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初七,早上十一点,李陕西老师约王顺利老师、井公田老师、二马盘槽冯老师、红珠、雨露、鹏鹏、我们一行前往文化宫右侧,最里面的马路牙子兰州拉面去品尝特色。
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口味,面条也是一样的,各地有非常奇特的口味,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可以说是众口难调,其中兰州牛肉面号称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西北地区的面条代表之一。

兰州拉面的历史已经有八十五年,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兰州酒泉路的马保子于1915年初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子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清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
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出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

清汤牛肉面名气渐大,至1925年,由其子马三杰接管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
坊间还有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甘肃人马六七从国子监同窗怀庆府清化镇苏寨人陈维精处学得,传入兰州,后经陈维精后人陈和声、马保子等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而且面条的种类也较多,有宽达两指的大宽,宽一指的二宽,形如草叶的韭叶形,细如丝线的一窝丝,呈三棱条状的荞麦棱等。
在其后两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兰州牛肉面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斐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好评和荣誉。

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
“马路牙子”又称“路缘石”是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而高出的一部分也可称“道牙子”,多为北方方言所说。

八、九十年代,清晨的金城兰州,马路牙子上,随处可见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在吃面的人,他们或蹲着大口吸溜,或者将面捞得高高地吃,更有甚者将碗放在马路牙子上,半蹲半趴着吃,没有什么繁文缛节,蹲在马路牙子上就能吃,吸了几口下肚,令人神清气爽。用兰州人的话说就是“哎呀!真是满福得很”!
岁月随着奔腾的黄河而过,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了金城兰州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旧能够看到蹲在马路牙子上吃牛肉面的人,因为它已经成为兰州人对牛肉面的一种情怀。

马路牙子牛肉面承载着兰州牛肉面特色文化,经过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马路牙子牛肉面,这个品牌渐渐有了“重大性”的、“突破性”的发展空间。
随着兰州拉面知名度的提升,“兰州马路牙子”牛肉面,已经走出兰州,遍布全国,走向国外。

今天兰州拉面——马路牙子牛肉面来到铜川老区文化宫,在你散步、跑步、坐车、开车路过此地时,相信你会停下脚步,驻足,走入小店,里面除了面,还有您意想不到的种种……
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真心喜欢上它,在早上、中午或下午将它选为食物的首选目标。

在满足自己舌尖上的“挑剔”之后,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带更多的人来品尝,不仅成为马路牙子兰州牛肉面的粉丝,而且还能梦回兰州。
九月初八,早上十点二十九分将会礼花齐放,马路牙子兰州牛肉面,即将正式开业!闪亮登场!届时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光临!惠顾!一面回兰州。

楚丰华
2022.10.2
21:36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