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一幅珍藏在时间博物馆里的宏伟画卷,任何细节都无法更改,却能让亲历者反复品味咀嚼,乃至感动和振奋。
70年前的洛阳,被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70年前的洛阳涧西,迎来了一场喜雨。闪电发自首都北京,喜雨来自大江南北;闪电是庄严号令,雨点是万千生灵。这是一场延绵不断催生工业的雨,令一座座厂房春笋般拔地而起。
洛阳,这方流光溢彩的热土,数千年间屡屡遭战火和硝烟熏烤,又屡屡被憧憬和向往眷顾。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渴望耕耘、播种的广袤疆域,亟盼排山倒海般的犁铧扑面而来。于是,一大批肩负孕育牵引犁铧钢铁之躯的开拓者,听从领袖的召喚,不远千里日夜兼程,云集在了上百位帝王长眠的十三朝古都。

在送走了一千多个不眠之夜后,这群所向披靡的精英,用握过半辈子锄把或枪杆的茧手,画出了共和国农业机械化前景的蓝图,造出了第一台用饱含感恩之情命名的拖拉机。当这头“铁牛”以54匹骏马的气势,用钢铁步履迈出厂房之时,人们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它身上的每个零件,都铸入了成千上万人的骨血。
回首峥嵘岁月,三代人心声澎湃,激荡成这数十万字原汁原味的雄浑交响;70年春秋经纬,交织成这电闪雷鸣、沐雨栉风的创业长卷。它还原了一个最纯粹的时代和一个最无私的群体,由几名50丶60后的退休人员,尽可能学着前辈们的样子,把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洛阳的许多事件,原原本本记录了下来。无论是回忆口述者或是记录整理者,都力争确保文字的份量,让每个字都能在地上砸出一个坑。我坚信,这些呼之欲出的场景,将被聚焦成一帧帧刻骨铭心的画面,并在读者心头回荡成一阵阵轰鸣。

本书作者李芸霞,是一拖原计划生育部门的一名普通干部,她手里没有“金刚钻”,却揽下了工程浩瀚的四五十万字“瓷器活”。若要问是谁给了她不知天高地厚的胆量和勇气,她一定会说,是老一辈创业者们的虔诚奉献!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作者乃至众多职业各异者不计得失的倾情投入,彰显了这群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的男女,对父辈们沥胆披肝的敬仰和爱戴,对伟大祖国和创业时代无以复加的赞美!这本书,既是一曲嗓音浑厚的多声部颂歌,更是一座伸手可触、跳动着历史强劲脉博的血肉丰碑。
2022年9月28日

中州古籍出版社洛阳分社总编辑郑学通


《激情岁月一拖人》书稿评审会人员 ( 后排左起:郑学通,徐礼军,王云红,贾砾,李亚伟,杨成轩。前排左起:陈松旺,李芸霞,王协温,冷慰怀 )