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十年
——一 致敬祖国73华诞之喜
文/苟平刚 图片/网络
秋高气爽,九月从从容容地走了。日头变的温柔了许多,暖暖地普照着大地、河流、村庄、牛羊、万物。入眼处,丰硕的农作物沉甸甸,红扑扑、黄澄澄,玛瑙般一串串一嘟嘟、胖乎乎圆溜溜,青里泛黄黄中干枯、斑斑驳驳影影绰绰、色彩斑斓、清香幽幽。徘徊在城乡之间,丰收的喜悦在人们沧桑的脸庞上,灿然若花,喜形于色。

渐走渐远的背影里,暂坐在红尘驿站上,凝神细听那些铿锵或零乱的脚步声;回眸那些姹紫嫣红的花事;回望那些炎炎夏日里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一个转身,十月金秋就不期而至了,秋风、秋雨、秋叶、渐次泛黄、起落、飘零,难免会有种莫名的伤感和对往事的万般眷恋涌上心头,来时路上的点点滴滴、尘埃厚厚,今后余生,岁月静好。
一阵风吹过,一抹金黄、绯红摇曳在高高的枝头,瞬间点燃了灵感的火花,时而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时而雕塑 般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中;时而穿梭在时空隧道里,追忆着逝水年华如烟往事……
十年的光阴匆忙的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挥不去的种种、忘不了的碎碎念念。也曾狂傲自负,舍我其谁?也曾头破血流、迷茫彷徨;也曾愈挫愈勇粉墨登场。
岁月,从不会因我们的喜好苦乐而驻足不前,执着坚定从容不迫。旧时光里,青涩、莽撞的我,喜不自胜地从父母的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镢头,肩负着植树造林、巡山护林的光荣使命,踏上了漫长、坎坷的守望之旅。
刚刚参加工作的日子里,欢快的像个小鸟似的叽叽喳喳,眉飞色舞。繁重的劳动,也无法阻止我积极向上快乐高兴地工作学习。然而久而久之,最初的那些兴奋、开心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的劳作中,在山里枯燥乏味的四季轮回中荡然无存了,渐渐的我厌倦了山里的日子,无时无刻都在试图逃离毫无激情可言的工作,向往着山外面的世界,都市里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繁华喧嚣,后来我真的如愿以偿了,大江南北,北京上海、中原西北都留下了我漂泊的身影。兜兜转转、浮浮沉沉中,一脸茫然的我一无所有的回到了这片生我养我黄土地上重操旧业,过起了与世无争、巡山护林的山林岁月……

十年前,父母老去的背影渐渐的隐入了尘烟之中,留下了一个初为人父的我。几经悲喜、辗转,浮躁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守着青山绿水、清贫寂寞,与山林为伍,与清风明月为伴,晨听溪流潺潺,暮看夕阳无限。
这十年,也曾跋山涉水,呵护一草一木;这十年也曾春花秋月梦浮生,夏雨冬雪亦匆忙;这十年也曾邀月听风吟;人间生死两茫茫。不经意间我读懂了父亲的慈爱,母亲的目光和唠叨……
后来,我走出了父亲一样的巍巍子午岭,漫步在母亲一样的黄土地上,在林缘地带上行走,巡护着何其不易、随风生长、沐浴着林业人的血汗和辛劳的草木,任重而道远。登高望远,起伏的群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妖娆动人的山菊,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倾情绽放,熠熠生辉的九龙河蜿蜒曲折,唱着欢乐的歌匆匆流淌……
这十年,人们意气风发地走在小康社会中,消灭了绝对贫穷。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孩子祖国未来的栋梁,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贯彻落实,数以万计的学生们可就近入学;这十年振兴乡村,留住乡愁。非遗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这十年一带一路的开启,惠及世界,彰显大国风范;这十年国防军事、科技兴国、教育强国、医疗保健事关民生福祉,其地位、声誉遥遥领先,世界为之瞩目!

何其有幸生长在国旗下,慷慨激昂的国歌声,声声入耳,耳熟能详。爱我中华、强我华夏,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毕生的梦想!
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雨幕中的国旗猎猎作响,那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声。入眼处、锦绣山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期刊发表百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