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九)
《为爱永恒》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宋厚健文
公元二00八年北京时间五月十二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四川地震重灾区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人员伤亡严重。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奔赴灾区,广大军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通路,通讯,通电,救人,向前,向前,向前……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在抗震救灾这场生死战役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王伟从报纸上和广播中看到和听到这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潸然泪下,他心系汶川、心系灾区、心系祖国,不顾病重的身体,连夜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灾难,它可以夺取人们的生命,
但它永远夺不走人类坚强的信念和勇气。
灾难,它可以毁灭我们的家园,
但它永远隔不断人类历史的前行和发展。
汶川特大地震的突然袭来,
道路坍塌、交通阻碍,
电力被毁、通讯中断,
它夺去了多少亲人的生命、毁坏了我们的家园。
自然灾害虽然人类还不可抗拒,
但这场灾难的降临,
我们真正看到的是:
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看到的是——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抗震救灾;
看到的是——
多难兴邦,心相依,情相连,大灾之后有大爱。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
敬爱的温总理赶赴灾区,
亲自指挥抗震救灾。
灾区的干部群众挺身而出,
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广大部队、武警、公安消防官兵和医务工作者,
以及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
一起向灾区汇集,
通路,通讯,通电、救人,
向前!向前!向前……
这是一场永不言弃、永不抛弃的生命大营救。
让我们伸出关爱之手,
华夏儿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是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卧病在床的我,
当天翻地覆的大地震降临,
一切显得那么的突然,
没有准备的思想和灵魂,
是那样的茫然。
看到身边的医务工作者,
在这一刻,是那样的镇静,
此时我心里充满无限的感激。
捐款、献血、派送医疗队,
透过白衣天使的窗口,
我看到了人类的关爱。
支撑着病弱的身体,
站在窗前我虽然看不到此时的汶川,
但我的心与灾区人民紧密相连。
只有自己坚强生活才能给你笑脸,
只有自己坚强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此时,我虽不能作为一名志愿者奔赴灾区,
但我可尽绵薄之力,
献上我们一份特殊的党费。
我要为灾区人民祈祷——
天佑汶川!天佑四川!天佑中国!
让我们永远铭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
让我们擦干眼泪,挺起胸膛,
心手相连,点亮明天,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汶川,加油!》这首诗以朴素、真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王伟对四川汶川灾区人民的牵挂和惦念。他不顾病弱的身体,委托何丹丹收集来全国各地报道抗震救灾的报纸,一张张、一遍遍认真仔细地阅读,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本以清癯消瘦的面孔显得更加地憔悴。何丹丹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无比的劳累,十分的心疼,心里万分的焦急,她一遍又一遍地劝说和叮嘱王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注意睡眠和休息。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也反复地提醒他按时休息、确保睡眠,以防病情恶化。但此时的王伟十分的固执、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阻,他恨不得自己长上翅膀飞赴灾区,一同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并肩战斗。
泰戈尔说: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黙哀3分钟……此时此刻,在这对遇难者最高的礼遇中,我们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我并没有离去,你这因想起我而哭的人,我只是改变了住处。我将在你心里长住,被爱的人将化做爱者的灵魂。黙哀刚一结束,王伟情不自禁地对何丹丹说出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黙哀的时候,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潸潸而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万分的悲痛,对灾区人民无比的思念、无比的牵挂,但我要化悲痛为力量,我相信灾区的人民能够挺住,我相信我们的祖国能够渡过这场灾难,13亿中国人民一定会心连心、手拉手,帮助灾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让我们用热血祭国殇,让我们的生命坚如钢。何丹丹同样从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到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目睹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目睹了祖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达出来的大爱和生死不离、创造生命奇迹的那种感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和临危不惧的勇气,并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这更加坚定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强信心,她坚信因为世界上有了爱,明天的生活才更加的美好和艳丽。为此,在她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这样的一个信念,在王伟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与他一起牵手,与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共同步入婚姻殿堂,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和情感伴随所爱的人,让他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珍贵,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何丹丹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张静,以求获得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张静听后感到特别的惊讶,认为何丹丹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凭借着对何丹丹多年的了解和信任,她认为何丹丹的想法虽然来的突然,但仔细回想在学校的前尘往事,何丹丹每做一件事往往都有她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何况这个决定有关她今后的命运,为此,张静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善良和坚贞是中华民族最为崇高、最为珍贵的美德,也是女性最为坚强和柔美的地方。何丹丹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对爱的诺言,理应获得社会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为此,张静私下里特别叮嘱何丹丹,一定要将这个决定尽快地告诉给班长,向他好好地解释清楚,避免引起对方更大的猜疑和误解,造成对刘谦难以弥补的伤害,以致引起不必要的烦恼和麻烦,何丹丹如实地接受了张静的劝说,用短信的方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刘谦。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