芳份支从二品俸。”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四载:“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李春芳行礼。”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五载: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敕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春芳兼武英殿大学士,在内阁同元辅阶办事。
在大明嘉靖皇帝生命之后期,身为礼部尚书的李春芳在“仙都福地”句容茅山建“万寿台”,为嘉靖皇帝祈福长寿,这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此时,东南倭寇被剿灭殆尽,国家重回太平,“海晏河清”,举国欢庆,建造“万寿台”则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举,是我中华神州“世镇”“东海倭寇”之“台”。李春芳是嘉靖皇帝钦点状元,又是“官封弼马”,知恩图报,永固江山,复兴中华,人之常情。
“仙都”“龙都”,道教茅山。
“威宁”四海,永镇“妖氛”。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之下,更少有人知晓其台上对联中“四海之同春”之“四海”与《西游记》第三回中“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是相呼应的。更少有人知晓其为中华神州“镇海(倭)之台”。
其六,“南海观音”之“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且“观音”“居南海”与“孙悟空”“压两界山”遥相呼应。
四海之内皆兄弟。
《庄子·内篇·逍遥游》载“鲲鹏万里”从“北冥”飞“南冥”之故事,即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
《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居“南海”,影射南海是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且有“南海观音”亲自“坐镇”。
“南海观音”居“南海”见《西游记》第八回、第十七回和第六十五回: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知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第八回)
说声去,早已无踪。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但见那——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第十七回)
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第六十五回)
“峨眉普贤”,“五台文殊”,而“南海观音”则“居”中华神州之“南海”,与“孙悟空”“压两界山”是遥相呼应,皆有影射中华神州祖宗之山河、疆海皆不可丢之意。
大明一朝,在行政上管理南海事务的是旧港宣慰司。《西游记》中的“南海观音”就是谆谆告诫后世之中华子孙,“南海”是“中华神州”“祖宗之海”,万万不可丢弃。
“南海”是大明“内海”,见《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戊子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五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享、锡兰山、木骨都东、留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宣慰司各遣使贡马及犀象方物。
……
丙申,改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琳于江西道。赐满剌加、古里、爪哇、占城、锡兰山、骨都来、溜山、喃渤利、不剌哇、阿母、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及旧港宣慰司使臣宴。(参见前第72篇)
其七,《西游记》第十七回有南海“汪洋海远,水势连天”,与《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相呼应。影射南海为中华神州“祖宗之海”,“虽远”却永远不可丢。
《西游记》前后多有关联呼应。
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描写的“花果山”正是指“仙都福地”句容茅山。
因为“花果山”是“海中一座名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影射句容茅山在上古时代是“九老仙都”,自古就是“福地仙乡”。《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之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其中“方隅”就是指句容茅山“方隅山”(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256页“水火方隅”条注释)。该词赋中“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万劫无移大地根”等均借指茅山及大茅峰和茅山华阳洞(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即有“丹崖”一词)(另见《句曲诗综》256页“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万劫无移大地根”等条注释)。故花果山影射上古时代仙乡福地“句曲山”,也就是指现在的句容茅山。《西游记》写“西游”喻“东镇”,又因为“花果山”是“福地”“仙都”,自然能震慑东洋(妖氛)、镇靖四海,天下终归海晏河清。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大明朝元气大伤,后在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英雄指挥领导下,大体上肃清了东海、南海之倭寇。隆庆后期和万历前期,倭寇又零星出现,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开篇则提倡“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即影射“东海不安宁,天下就不太平”和“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且东海和南海皆是中华神州祖宗之地(海),要兴盛中华,安定四海。(参见前第72篇)
本文作者与句容文史专家潘立琦老师(右)座谈于天王镇涧北宏旺苗木(2021.10.22)
其八,“威宁瑶海”,“东海”安定靠“定海神针”“金箍棒”。
如何确保“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呢?
有大禹治水时期的“安定江海”的“定海神针”可确保。孙悟空取走了“大禹治水”时期安放在东海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影射东海自大禹时代就是“中华神州”的“祖宗之海”,也就预示了“江海”不能“安定”时,拿出“大禹治水”时期的“金箍棒”就可以确保“江海安定”,即东洋“倭寇”再出现,要用“金箍棒”狠狠地揍他,“斗战”而胜之,就能实现“海晏河清”“东海安定”“国家太平”。
则“金箍棒”是“定海神针”,影射东洋倭寇再犯中华,势必要坚决消灭,不可姑息。
当然,哪吒三太子的的六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应该也不错,影射“势镇汪洋”“防范倭寇”要多做准备,不要使中华子孙再“生灵涂炭”。(参见前第72篇)
据此,《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和第六回孙悟空变“鱼”“鸟”等,源于道家《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鹏”“鹏程万里”“至南海”之故事,与“南海观音”呼应,影射“南海”为“大明”之“内海”。“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之“定”字,和《西游记》第九回之“李定”暗合,影射能够拿起“定”“东海”“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是“李(文)定”,为“官封弼马”伏笔;“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海”与句容茅山万寿台对联“四海之同春”之“四海”暗合,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