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忠魂冤獄酷刑几多说——游岳王庙随想
文/苑 枫 图/网络
读岳飞传,游岳王庙,拜谒岳王墓,目睹岳飞父子雕像时,反复思量,一代忠臣良将,何以惨遭冤狱。而且死于“莫须有”的罪名,简直没法理解?不得不重新翻阅有关资料,以资求证。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恪守母训,一生践行诺言,厮杀疆场,悍疆守土,一心“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致使金兵将领闻岳家军而败北。然而却遭到十二道金牌召回。入狱,审训,披麻问(註),又不容营救。诚如宗室首领齐安郡王赵士哀上书说:“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他。”还有这时已罢官闲居的老将韩世忠,本已闭门谢客,绝口不谈政事,但又实在无法平息愤懑心情,还是去质问秦桧:“有什么根据说岳飞谋反?”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得,其事莫须有?”韩世忠愤然说道:“相公‘莫须有’仨字,何以服天下乎?”……然,终究无济于事。岳飞父子还是死于风波亭!千古冤魂遗愿,后人几多评说?
翻阅历史,奇冤疑案,自古有之。被称之为亘古第一忠臣的比干,身价贵为皇室宗族,忠心不二,位及宰相,善言直谏。曾有言:“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他不愧国神之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曾劝纣王三日不去,号为自恃。致使纣王怒曰:“吾闻圣人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或言纣王妻妲己,陷害比干,剖其心以乐之。残忍之至,亘古未尝闻也!国神尚遭如此,冤魂何以昭彰?

更有甚者,方孝孺是也。想当初贵为太子太傅,惠帝朱允炆重臣。因朱棣篡位,令方孝孺写诏书,他宁死不肯,朱棣说:你若不写,可知欺君之罪,祸灭九族么?方孝儒正义凛然,慷慨对曰:十族奈何?于是朱棣不仅杀害了他九族,还杀害他学生与朋友,这就是‘祸灭十族’的血腥实例。试问方孝孺忠于先皇何罪?罪亦不至九族,更何况十族呢?不管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有何功绩,功是功,过是过,多少功绩也掩盖不了他破戒历史,竟然干下了空前绝后,毒辣残忍,祸灭十族的罪恶行径!多少无辜的冤魂啊,毫无征兆的惨死在罪恶的屠刀之下,朱棣罪遗千古,十恶不赦!罄竹难书!千古罪人数朱棣!
人们熟知的屈原投汨罗江之死,又何尝不是千古奇冤呢?因屡谏不从,又遭嫉妒,迫害,流放,在报国无望的艰难中,以死明志,告诫世人,投身汨罗江。迄今,忠魂萦绕世代人们的心灵中,要么,怎么年年端午人们赛龙舟,投粽子,挂葫芦,集会诵读《离骚》、《九歌》、《天问》……屈原仍旧活在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心里。时至今天即2022年9月26日早5点,手机微信群百合书房诗人白荷的诗《诗人的命运》中第一句话:“汨罗江畔至今能听到屈原的悲叹……”。这岂不就是冤魂不死,华夏子孙悼念的心声吗?
还有如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者,他曾说:“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自嗣同始。”为变法他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被捕后在狱中题壁诗云:“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救亡图存,凛然就义。他的壮烈言行,高义播千古,永世励后人。忠魂不散啊!
历史就是历史,“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或曰:有人评说。

註:
披麻问即披麻拷,宋朝的一项极其惨烈的审讯酷刑。书载:把人打成浑身是血,再用麻布蘸热胶,鱼鳔胶粘在血肉模糊的身上,待要干了,一条一条从身上扯下来,连皮带肉的撕扯,人就会疼痛至死。据说这种刑罚都是暗地审讯的手段,从来不入法典。秦桧指使万俟卨对岳飞父子就是用的这种“披麻拷”酷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