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印 象
耿志平(甘肃)

黄色的野菊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出了一朵朵诱人的小花,在每天路过的路边一处硷畔上,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沟里的树叶不再那么翠绿,有个别显出了黄色,离得太远,我并不知道是哪种树。路旁的百日草已经衰败不堪,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风里挨着时日。由于天气干旱原因,鸢尾花只有不到一尺高,很没有气势,多少有点若不禁风。
向来不喜欢花花草草的老公,看见优美的格桑花,竟然夸了起来,这实属难得,多少让我有点意外。
据说花了四千万修建的诺大的南广场,此时空荡荡的,七八米高的汉白玉柱子上,雕刻的图案我从来没有细看过,好像有春耕,秋收。还有战争场面,不能一一描绘。踏上宽大的台阶,一个穿着黑上衣红裤子的女子在音乐声中练扇子舞,一招一式颇像那么回事。我有点羡慕她的闲适。一个园林绿化工人唱着秦腔提着垃圾桶用火钳子捡绿化带里的垃圾。看见我愣了一下,停止了唱腔。一棵白蜡树结了无数串风铃一般的籽,黄褐色的籽在风中恣意地摇摆不定,如果在“种树热”的那几年,估计早都被人“洗劫一空”了,旁边的一棵白蜡树一个籽都没有,莫非白蜡树也有公母吗?不得而知。广场南边的侧柏上的籽被人摘下卖了钱,只有最高处还有零星的几颗。塔柏树上的籽太小,还在枝头,多亏小,才“幸免于难”。西面的一行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不知是不结实,还是健身的人们有“铜墙铁壁”,为啥就不能爱护一点呢?实在让人费解!柳树下面的三叶草,就像受了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地延续着生命,大概没人赞美它。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村子里的人,只要身体健康,都在地里忙碌。金黄的玉米,被从植株上掰了下来,在地里扔了好多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往三轮车上装,一趟趟从地里到家里穿梭。走不动路的老奶奶看着新鲜的玉米棒,没有牙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饱经风霜的脸上,一道道皱纹,述说着岁月的痕迹。她在地里刨了一辈子,终于不用干农活了。白露前后种的小麦,有两寸高了,长势喜人。
有一部分人在干农活的间隙,仍然不忘去打酸枣,因为他们靠打酸枣收入了不少钱,得到了实惠,再加上越来越高的价格,对人也是很大的诱惑。
苹果园里,果农正在取袋子,反光膜有点刺眼,许多苹果只取了第一层褐色的粗糙的外壳,一个个被红袋子包裹的果子,有着丰收的喜悦,更包含多少的汗水,吃苹果的人,大概不会在乎,一个苹果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多少道工序!其中的酸楚只有果农自己清楚罢了。那些取掉红色果袋的苹果颜色还不是很红,并不太诱人。果农要在白露后和霜冻前,做好取袋,上色,采摘,储存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缓慢。一年的辛苦就在这段日子要见效益了,心中充满了希望。
国庆节到了,行政事业的职工又可以享受七天的假期了,我们个体户是没这个待遇的,因为挣钱的黄金季节,没人愿意浪费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只能等忙过去了,再好好休息。
有几家店铺挂上了国旗,鲜艳的红色在迎风招展。许多单位门口也挂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
七十三载风雨沧桑,那些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那些为祖国牺牲的同志,虽然我们叫不出你们的名字,但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勋。没有你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崭新的中国,我们就不可能有安稳幸福的生活。那些被人蹂躏,践踏的历史,不会被人忘记,谁忘记了历史,谁就是叛徒,就是罪人。那些在寺庙供奉日本战犯的跳梁小丑,是我们的敌人,会被牢牢钉在耻辱柱上。你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能是糊弄人,掩人耳目罢了,狼子野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数典忘本的人就不配做人!那些为日本军国主义呐喊助威的人,愿你们把牢底坐穿。
在祖国生日来临之际,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花卉,是那么的漂亮,疫情当前,可惜我不能亲自目睹,不能在朝阳里参观升国旗的神圣和庄严时刻。只能在人们洋溢着微笑的脸上感受喜悦和他们一起为祖国庆贺生日。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那么的让人振奋,只可惜,我没有刘禹锡的豪情壮志,没有他排云直上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但我依然热爱五彩缤纷的秋天,爱它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更爱田野里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景象。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